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即位后,对太上皇乾隆会有抵触吗?为什么?

用户62770535332


即便是嘉庆自己拍着胸脯说自己心里没有任何的抵触,恐怕也没有人会信。

对于权力,不论是谁,只要沾染上了,便会像沾上了鸦片一般上瘾,想戒也戒不了。

1735年,“劳模皇帝”雍正皇帝累死后,他的儿子——时年24岁的弘历即位当了皇帝,是为乾隆皇帝。

从1735年即位当皇帝,当到了1795年,已经过了60年,这时候乾隆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爷爷才当了61年的皇帝,自己如果当皇帝的时间超过了爷爷的话,岂不是对爷爷的不敬?

乾隆想到这,当即吩咐道:来人,去给我叫老十五过来!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十五阿哥永琰急步走进了养心殿,见到斜倚在炕上的乾隆,双膝一弯跪了下去,磕了个头:儿臣拜见父皇。

乾隆点了点头,“嗯”了一声,让永琰起来了,然后说到:老十五呀,你今年35岁了吧?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永琰看了看乾隆,回道:回父皇,儿臣生于乾隆二十五年,确实已经满35岁了。

乾隆感慨了一番:是啊,你35岁了,我也84岁了,老咯,头脑也不灵活了。

永琰越听越糊涂,老头子今日这是怎么了?不过,老头子毕竟是皇帝,即便自己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能说老头子老糊涂了,所以他急忙说道:父皇,您老当益壮,我大清在您的治理下定能永享盛世。

乾隆听了老十五的话,不由“呵呵”一笑:你太爷爷才当了61年的皇帝,我可不敢超越他,所以我打算退了。

永琰一听,“啊”地张开了嘴巴,合也合不上,但是却有一瞬间现出了喜色。

永琰脸上的喜色虽然只出现了一瞬间,可仍然被乾隆给捕捉到了,乾隆似笑非笑地看着儿子:你很开心?

永琰吓得腿一哆嗦,跪了下去:没有,没有,国不可一日无父皇,父皇切不可这么想,更不能这么做。

乾隆轻轻地“哼”了一声,便让永琰下去了。

乾隆六十年九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在勤政殿召见了皇子、皇孙和朝中的王公大臣,然后向他们宣布了一个消息——着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朕届时将禅位于皇太子,以明年为嘉庆元年。

这个消息无疑在朝堂上惊起了滔天巨浪,谁也没想到乾隆竟然舍得主动退位,将皇帝宝座让给皇十五子。

不过,乾隆这老家伙确实舍不得放下皇权,所以他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又补发了一条命令:朕在明年虽然会归政于老十五,不过呢,不管你们有什么事,统统得写奏疏给朕,唔,奏疏上称朕为太上皇即可!

这条命令一下,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他乾隆不是真的想禅位给嘉庆,所以即便让嘉庆当了皇帝,他也不会真正放权给嘉庆。对此,所有人面面相觑,嘉庆也是心里直呼苦也,但是他没又任何办法。

嘉庆虽然当了皇帝,可是空有皇帝的尊号,手里却几乎没有一点皇权,乾隆将皇权抓得死死的,嘉庆只能靠边站。

乾隆虽然退下来了,可是仍然一手把持朝政,一切军国政事皆由乾隆作主。更有趣的是,嘉庆年号虽然已经启用了,可是在皇宫里用的却还是乾隆年号。

如果没有登基当皇帝,嘉庆再等三年或许也不会怎么样,可是偏偏乾隆禅位了,却还把持朝政不肯撒手,这绝对有损嘉庆作为皇帝的威严,说嘉庆没有任何的抵触和怨言,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嘉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政治理念,也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决定。

可是,他办不到!

