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避保險誤區?“贈送保險”是真的嗎?北京銀保監局給你答案


如何規避保險誤區?“贈送保險”是真的嗎?北京銀保監局給你答案


北京銀保監局提示購買保險要避開四類“保險誤區”、加強“三個注意”,此外還提示廣大消費者要正確使用金融服務,警惕金融詐騙。針對消費者普遍關注的疫情期間“贈送保險”的問題,北京銀保監局也做出了詳細的解答

今年這個315有些特別,在全民抗疫期間,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通知,在全行業動員部署“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週活動。

面對突發的疫情,不少消費者“病急亂投保”,卻對購買的保險產品情況知之甚少。為此,北京銀保監局提示購買保險要避開四類“保險誤區”、加強“三個注意”,此外還提示廣大消費者要正確使用金融服務,警惕金融詐騙。

針對消費者普遍關注的疫情期間“贈送保險”的問題,北京銀保監局也做出了詳細的解答。

01

避開四類“保險誤區” 加強“三個注意”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突然爆發和嚴峻形勢讓許多人焦慮不安,不少消費者“病急亂投保”,卻對購買的保險產品情況知之甚少。疫情期間,消費者購買保險應注意四類“保險誤區”。

誤區一:恐慌性購買保險

疫情期間,有保險公司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的恐慌情緒,過度渲染與疫情有關的保險產品,誘導消費者不顧自身需求重複購買類似保險產品,或者消費者在可能患上新冠肺炎後再鼓勵其購買與病情有關的保險產品。前者可能會造成消費者的經濟損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後者可能會導致消費者在出險時得不到理賠。所以,是否需要購買或購買多少有關新冠肺炎的保險,消費者應做到心中有數。

誤區二:一確診即可全額賠付

保險產品的賠付與其保險責任相掛鉤,不同的保險產品賠付條件、賠付金額都不盡相同。如果消費者購買了意外險,除部分保險公司將意外險保障範圍擴展至新冠肺炎病毒外,普通的意外險是不予賠付的;如果購買了壽險,保險公司僅理賠具有身故責任的產品;如果購買了重疾險,保險公司通常對保險責任包含新冠肺炎及身故責任的保險產品進行賠付;如果購買了醫療險,保險公司通常僅對無法通過社保報銷的部分如自費藥、住院津貼等進行賠付。所以,“一確診即可全額賠付”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誤區三:及時“退保”止損失

不少“代理退保”的“黑產團伙”利用疫情渲染氣氛,對保險公司及其保險產品進行詆譭,告知投保人繼續持有原保險產品將蒙受巨大經濟損失,慫恿投保人退保甚至“退舊保新”。但是一旦投保人退保,不僅需要支付“代理退保”機構的“服務費”、承擔退保損失,還會面臨喪失保險保障、再次投保困難等困境。所以,“退保”無法止損,辦理退保要謹慎。

誤區四:“疫情期間捐贈保險”不可信

保險公司在此次疫情中推出的捐贈保險是響應中國銀保監會落實保險機構社會責任的具體舉措,消費者可以正常申請,捐贈保險合同合法有效。出險後被保險人可以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但是該保險在保障時間、保障額度等方面有一定限制,投保時應留意。所以,“疫情期間捐贈保險”是可信可申請的。

為維護您的財產安全,北京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疫情期間“保險誤區”須謹慎,疫情期間購買保險應“三注意”:

一是注意“保險誤區”不可信。

對於假借疫情渲染炒作、誘導投保人“退舊保新”、宣傳一經承保全部理賠等各項誇大宣傳、不實宣傳,消費者一定要擦亮雙眼,密切關注監管部門發佈的通知和風險提示,一定要充分閱讀保險合同條款,瞭解保險責任、免責範圍、退保損失等,充分保障自己權益。

二是注意根據需求買保險。

疫情期間,多家保險公司響應監管部門的號召,支持疫情防控阻擊戰,履行社會責任,將公司部分險種如重疾險、醫療險等擴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導致的身故、傷殘和重疾。通常保額為幾萬至幾十萬不等,保險期限為幾天至幾十天不等,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購買。

三是注意正確維權止損失。

投保人對疫情期間的承保、理賠、退保或其他服務等產生疑問的,可以直接通過保險公司官網、客服熱線等渠道進行諮詢;如因保險合同或服務產生糾紛的,可以直接向保險機構進行投訴;如發現保險機構有違法違規行為的,應由保險消費者本人或其授權委託人向監管部門提出舉報並提供相應證據。

02

如何正確使用金融服務

在疫情期間如何才能正確使用金融服務,切實維護自身健康安全和合法權益呢?北京銀保監局提示廣大金融消費者:

一、充分利用線上金融服務渠道辦理業務

目前金融機構官方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可隨時提供生活繳費、轉賬支付、投資理財、貸款歸還、保險業務諮詢及辦理等金融服務,建議廣大金融消費者充分運用各類線上渠道辦理金融業務。抵京前14日內,離開疫情高發地區或者有過疫情高發地區人員接觸史的金融消費者,應按規定接受醫學觀察或者居家觀察,自覺做到不外出,不前往金融機構營業網點辦理業務。

