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朱厚照最可能被误解了?荒诞背后,隐藏着不可忽略的事实

相比于明朝其他皇帝而言,朱厚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他有个好父亲,一个集“好人”与“好皇帝”于一身的人;其次,他有一个安逸的成长环境,唯一一个弟弟还早逝了,没有人跟他抢皇位。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朱厚照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并由此演绎出了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故事。

为什么说朱厚照最可能被误解了?荒诞背后,隐藏着不可忽略的事实

▲朱厚照历史画像

世间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心理,那就是不愿意让孩子再经历自己受过的苦。这点上,明孝宗朱佑樘也一样,他少年历经磨难,六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安乐堂(明朝一些病危的太监宫女居住之地)内,靠吃百家饭长大,好不容易熬出来,还要时刻提防万贵妃的迫害。所以,对待朱厚照时,他显得十分溺爱。

这种溺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围绕他打造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刘健、李东阳等人都曾担任过他的老师;另一个是对他的过错多有迁就,以至于在性格上多缺陷。这点明孝宗自己也看出来,根据《明史·刘健传》记载,朱佑樘去世之时,曾经这样评价朱厚照,“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对于所以对于朱厚照贪玩的性格,朱佑樘在位时就已经非常清楚了,只不过他已经没有时间去纠正了。

为什么说朱厚照最可能被误解了?荒诞背后,隐藏着不可忽略的事实

▲朱佑樘历史画像

他这种“好逸乐” 性格在继位后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仅仅在正德元年二月,礼科给事中就表示,“陛下即位以来,今日饲鹰, 明日同犬, 如是下已,则酒色游观,便债邪僻,凡可以役耳目,变心态者,将日甚焉 。”两个月后,英国公张懋又谏言,“仰惟皇上嗣位以来,日御经筵,躬亲庶政,天下喁喁望治。迩者忽闻宴闻之际,留心骑射,甚至群小杂沓,经出掖门,游观园囿,纵情逸乐,臣等闻之,不胜惊惧。”然而,这些大臣不知道的是,相比于接下来的事情,这些真的只是开胃菜。

按照明史的形容,在接下的十六年中,皇帝该干的事情朱厚照几乎一件没干,但皇帝不该干的事基本都干完了,比如说公开虏淫民妇,“凡车驾所至,近侍先掠良家女以充幸御”;比如说,建造臭名昭著的豹房,“时上为群奸蛊惑,朝夕处此,不复人大内矣”;比如说,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

”,甚至还率军在关外和蒙古小王子打了一仗;比如说,召集太监组建“中军”,“禁内金鼓,音闻远迩,宫中火炮,声彻 昼夜”。除此之外,他还长期宠信宦官,明朝三大太监之一刘瑾就生活在这个朝代。

为什么说朱厚照最可能被误解了?荒诞背后,隐藏着不可忽略的事实

▲朱厚照影视剧照

对于朱厚照的所作所为,杨廷和、杨一清、刘健等人均表示反对,甚至强烈谏言阻止,而朱厚照给出的回答是

“天下事宁内官专坏乎”。鉴于此,后世之人对朱厚照的评价多是“荒淫无道”“暴戾昏庸”“贪恋酒色”等词语。那么,这种客观的刻画了朱厚照的形象了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再看看另外几个历史细节:朱厚照在宣府建立镇国府,在这里断断续续居住了两三年之久,同时他还下令百官一律不准跟来,但还附加一条:所有奏折必须一件不落的送过来;正德二年,刘健先后三次上书朱厚照,希望他能够停止荒诞行为,朱厚照给出的回应是“联闻帝王不能无过,贵改过。 卿等言是,联当行之”。

为什么说朱厚照最可能被误解了?荒诞背后,隐藏着不可忽略的事实

▲朱厚照影视剧照

朱厚照多次想要出居庸关,皆被御史张钦上拦下,有一次后者直接执剑厉声训斥朱厚照派来的使者“敢言开关者,斩 ”,朱厚照得知后,也是一笑而过;朱厚照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朱寿”时,曾令大学士梁储拟制诏书,梁储不从,朱厚照表示“不草制,吃此剑”,梁储仍不从,最终“乃自称之,不复草制,彬亦罢副将军”。

综合来看,朱厚照干的荒诞事,很多都是在眼看就要失去控制或者威胁国家根本时,朱厚照总能够“恰好”悔悟,“及时”收手,将事件控制在一个不至于失控的范围之内。如果一件两件事巧合,那么接二连三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就不是巧合这么简单了。

为什么说朱厚照最可能被误解了?荒诞背后,隐藏着不可忽略的事实

▲朱厚照影视剧照

正德十二年,蒙古小王子率五万军队入侵明朝边境,朱厚照亲自率军迎战,取得了胜利,并“斩虏首十六级”,但是战斗的效果是“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死伤十六人,蒙古就不敢入侵了,如果蒙古族就这点胆子,明朝根本就不会存在什么边境之祸了。

正德十四年,刑部主事汪金上疏谏武宗饮酒过量,“上嗜饮,常以杯杓自随,……终日酣酗,其颠倒迷乱”,然而《明实录》在形容朱厚照在边关外的表现是,“腰弓矢,冲风雪,备历险厄,有司具辇以随,也不御”,终日酗酒不醒的醉汉与顶着风雪携弓骑马的硬汉真难很难联系到一起。

鉴于这些种种自相矛盾的历史记录,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关于朱厚照的这段历史被篡改了,具体谁能篡改或者说谁又有动机篡改,我感觉主要要两个:一个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他虽然接的朱厚照的皇位,但是与朱厚照是只堂兄弟关系,隶属于不同的宗支,在批评朱厚照上完全没有负担,甚至可能会以此来抬高自己;另一个是清朝,这点不需要过多解释,清朝大量篡改明朝历史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为什么说朱厚照最可能被误解了?荒诞背后,隐藏着不可忽略的事实

▲嘉靖皇帝影视剧照

再进一步的分析,朱厚照这所有荒唐事的背后都有两个主线:一个是与文臣的斗争,朱厚照性格洒脱,不愿受拘束,而文臣动不动就是拿礼仪祖制来约束他,这点令他很不舒服,所以自登基之日起就始终与文臣斗争,不管是前期的“八虎”,还是后期的钱宁、江彬等人,都是朱厚照与文臣斗争的工具;

另一个是与皇权的斗争,这点听起来很矛盾,但是我认为最能说明他的荒诞,作为一个生下来就被确定为未来天子的人,他从内心深处对皇权并不是很敬畏,甚至讨厌皇权给他带来的束缚,他想跳出来,但又挑不出来,最终只能是不断的挣扎。

去世之前,朱厚照表示“前此事皆由联而误,非汝众人所能与也”,这应该是朱厚照发自内心的想法,他知道是非善恶,但出于本性使然,他又控制不住想做。所以,朱厚照的形象应该是被扭曲或者至少应该是被有意引导了,史料通过故意突出某些细节或者隐藏某些细节,让我们对历史产生了一些偏见,而后世之人,处于某些原因又过分的解读了某些历史,最终造成了这些误解。

最后,给出《明史·本纪第十六·武宗》对朱厚照的评价:

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史料来源:《明史·本纪第十六·武宗》《明史·刘健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