所以,他怎么可能没有抵触,没有怨言?即便打压他的是他老爹,他也有心生抵触,这是人之常情。

嘉庆当了三年的“傀儡皇帝”,被乾隆压了三年,怨气也积累了不少,所以,乾隆一死,嘉庆便迫不及待地拿乾隆的宠臣和珅开了刀。

嘉庆赐死和珅的时候,乾隆才刚刚死了15天,可以说真的是尸骨未寒。他之所以这么急地向和珅开刀,除了想抄了和珅的家去解自己的燃眉之急以外,说白了也有想发泄一下的原因——乾隆当了三年的太上皇,他也当了三年的“傀儡皇帝”,压抑了三年!

所以,他需要拿乾隆最宠信的和珅的人头来告诉所有人:从今天起,我大清国所有军国要事,统统是我说了算!

乾隆一死,嘉庆可谓是在一朝之间扬眉吐气,挺直了腰板。


流浪的侯爵


嘉庆元年,85岁的乾隆在太和殿举行盛大的归政大典,将传国玉玺捧在手心,端视良久,最后还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恋恋不舍地将玉玺交给跪在面前的皇太子永琰。至此,禅让大典结束了。

乾隆成为清王朝第一位太上皇。36岁的永琰,接替乾隆的皇位,成为清朝入关后第五任皇帝。

(乾隆剧照)

乾隆虽然当了太上皇,但其实一直掌控着权力。那么,作为皇帝却手中无权的嘉庆,有没有不满的表现呢?

一、身康体健的乾隆为何要做太上皇?

事情要回到乾隆四十三年,68岁的乾隆下了一道谕旨:“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这话的意思说的是,乾隆早在登基之初,就曾焚香向上天祈祷,他的爷爷康熙在位61年,他不敢和康熙比,所以上天若能保他在位60年,在他85岁时,就退休归隐,把皇位传给皇子。

乾隆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因为康熙也才活了69岁,而他此时也是68岁的年纪,已经是花甲之年,虽说身体硬朗,口齿清楚,但毕竟是垂暮之年,谁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另一方面,由于乾隆在位已经43年,外界认为他有贪恋权位的议论在坊间流传。

所以,乾隆才会专门写下谕旨,向天下人称,自己在位时间,绝不会超过康熙在位的时候。在位60年后,一定会将帝位禅让给皇太子。

实际上他这样说,还就是想一直干到老。

(嘉庆剧照)

二、退位不退权的太上皇。

早在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就曾大兴土木修建了宁寿宫,打算退休后,到那里颐养天年。

然而乾隆做了太上皇后,压根就没打算迁出养心殿。因此,嘉庆只能屈居住在毓庆宫中。

另外,乾隆仍行使皇权,对外自称为“朕”,谕旨也称为“敕旨”。总之,他除了名号换成了“太上皇”,所行的依然还是皇帝的权柄。不论是人事任免还是军政大事,也都由他来做主。

为了不让大臣们议论,乾隆还下诏,称军国大事不能懈怠,也不能不闻不问。毕竟皇帝年轻,没有经验,他只有勉为其难做好老司机,多在军政大事上教导嘉庆,以免将来嘉庆会因没有做皇帝的经验出错。

乾隆在圆明园召见藩国使臣时,就直截了当地说:“朕虽归政于皇帝,但大事还是我办。”

当然,嘉庆也在履行皇帝的职责,不过他所做的,也就是些祭祀、谒陵或者日常杂务这样的事情。至于军政大事,他是没权利做主的。别说军政大事,就连内宫之事,乾隆也要亲历亲为。

最过分的,是对外已经改为嘉庆元年,但宫中却仍以乾隆年号纪年。嘉庆这个皇帝当得有名无实,自然也在大臣中树立不了威信。

三、孝子忠臣般的嘉庆。

据《朝鲜实录》记载:“(嘉庆)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于此亦有可知者矣。”

说的是,乾隆晚年把持朝政,仍坐在龙椅上,嘉庆则侍坐在他的一侧,一切全看乾隆脸色。乾隆高兴他便脸带喜色,乾隆笑他亦陪笑。

不光如此,乾隆本来就是个喜欢玩乐的皇帝,他一边继续把持朝政,一边又“终日宴戏”。每到宴饮之时,身为皇帝的嘉庆总是“先行恭候”,或者“尾随其后”。总之极为恭顺,对乾隆唯唯诺诺,丝毫不以皇帝自居,反而处处摆出孝子忠臣的形象。