二、優先選擇非接觸式業務辦理方式

如確需前往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現場辦理業務的,建議廣大金融消費者優先選擇ATM機、超級櫃員機、自助填單機、自助回單機、外幣兌換機等自助服務設備辦理業務;駕駛車輛不慎發生輕微交通事故的,建議立即拍照挪車,保持安全距離,撥打全責方保險公司客服電話,充分利用“互碰快賠”機制,體驗高效便捷理賠服務,避免直接接觸感染風險。

三、切實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措施

對於前往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現場辦理業務的,建議提前與銀行網點取得聯繫,明確網點營業時間、業務辦理手續等,通過預約最大限度縮短排隊時間,避免多次前往帶來潛在風險。在前往金融機構營業網點時,請按疫情防控要求,正確佩戴口罩,儘量選擇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前往。在營業網點現場,請配合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公共空間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人員信息登記查驗、消毒洗手、體溫檢測等工作,辦理業務期間全程佩戴口罩,同時儘量確保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業務辦理完畢後,儘快離開營業場所,避免在銀行營業網點長時間停留。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後,首先洗手消毒,並使用消毒溼巾或75%酒精對銀行卡、身份證、手機、鑰匙等物品進行消毒。

四、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金融消費者因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向金融機構提出投訴或向北京銀保監局進行舉報的,應優先通過電話、信件等方式提出,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北京銀保監局將認真辦理來電、來信反映事項,並督促金融機構依法及時解決金融消費者合理訴求,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03

金融詐騙要警惕

此外,在全民抗疫期間,有些不法分子卻打起了疫情的主意,實施新型“疫情”金融詐騙。北京銀保監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做好個人健康防護的同時,也務必要提高警惕、謹防“四類”騙局。

如何規避保險誤區?“贈送保險”是真的嗎?北京銀保監局給你答案


一、低息貸款型詐騙

1.冒充金融平臺貸款詐騙。“疫情期間,您缺錢嗎?xx金融給您授信1萬,申請後馬上到賬。”隨著疫情蔓延,部分老百姓收入減少,資金緊張,一些詐騙團伙開始趁火打劫。他們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臺,給用戶授信數萬額度。但要拿到這些額度,需要繳納工本費、押金、解凍費等費用幾百上千元,很多消費者上當受騙,繳納費用後再無音訊。

2.利用“疫情貸款”詐騙。“您想申請政府疫情專項貸款嗎?”疫情期間,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發佈可代理申請“額度高、利息低、無抵押、下款快的政府疫情專項貸款”的虛假信息,誘使有資金需求的公司或個人申請貸款,然後以提前收取中介費、保證金等為由實施詐騙。

二、投資理財型詐騙

1.利用“區塊鏈”概念詐騙。“疫情期間也有高回報”。不法分子針對公眾居家防疫、普遍通過網絡或手機獲取信息的特點,藉助“區塊鏈”概念發行冠狀病毒加密貨幣Coronaviruscoin等虛擬貨幣,宣稱籌集的資金用於在境外建造口罩、防護服工廠,或用於研究生產冠狀病毒疫苗,並許諾高額回報,騙取受害人錢財。

2.利用指導基金、股票、期貨等投資詐騙。“宅在家裡也能理財”。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間旺盛的投資需求,通過網絡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資人推薦私募基金、指導買賣股票、期貨等,引誘受害人下載虛假交易軟件並開戶投資。

三、盜取信息型詐騙

1.利用“退改簽”詐騙。“受疫情影響取消,辦理退改簽可獲賠償”。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獲取的受害人信息,如航班號、高鐵號、酒店預訂信息、旅行社合同信息等,向受害人手機發送虛假“退改簽”短信,誘使受害人撥打短信中虛假客服電話或點擊不明鏈接,按其提示操作,提供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將卡內餘額轉走。

2.利用購買防疫物資詐騙。“最新最全的防疫物資馬上到貨”。不法分子通過社交軟件、二手交易網站等渠道發佈虛假的售賣口罩、防疫物資等信息,轉賬收取消費者費用後將受害人“拉黑”,或在釣魚鏈接中誘使受害人輸入個人敏感信息,導致消費者財產損失。

四、非法集資型詐騙

1.利用為疫區捐款詐騙。“您想為疫區貢獻一份力量嗎?”不法分子通過虛假網站和微信等社交軟件,冒充慈善機構、民政部門、醫院、愛心人士等向消費者發送“獻愛心”的虛假募捐信息,利用群眾的同情心實施集資詐騙。

2.利用感染者親屬眾籌“醫藥費”詐騙。“您願意為感染者家屬捐獻一份愛心嗎?”不法分子以孩子或親屬突然高燒、已被隔離醫治為由,向社會公眾發起眾籌“醫藥費”、“住院費”等,騙取受害人錢財。捐款應當認準正規捐獻途徑,拒絕假借疫情之名非法斂財。在捐款捐物獻愛心時,應通過正規官方渠道進行核實,認準正規捐贈渠道,正規募捐均需民政部門登記備案,相關信息可通過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查詢。捐款前需核實對方賬戶名稱與受捐公益組織的名稱是否一致,不輕易將捐贈資金轉入個人賬戶,避免上當受騙。

