佛教文化——《百喻经》第七、认人为兄喻

【白话文】从前有一个人,容颜端正,具有种种智慧,又多钱财,世人没有不称赞叹的。这时有一个愚人,见他这般情景,便说他是我兄长。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因他有钱财,需要的话,即可以借用,所以叫他为兄长;而见到他还债,则说不是我兄长。旁人说道:“你这愚人,为何需钱财的时候,称他为兄长;待到他还债之际,又说不是兄长呢?”愚人答道:“我因为想得到他的钱财,方认他为兄长,其实他不是我的兄长。若是他负债了,我就称他不是我的兄长。”人们听了这话,无不哈哈大笑。

这犹如那些外道,听到佛陀说法的善巧,就盗窃得来,用在自己的学说中,便当作是自身本来就有的。等到旁人要他实际修行这些学说了,便不肯修行,说道:“为了获得供养的缘故,取用了佛陀的语句来教化引导众生,实际都是虚幌子,怎么谈得上修行呢?”就好比方才那个愚人,为了得到钱财,就称那人为兄长;待到那人负债时,又说不是我兄长。这些外道也是如此。

【圆照居士注】人们鉴定一个人是“善知识”还是骗子,按理说应该是以能否讲解并运用佛法为标准的。但是一般大众只了解佛法的皮毛,往往缺少辨析一个人所说是否符合教义的能力,所以一般大众只能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持戒水平来大致判断真伪。末法时代,冒充得道高僧的骗子多了。法师应该“以戒为师”,否则即便是开悟的圣人,也会被人当成“骗子”。

佛教文化——《百喻经》第七、认人为兄喻

鸠摩罗什曾两次(被迫)娶妻,于是门下一些的和尚也不想守戒律了,也要要讨媳妇。不得已,鸠摩罗什露了个神通——吞针,这是告诉弟子们,能学着吞针的,也可以学着娶媳妇。不这样露一手,难以服众。由此可见,破戒的人很难有威信。像鸠摩罗什这样佛学水平并且有威望的人尚且被人怀疑,何况那些远不如他的人呢!所以,佛弟子应该“以戒为师”,这才是弘扬佛法的正途。

末法时代,说“相似法”的骗子也越来越多了,这些人的行为表面上也可能会与持戒的人一样。鉴别这类骗子,需要具备较多的佛学功底才行。——这是题外话。

【文言文】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犹彼外道,闻佛善语,盗窃而用,以为已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导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