(和珅剧照)

四、不敢得罪的和珅。

嘉庆处处和顺,丝毫没有因乾隆迟迟不归政,露出半分不悦的态度。

因此,嘉庆得到乾隆的信任。但为了稳固他的帝位,这还做得远远不够。

当时,和珅是乾隆身边最宠信的大臣。他不光职权很大,还能左右乾隆的决定。比如嘉庆呈给乾隆的奏折,有可能被打回来好几次。但是和珅如果呈上去,往往经他一番言语,就达到了目的。

由于和珅位高权重,再加上乾隆年事已高,说话口齿不清,唯有和珅听得明白他说什么。所以,和珅侍立在乾隆和嘉庆的身侧,朝臣奏事,再由他传达乾隆所言。有时他亦自行判断,俨然有摄政之嫌,因此民间调侃他为“二皇帝”。

和珅不光左右乾隆,还在嘉庆身边安插眼线。比如,嘉庆的侍读吴省兰两兄弟,都是和珅的耳目。但嘉庆对他们不做猜忌,反而与他们“相处融洽”。

对和珅,嘉庆亦是谨慎谦让,处处倚重,不给和珅留下话柄,以此保全皇位的平安。

五、亲政后的爆发。

嘉庆四年,嘉庆在隐忍了3年后,终于熬死了乾隆,得以继位。

随即,嘉庆在乾隆去世第5日,便将还没有准备的和珅拘捕入狱,并查抄家产,10日后便颁布20条大罪,将他赐死。

由此可见,嘉庆在做傀儡皇帝时,既要面对迟迟不放权的乾隆,又要防范处处对他掣肘的和珅。心里要是没有抵触,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乾隆去世,他大权在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和珅,解心头之气。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焦晃演过乾隆,在剧中他亲自拜祭自己的爷爷康熙,问他该怎么办。结果不知道是谁安排好了,听见有人说:“扶着点好,把着点好。”乾隆释然了,决定自己退位干太上皇,业余时间扶着点把这点这个不成熟的儿皇帝嘉庆。

当然这是电视剧,不是历史,也足见乾隆为了权力死不要脸了。当初自己要做好人,说出在位时间不能超过圣祖爷的大话来,那是因为他自己揣摩着自己活不到八十多岁,毕竟那时候平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岁,能活六十多岁已经算长寿了。果然多嘴是要付出代价的,他没想到自己真的活过了八十,眼瞅自己六十年大限到了,说出来的话总不能食言吧。



于是他就搞了个让位不让权,自己退位当太上皇,让位给嘉庆做,但有事还得请示,好歹算是为自己当初这张破嘴找个台阶下。

那有人问了,你都退位了,还请示你干啥?

乾隆挺会找理由,说嘉庆刚开始干,没什么经验,我先带他几年,避免他以后出错。

《清高宗实录》记载:

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听我训导,将来知所遵循,不至错误,岂非天下之福哉。

问题是,嘉庆这一年也三十六岁了。治国理政什么的,看都看会了,还要啥实习期啊,乾隆还真会胡说八道。



估计你要拿这话搪塞乾隆,乾隆一准儿得跟你说:你就算是活到八十岁,在我眼里你也是小孩。

这还不是最逗的,最逗的是,乾隆竟然连玉玺都舍不得交。幸好刘墉说了一句,历朝历代哪里有没玉玺的天子啊,乾隆这才交了玉玺。

看到老爹如此死不要脸,嘉庆也只好从内心真诚地感谢他——幸好他还交了玉玺。

你说嘉庆对太上皇有没有抵触?太子时间干长了都容易造反,更别提当个没权的儿皇帝。但没招啊,老爹大权独揽,自己虽然是条龙,暂时也得先盘着,否则老爹一声令下,自己就得死翘翘。毕竟都熬了这么多年了,不差这几年了,熬着吧。



