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无义战”聊聊“美国退群”与世界经济


从“春秋无义战”聊聊“美国退群”与世界经济

何为“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下》,完整的内容为: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按字面翻译则是,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不能相互讨伐”。这里的“敌国”不是“敌对的国家”,而是指“地位相当的诸侯国”。但这样解读其实并不能明白其中的内含,无法将之用于个人当下的生活工作中,更无助于审视现实的社会。所以,需要更具体地一个个落实“春秋”、“义”、“战”、“征”等等每个概念的内含。

“天子”实际代表着大家统一认可且遵行的礼乐制度,即“天子”代表着一系列维护稳定的规章、法律、机制、体制等等组成的秩序体系。他即是具体的个人,更是秩序的象征,而且后一种角色更为重要。所以“无义战”指诸侯间的战争是一种,违反、打乱乃至破坏了大家统一认可且遵行的、维护家国稳定的、秩序体系的行为方式。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时期,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崩坏;诸侯竞相崛起,争夺霸权,主要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等资源以及取得对别国的控制权。所以更广泛地看,“春秋”代表着秩序崩坏的时势。

“战”在此句中主要指战争,但更广泛讲可以指一种争斗、对抗状态。

孟子“春秋无义战”的论述就不仅仅局限于公元前那个春秋的时空,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具体讲,某种事物一旦内外的时势进入秩序崩坏,即“春秋时势”;就必然出现该事物内外的相关某些主体,按自己私心私欲去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争斗行为,而此行为也必然违反打乱乃至破坏原有的、大家统一认可且遵行的、维护其稳定的秩序体系,即出现“无义之战”;包括违反、打乱乃至破坏规章、法律、机制、体制等等。反之,某种事物一旦经常出现内外的相关某些主体,按自己私心私欲去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争斗行为,同时此行为违反打乱乃至破坏原有的、大家统一认可且遵行的、维护其稳定的秩序体系,即经常出现“无义之战”;就预示着秩序崩坏的局面已经降临于该事物的内外,即进入“春秋时势”

。当然,争斗行为、秩序崩坏的时势,二者所处的领域、表现的程度可以不同。换言之,“春秋”与“无义战”互为条件,互为因果。这样,“春秋无义战”就容易用于生活与工作,也能帮助我们审视现实的社会。

美国退群

2017年6月1日退出有170多个缔约方签署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因为其他国家受益却不利于美国。2017年10月12日退出有190多个成员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为自己欠费且该组织对以色列有“偏见”。2017年12月2日退出有193个联合国会员国的全球移民协议,因为该协议与美国国内政策相背。2018年6月19日退出有47个成员国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因为该组织对以色列“存在偏见”,“无法有效保护人权”。各群的背景就不详细说了。

再来看下美国正在退出或者决定退出的国际组织及其理由。

美国决定2018年10月3日退出有190个缔约国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这是对巴勒斯坦将美国告上国际法院的回应。美国决定于2018年10月17日启动退出有192个成员国万国邮政联盟的程序,

因为该组织的国际邮政资费规定伤害了美国企业。最新消息是美国又不退了,因为利益损失有点大。各群的背景也不详细说了。


从以上美国退的群看,属性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涉及,等级上高低大小全包括,对象上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全覆盖。这些群基本不是由全球大多数国家组成,就是由在经济政治上有影响力的国家组成;更是稳定国际社会各方面不可或缺的秩序体系。所以,美国的行为无疑是在违反、打乱乃至破坏这个体系。

美国退的理由基本是直接或间接损害了其利益,总之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美国“退群”从根本讲并不考虑其它国家的利益(民心),更不关心全球当下的稳定与未来的发展(天理),总之是不符合天理民心。其“退群”方式蛮不讲理不管不顾,总之是按自己的喜怒好恶等私欲私心而任意妄为。与国际组织的交往是外交行为,本身即是无硝烟的战争。而“退群”是对抗的一种形式,可谓“无义战”的一个典型。二战以后,到特总统之前,美国的这种对抗行为更多表现为对别国的军事行动,或经济领域的制裁,但即便如此一般也要在联合国走走形式,偶尔场面上也服从下其决议。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军力最牛,科技最先进、经济规模最大、政治影响力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所以,

她这种已经扩散至外交领域的、经常性大规模的“无义战”,绝对标志着国际社会已经进入秩序崩坏的“春秋时势”

那“春秋无义战”又预示着什么呢?

前面讲发动“无义战”的诸侯们,看不清常变常新的事物内在的规律。由此他们主观上的目的及相应的行为方式并不顺应规律。所以美国不会主动做进步有道的事,不会主动做损自己之有余而补别国之不足的事。但其目的及行为也逃不出规律的设定,也就是美国会将消极有害之事、作乱无道之理进行到底,直至发挥到极限。所以估计美国代表的有余集团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无义战”,将经济政治等领域内的秩序破坏到极致。

具体讲,在经济上,主要与产业结构调整乃至重构的,新旧之规章、法律、机制、体制的博弈将更为激烈。比如对传统制造业、石化能源、电子电信、金融货币等行业,其中大的垄断性的企业、组织等,其为维护有利于其利益的旧的秩序体系而“无义战”的行为尤其需要关注。

象货币战争中目前欧洲央行推出的负利率,还有美国正考虑的把美股中的中概股从美国股除牌的消息,都是金融领域有余集团更疯狂的“无义战”。政治上,主要与治理权力调整乃至重构的,新旧之规章、法律、机制、体制的博弈将更为激烈。比如,对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民间自治等领域,其中既得利益群体组成的大的垄断性的党团、社团等,其“无义战”行为尤其需要关注。当然,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也一定有同性质的博弈。地域上,世界岛,即欧亚大陆内,是“无义战”的主战场。



本文节选自《张济昭 国学杂论》之《春秋无义战》!更多内容请到喜马拉雅fm或者蜻蜓fm,搜索《张济昭 国学杂论》!

本文关联音频期:

《发刊词》发刊一期中说过:“名”即概念;“实”就是概念到底是什么。“实”如果不清晰,对于学文化的人就很难将之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落地、用好。

《从封建制到郡县制》一期中讲,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总是在安定和动荡这两种状态来回转换并向前发展的规律。就是有时处于治有时处于乱;同时在这两股周期性来回运动的力量推动下,又走成更高一层、螺旋式一圈圈不断向前的周期形态。其中治的状态叫做“有道”,乱的状态叫做“无道”。

《封建郡县》一期中所说的:当此时机,在创新进步已渐渐成为趋势乃至大势的客观现实中,必然能预见到国家社会未来将产生新的让大家认可并接受的治理模式。此谓于势之必然处见理。反过来,把握住一个时代中民心思治思稳的大同天理,自然能做成一番造福四方也有利自己的事业。此谓得理自然成势。

具体到经济领域,我们在《太极图说》一期中讲,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就是有余与不足的不断平衡过程。其中“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为主导的时期,表现为某些地区、国家、人群,以各种手段,将另外一些地区、国家、人群的各种资源拿为己用,从而越来越富有;而另一方则越来越贫困。然而当这样的财富不均达到一定程度,无论富方愿不愿意,老天都会在一段时期内再以各种手段将富的一方的财富又分配回穷的一方。这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主导的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