3.利用“銷售返利”詐騙。“購買防疫物資還能賺錢”。疫情期間,防疫物資緊缺,不法分子利用公眾對新冠肺炎的恐慌心理,除謊稱可以代購代銷“口罩”、“消毒液”、“特效藥”等物資,還向購買者承諾可以“積分返利”,甚至“加盟獲利”,騙取受害人錢財。

為維護您的財產安全,北京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做好四個“應當”,做到四個“拒絕”,避免落入詐騙陷阱。

一是申請貸款應當選擇銀行等合規金融機構,拒絕小廣告、小作坊式的網絡金融產品。正規的金融機構,不會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聯繫借貸人,溝通辦理借貸業務。在放款前不會巧立名目來收取借貸人任何費用,只要是在網上預先交費的貸款業務,一律不要輕信和辦理。

二是投資理財應當牢記“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拒絕高息誘惑。收益永遠和風險成正比,面對過高的收益率應保持警惕和理性,切勿存在“天上掉餡餅”的僥倖心理。

三是個人信息應當加強保護,拒絕洩露個人敏感金融信息。在收到“退改簽”類的信息後,應通過相關企業或部門公佈的官方渠道查詢確認,切勿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使用不明來源的無線網絡;遇到索要個人信息、短信驗證碼或銀行卡密碼等情況時,切勿盲目聽信,不向他人透漏上述個人敏感信息。

四是愛心捐贈應當認準正規渠道,拒絕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斂財。為疫區人民捐款捐物獻愛心時,應通過正規官方渠道進行核實,認準正規捐贈渠道,正規募捐均需民政部門登記備案,相關信息可通過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查詢。捐款前需核實對方賬戶名稱與受捐公益組織的名稱是否一致,不輕易將捐贈資金轉入個人賬戶,避免上當受騙。

04

解答“贈送保險”九問


如何規避保險誤區?“贈送保險”是真的嗎?北京銀保監局給你答案


1.疫情期間各保險公司贈送的有關新冠肺炎的保險是真的嗎?

是真的,無需繳納任何費用。

2.贈送的保險主要包括哪些險種?

目前,保險公司贈送的保險主要包括重疾險、醫療險和意外險等,每家公司贈送的保險不一樣,一般包括其中一項至幾項。保險公司贈送的關於新冠肺炎的保險大多不是專屬保險產品,是保險公司為了支持疫情防控阻擊戰,履行社會責任在公司原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等險種的基礎上,新增加了對新冠肺炎的保障責任。

3.贈險的保險責任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各家保險公司向消費者贈送的保險其保險責任不盡相同。目前,贈送的保險產品範圍主要包括以下一項至幾項:

一是身故責任:指被保險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並因此導致的身故,給付身故保險金責任。

二是傷殘責任:指被保險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並因此導致被保險人身體傷殘,給付傷殘保險金責任。

三是危重保障:指被保險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並達到重症,給付危重症保險金責任。

四是醫療保障:指被保險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治療時在社保報銷外的自費藥等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住院時給付的住院醫療津貼。

五是意外傷害責任:主要指普通意外傷害責任,也有個別保險公司將意外險責任擴展至被保險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身故、傷殘所致責任。

4.贈送的保險一般保障多長時間?有多少保額?

贈送的保險通常保額在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保險期限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

5.贈送人群主要包括哪些人員?

一是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包括醫護人員、公安民警、媒體記者、社區志願者等。

二是普通社會大眾,一般是0-70歲左右的中國公民。

6.如何獲得新冠肺炎防疫贈險?

一是定向贈送:保險公司定向贈送給投身防疫一線的工作者,如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等。

二是主動申領:普通消費者通過保險公司發送的官方鏈接註冊領取。

7.對於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醫療費,國家相關文件說由“政府兜底”,再領防疫贈險還有用嗎?

目前各家保險公司推出的新冠肺炎贈險,大多以患者確診後身故或傷殘為主要賠付條件,兩者並不衝突。

8.如果在多家保險公司領取新冠肺炎防疫贈險,應如何理賠?

如在多家保險公司領取新冠肺炎贈險,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且達到各家保險公司贈險約定的保險責任,可同時向贈送保險的公司分別申請理賠,互相不受影響。如果領取新冠肺炎贈險含醫療險責任的,應根據各公司保險合同的具體約定申請理賠,一般醫療險理賠是“實報實銷”,不能在多家公司重複進行理賠。

9.對於新冠肺炎確診,申請理賠有什麼特殊規定嗎?

疫情發生以來,各家保險公司紛紛開通理賠“綠色通道”,優化現有產品理賠標準,最大限度簡化理賠流程,針對疫情客戶啟動理賠特案賠付規則,如取消等待期的限制、取消定點醫院的限制等。

以上各項細則,具體以保險合同約定為準。

北京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疫情期間,保險公司贈送的保險雖然有用,但是保障額度和範圍可能不能覆蓋您的所有要求。請根據您的自身需求和保障缺口選擇購買適合您的保險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