就这样熬了三年,终于把老爹成功熬死了,然后三下五除二就把老爹的宠臣和珅灭了。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迁怒啊,他把自己对老爹乾隆的恨发泄在了和珅身上。可见,这三年日子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达摩说


以老衲小人之心揣度,嘉庆应该是

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乾隆当太上皇,跟当皇帝没什么区别,而嘉庆除了title换成了皇帝,待遇跟皇太子也同样没什么区别。非要说有区别,左右不过是当爹的更警惕,做儿子的更小心罢了。

随手举个例子——

这父子间的门道,官场老鸟心里自然都跟明镜似的,但小心加小心,还是有人触霉头。嘉庆继位第十二天,湖广总督毕沅在奏折上写了这样一句话:

仰副圣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注盼捷音。

按常理说,这不过是一句片儿汤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们做臣子的努力工作,才对得起皇帝陛下废寝忘食,才不辜负太上皇的殷切期盼。

可就是这片儿汤话,听在乾隆耳朵里就不是滋味了。啥意思?先说皇帝,再说太上皇,摆明不把我老头放在眼里。太上皇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于是,毕沅被太上皇传旨申饬,同时交吏部议处。搁今天,大致相当于党内通报批评,交组织部讨论处罚措施。

好在毕沅是跟和大人混饭吃的,吏部打个马虎眼,加上和大人和稀泥,大事化小,给带了过去。

不过这事给老头敲了警钟,我还没死,你们就搞不清楚谁当家主事了?老头立刻敕谕国内国外,各级官员必须一如从前遵崇奉行,不可轻视。按《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老头的原话是:

朕(乾隆)虽归政,大事还是我办。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好容易当了皇帝,头上还压着爹。大事做不了主,小事拍不了板,换谁搁在嘉庆的位置上,都得有抵触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牛逼人是甭管心里怎么骂娘,但面上绝不带出一丝一毫。哪怕你用最严苛的标准衡量,嘉庆的表现都无可指摘。

按《李朝实录》记载,嘉庆对他爹简直到了同呼吸共悲喜的程度:

侍坐上皇(乾隆)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嘱……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于此亦有可知者矣。

翻译成白话文:嘉庆在他爹身边,目不转睛的关注他爹的动静。他爹高兴,他就高兴,他爹笑,他就跟着笑。

舔狗追女神,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嘉庆二年二月初七,嘉庆原配妻子,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病逝,时年三十八岁。为了不给老爹带来晦气,媳妇的丧礼一切从简。按《清史稿》的记载:

皇后崩,奉太上皇帝诰,素服七日,不摘缨。廷臣如之,近臣常服不挂珠。

嘉庆到皇后的灵堂祭拜,都是到了灵堂门口才换素服,出了灵堂立即换上常服。而且因为刚死了媳妇,身上带着晦气,所以嘉庆也尽量避开他爹经常行走的道路。

事实上,嘉庆跟喜塔腊氏的感情应该说是比较深厚的。毕竟是结发妻子,俩人做了二十多年的夫妻。喜塔腊氏去世以后,嘉庆光御制悼诗就写了十几首。

嘉庆十四年,喜塔腊氏故去十二年,嘉庆还写了悼念诗《孝淑皇后陵寝临奠述怀》

十春成永别,嫔御尚怀恩。 何忍先归室,未能共抱孙。

权力的游戏,“忍”字当头!


月下没有花


抵触是有的,但是敢怒不敢言。首先嘉庆很清楚,就是他即位后,乾隆也不是没能力把他拉下马来。

乾隆当年有别的选择,比如说不论才华还是谋略,永瑆都比他强的多,然而最终乾隆却选择了资质平平的他克成大统,为什么?



(嘉庆)

因为乾隆觉得他永琰听话,孝顺,永远不会做出忤逆他的事,这是嘉庆自己立世的根本所在,如果自己忍不住冒犯乃至和乾隆对着干,那无异于自毁长城。就是他即位后的前三年,仍旧不过是光杆司令而已,国家实际上所有一应军政大权还是掌握在乾隆这位太上皇手里。自己老子军权在手,还是老子,不论怎么看,自己都斗不过他啊。

那么为何乾隆退位了还死拿着权力不放呢?

