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的類型(一)惡寒發熱與往來寒熱

前天24h值班,昨天下夜班又安排的發熱門診,沒時間更新,今天咱們談談這兩種發熱類型。

首先我們要明白,惡寒是症狀,發熱可能是症狀,也可能是體徵。

第一,惡寒是一個症狀,就是病人自我感覺怕冷,也就是添衣閉門關窗仍然怕冷,這在問診的過程中每個臨床大夫都知道,網上有很多槓精會說,那病人凍得"哆嗦",這明顯是體徵,怎麼是症狀,對於這樣的槓精,請繞道。

第二,發熱,分兩種,一種是症狀,一種是體徵。

(1)症狀

症狀就是自我感覺出來的,這種中醫學一般稱作身熱,也就是病人感覺很熱,你問他怎麼知道發熱了,他會給你描述身體裡面熱,或者鼻子或者口腔出出來的氣都是熱的,這種情況,中醫一般稱作身熱,你用體溫計測的時候,或者體溫或者高,或者輕度升高,或者一部分人體溫就在36.7-37.0℃之間,這種情況也叫發熱,屬於症狀學範疇。

(2)體徵

很簡單,體溫計測出來高或者你摸病人皮膚溫度很高,這是一種他覺症狀,就屬於體徵的範疇。

作為一個臨床一線的大夫,對待外感疾病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區分,上面的要點區分不清楚,那治療就會錯了。

發熱的類型(一)惡寒發熱與往來寒熱

下面將最常見的發熱類型。

第一種是發熱惡寒,是指發熱與惡寒同時存在。

外感病中發熱與惡寒的輕重不是以體溫的高低為標誌,而是以病人的自我感覺為標誌。

比如說,傷寒的病人惡寒重,發熱輕,他的體溫可能是39℃,甚至可能是40℃,但是病人的突出感覺是怕冷,不感覺熱。這是因為,寒邪閉塞腠理,使陽氣鬱於裡而不能宣發到體表,體表得不到陽氣的溫煦,所以自覺惡寒很重。比如溫病的發熱,體溫可能是38℃,但是病人自我感覺熱重,而惡寒是次要的。

溫病表證發熱的特點是患者自我感覺發熱重,燥熱難耐,有的病人形容鼻子像冒火似的,實際上體溫並不很高,一般是在38℃左右,同時還有輕微的惡寒,如果沒有惡寒,就不是表證。

溫病表證出現發熱的原因是因為溫熱邪氣侵襲體表,人體的正氣調動到體表與邪氣抗爭,正邪相爭,功能亢奮,所以體溫升高而見發熱。

溫病表證見輕微惡寒的原因是溫熱邪氣襲表,雖然使腠理開洩,陽氣能夠向體表宣發,但是因為體表有邪氣阻滯,邪氣欲進而使體表的氣機不暢,陽氣向外宣發受阻,所以也有惡寒症狀。這是溫熱邪氣侵襲體表的主要標誌,是衛分證的診斷依據。它與傷寒不同,傷寒是惡寒重,發熱輕。鬱而不是表閉,腠理並沒有完全閉塞,所以惡寒輕。

概括起來說,傷寒初起是寒邪束表導致表閉,腠理閉塞,衛氣不能宣發於表,所以惡寒重。溫病初起是溫熱邪氣襲表,導致表鬱,衛氣宣發雖然受阻,但並沒達到表閉的程度,所以惡寒輕。

第二種類型是寒熱往來,指的是惡寒時不發熱,發熱時不惡寒,惡寒與發熱不是同時出現,而是交替出現,這種熱型見於邪在少陽。

少陽,是指足少陽膽經與手少陽三焦經。在溫病中,熱邪鬱於足少陽膽經,或溼熱邪氣鬱於手少陽三焦經,都可以出現寒熱往來。也就是說,溫熱病、溼熱病都可以出現寒熱往來的症狀。少陽病之所以出現寒熱往來的症狀,是因為氣機的升降出入失常。少陽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三焦氣血之通道,足少陽膽經主持人體氣機的表裡出入,是出入之樞。寒熱往來的症狀,是表裡出入失常的表現。表裡出入之樞是在半表半里之間,它就像門軸一樣,管理門的開關。邪氣侵襲少陽,就如同一隻腳在門裡、另一隻腳在門外,橫跨在半表半里之間。邪氣從門外的半表向門裡進,它就阻塞了陽氣向外宣發的通路,使陽氣不能宣發於體表,於是就見惡寒。由於陽氣受阻,未與邪氣抗爭,所以只惡寒而不發熱。由於半表半里部位被邪氣侵犯,全身的陽氣必然要向這個部位調動,陽氣源源而來,越來越充足,正氣就奮起與邪氣抗爭,於是就出現發熱,由於陽氣充足,就不惡寒了。陽氣在與邪氣鬥爭的過程中必有損傷,損傷到一定程度,抵抗邪氣的力量不足了,邪氣就又要向裡進,就又出現惡寒。但是陽氣並沒有衰竭,稍事休息後,又從全身源源不斷地向半表半里調動與邪氣抗爭,於是又出現發熱。可以說,少陽病是正氣與邪氣在半表半里之間處於拉鋸狀態,所以就形成寒熱往來交替出現的局面。總之,寒熱往來的病機可以概括為一句話:邪進則寒,正爭則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