一句话:恋权呗!

(乾隆)

乾隆在满清诸皇里,是最会享受,最长寿命,同时也是最虚伪的一个。他打着孝顺的幌子,不敢越居其皇爷爷康熙在位六十年之后,所以自己在位六十年也退休了。实际上,他并不想退,只不过是为了标榜他假仁假义假孝顺的榜子而已。所以,他在退位前,就想着找一个听话、孝顺的儿子来接替自己,让自己再过几年皇帝瘾。


(永瑆)

看来看去,永瑆那么标新立异,时时讲究革故鼎新的肯定不行啊,且不说永瑆不会任由自己摆布,搞不好自己还活着就会把自己一生定下的基调推翻不说,永瑆也太抠了,自己养老恐怕不得自在啊。就抠这一点,乾隆可是受不了。

永琰就不一样了,多孝顺,多听话。乾隆太上皇当了快三年,他自己也当了三年光杆司令,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就这点,乾隆就很受用。

别忘了,此时乾隆未死,大权在手一日,江山给谁还不一定呢!一旦让乾隆认为自己看错了人,那对永琰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不书


嘉庆皇帝,是清朝历史上的第七位皇帝,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他做皇帝有四年的“空档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四年是乾隆皇帝当太上皇的四年,而且这“太上皇”含金量十足。


乾隆皇帝作为太上皇依旧牢牢控制着清廷,此时的嘉庆皇帝就是乾隆皇帝的傀儡罢了。

而且嘉庆皇帝并不是当时乾隆皇帝最想选的皇帝人选,在他之前,乾隆皇帝曾立过两位皇太子,分别是富察氏生的永琏和永琮,不过两位皇太子都分别在九岁和两岁夭折了,乾隆皇帝这才选了十五子颙琰、也就是现在的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在乾隆做太上皇的日子里极度压抑,所以乾隆驾崩后他把所有压抑的怨气都撒在了乾隆生前宠幸的和珅身上。和珅的党羽也全被剿杀殆尽。

说实话乾隆皇帝对嘉庆皇帝的压迫很大,虽然他禅让了皇位,那也是没有丝毫放权的意思。他无论是对外国使臣还是国内大臣,表达的意思都是我乾隆依旧做主,只是明面上的一些礼节上的活儿是属于嘉庆皇帝的。


嘉庆皇帝在这四年也是非常低调。其实嘉庆皇帝从小读书读得很好,历史学的也很出色,他早已看透乾隆的内心,所以处处小心翼翼,就算是皇后的葬礼也是办的极为简单。

可想而知这四年嘉庆皇帝的内心是很忐忑而且压抑的。

所以综上所述,嘉庆皇帝对乾隆这个太上皇内心肯定是有些不忿的,但是忍了四年。

望题主采纳,谢谢🙏


有趣的历史段子


嘉庆对乾隆的不满是必然的,不然也不至于一上台就处置了和珅。

但他的不满,更多的是对乾隆后期政府腐败的不满,从个人角度,他对父亲还是尊敬顺从的。



一、第三位太子

嘉庆帝颙琰,乾隆帝第十五子,其实并不是乾隆帝的理想接班人,乾隆帝的第一位接班人是永琏,乾隆帝认为他是嫡长子,又聪慧,然而永琏未及长大就死了。

乾隆帝又立永琮为太子。然而,悲剧的是,没到三年,永琮也死了。在西方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席卷大地的时候,这个东方帝国似乎预示着变化,然而乾隆帝仍然固守着他们几千年来的君臣之道。

子嗣虽多,此时却也没有乾隆帝让特别中意的,乾隆帝想着守成以待后人。乾隆三十六年,秘密立颙琰为乾隆朝的第三位太子,藏于正大光明匾。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才将颙琰为太子之事公之于众。

第二年,也就是嘉庆元年正月,乾隆帝为了不超过祖父的六十一年执政时间,正式禅位于颙琰,自称太上皇。



二、憋屈的皇帝

虽然乾隆帝禅位,但并不代表着乾隆帝放弃手中的权力。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尊,居住在养心殿,亲自掌握着五品以上官员的升迁罢黜。军机大臣也是乾隆帝的宠臣和珅,此人显然也不买嘉庆的账。

嘉庆帝虽然有所不满,却也无法发作。一来权力根基尚微,难以有所作为;二来嘉庆帝也不是那么强势的性格。

嘉庆帝就这样等了四年。这四年间,国家政权实际上仍然掌握在乾隆帝手中。



嘉庆四年,89岁高龄的乾隆帝崩于养心殿,嘉庆帝才正式掌握这个国家。

如果说,乾隆帝在位时,嘉庆帝不能有所作为,对父亲的不满和抵触难以表现出来。那么现在乾隆帝已死,如果嘉庆帝对乾隆帝有所不满,肯定会表现出来的。

三、守成之君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有两件事可以看出嘉庆帝急于做一些政绩出来:第一件自然是处置和珅;第二件是整肃贪腐。

乾隆帝死去当年,嘉庆帝就对父亲的宠臣和珅下手了。嘉庆帝将和珅夺职下狱,专项调查。后历数和珅二十项罪,抄家,和珅自杀。这件事可以说是嘉庆对和珅的不满,但和珅在辅助乾隆帝执政,因此也可以说嘉庆对乾隆帝不满。



第二件事,嘉庆帝对乾隆后期国家的贪腐现象深恶痛绝。嘉庆铁腕肃贪,并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看起来嘉庆帝对父皇的执政并不满意,想要创造新气象了。

然而,这件事慢慢变了味道。嘉庆帝不敢对既得利益集团进行大规模整治,因此行政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时,嘉庆帝虽然十分努力的想要整肃贪腐,却因循守旧,没有对乃父留下的制度进行改革导致效果不佳。

因此,实际上嘉庆帝对其父留下的制度并没有太多不满,他本身也只是一个守成之君,能力平庸,他所抵触的只是和珅一干人等而已。



多有疏漏,敬请指正!

我是子彧,我不复制历史,我只思考历史!期待您的关注!


一品铲史官



没有抵触才怪呢!

虽然清仁宗嘉庆帝是一个的仁君,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但抛去其本身宅心仁厚的性格不说,他毕竟身在皇位,是一位九五之尊。

大家设身处地的想想,你好不容易当了皇帝,结果你的父亲八十好几了还要掌握大权,让你当个傀儡皇帝你什么感受?

肯定是生气和抵触啊!

古代可不同于现代,现代来看嘉庆帝属于实习皇帝,跟今天的实习生差不多。其实以古人思想来说,嘉庆帝在成为皇帝以后,还受老爸乾隆帝的控制,没什么权力,跟傀儡皇帝有什么区别呢?

说不憋屈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没有权力欲望,可以无视这种情况。

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很早以前宋安之看过一个史料记载,具体出处忘记了,所以就据说一下吧。

据说在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的时候,可能因为年纪大了有点童心吧,皇位都禅让给儿子了,竟然不舍得将玉玺交给嘉庆。

气的嘉庆当时说连玉玺都不给,宁愿不做这个天子,旁边有几个大臣劝乾隆半天,最后才将玉玺给了嘉庆帝。

这说明嘉庆帝很在乎这些的,至于当不当傀儡皇帝,自然更是在乎了,所以继位以后,肯定对太上皇乾隆有所抵触的。


宋安之


当然有抵触啊。不然和珅为什么那么快就被嘉庆给收拾了啊?

貌似不对是吧?对乾隆不满,为什么收拾和珅呢?不对就对了。这里面有事儿。

乾隆干了60年皇帝,突然宣布不干了,让位给太子嘉庆,他做起了太上皇。

历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是被逼无奈的,比如唐高祖李渊。这样的太上皇,是真正的太上皇,说了基本不算了。

但乾隆不是。他大权在握着呢,之所以不干了,纯粹是为了表达对他爷爷康熙的敬意,不愿意破了康熙在位60年的纪录。

但乾隆虽然名义上当了太上皇,嘉庆的工作根本开展不起来。为什么?因为那些大臣还是乾隆的心腹,凡事都去跟乾隆汇报,把嘉庆晾在一边。

换了你是嘉庆,你爽吗?

这也不能全怪乾隆,他也许并没有给嘉庆难堪的想法,可事实就摆在面前啊,有乾隆活着,以和珅为首的大臣们就只听乾隆的。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像今天的家族企业,为什么交接那么困难?就因为少主根本驾驭不了那班老臣。

道理是一样的。

好在嘉庆聪明。他不显山不露水,一个字:熬。

反正乾隆都80好几了,还能活几年?熬死他,谁还能反了天?

因此,等把乾隆熬死之后,乾隆的尸体还在大殿里躺着呢,嘉庆就迫不及待地动手了。

第一个目标,和珅。

和珅是乾隆心腹大臣的头领,干掉他,就能真正的开启嘉庆时代。

嘉庆做到了。


趣谈国史


嘉庆上位当皇帝的时候,乾隆还能处理朝政。他本应该不让位的,因为中国的皇帝,一般都是从登基那一天开始,直接干到死亡为止。

乾隆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他考虑到自己的爷爷康熙才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他觉得他在位期间,做的事是没法和康熙比。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认为自己做皇帝的时间,也不能超越康熙。

到了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他就退位了。

那么问题来了,乾隆当了六十年的皇帝,他真的甘心把自己的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嘉庆吗?

说实话乾隆肯定是不想让位的,但是,他又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

那这时候乾隆要怎么办呢?

关键时刻,和珅站了出来,和珅告诉乾隆。你只把皇位传给嘉庆就行了,至于玉玺你就留在身边就行了。

这样的话,无论是谁,不管下达什么命令,还是都需要通过您这边盖章的。

乾隆一想这个办法不错,所以,他就采纳了。

可是,到了嘉庆登基的时候,发现真的没有大宝(玉玺)交给自己,这时候群臣,尤其是纪晓岚和刘墉,他们两个就不干了。

于是,纪晓岚和刘墉,就找到了乾隆皇帝,然后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说天下还没听说过,哪个当皇帝人,是没有大宝的呢?

若是你不愿意禅让皇位,就继续在当几年,你既然要让出皇位来,就要把玉玺也给交出来吧。

否则没有玉玺的皇帝,怎么可以称为真正的皇帝呢?

乾隆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自己真的做的是有点过分了,所以,他还是把玉玺给交出来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乾隆对于嘉庆还是有堤防心的,说白了就是不相信他。

嘉庆对于老爹乾隆,当然也有抵触了。

但是,嘉庆从来都不敢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若是得罪了乾隆这个太上皇,不要说皇位了,就是他的性命,都是难保的。

所以,嘉庆对于乾隆一直都是忍让,即使嘉庆当了皇帝了,他凡事也不敢自己做主,而是听从乾隆的。

你想呀,嘉庆对于乾隆一直都是存在惧怕心理的。他当然对乾隆有抵触了,不要说乾隆了,那时候嘉庆对和珅都是礼让有加。

在那个尴尬的年代,乾隆的无论说什么,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第二位是和珅。真正的皇帝,也就是嘉庆,他也只能排在第三。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嘉庆肯定是郁闷的。

尽管嘉庆不敢找自己老爹乾隆的事,但是,和珅他还是可以办的。

这不是在乾隆驾崩后的葬礼上,他就直接处理了和珅,不但把和珅给处死了,还把他的家给抄了。

所以,嘉庆无论是对乾隆,还是和珅,都是有抵抗情绪的,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只不过嘉庆一直都是惧怕乾隆,在乾隆活着的时候,他根本就不敢露其锋芒。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嘉庆在乾隆活着的时候,才活的很憋屈。他对乾隆的抵触才很大,但是,他很聪明知道保全自己,所以最终他继承了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