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千多亩地想种喜阴耐湿收益高的药材,广大网友能否指点?

仰望星空232870355


药材市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也就是所谓的道地药材吧,要选择种植那些有药商大量收购的药材才比较靠谱;其次就是你说的“喜阴耐湿高收益”了,如果你是云贵川广的话,可以考虑种植以下几种药材。

一、滇重楼。滇重楼适宜海拔较高、阴湿、砂质土,云、贵、川、广的很多地方都可种植,而且现在就有人种植,能形成市场。现在种植的滇重楼才人工训化没有几年,自身抗逆因素还很强,少用肥或不用肥都能成长,不打药或少量打药就能防病,相比已经形成规模的“文山三七”,滇重楼显得更容易管理。

二、金平野三七。这个也是不错的选项,也是刚刚人工种植没有几年,种植环境和滇重楼差不多。金平野三七的规模化种植起步较晚,所以现在还有发展的潜力。

三、滇黄精。滇黄精也是喜阴药材,相比滇重楼和金平野三七,清黄精更耐旱,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也不大,易管理。但目前的市场价格比金平野三七和滇重楼稍低。

四、麦冬。麦冬的生长环境和黄精差不多,易种植易管理,也是不错的选项。

可种植的药材种类很多,如果你的土地刚好在我说的这个范围的话,可以考虑种植我说的这几种,希望能够帮到你。





山野药夫


1.白芍:

白芍是常用大宗药材,年需求量在2000吨以上。好种易管,生长周期4年,适合林间套种,亩用种苗2800株,投资200元左右,亩产量600--800公斤,已多年低谷,今年价格开始复苏,预计明后年价格开始大幅反弹。

2.牡丹:

牡丹是多年生植物,年需求量在1000吨左右,亩用种苗7000--8000株,投资200元左右,适合林下套种。

3.夏枯球:

夏枯球是多年生植物,生长期半年,一次种植多年见效,适合林下套种,亩用种2.5公斤,亩产球180公斤左右,产草200公斤,市场价球10元,草1.5元。该品种用量较大,前景看好。

4.知母:

知母是多年生种植,生长周期2年,适合林下套种,亩产量280公斤左右,目前市场价格15--18元。种植可用种子,亩用种子6公斤,种苗种植,亩用种苗80公斤,生长期一年。

5.射干:

射干是多年生植物,生长期2年,适合林下套种,亩产量180公斤,目前市场价25--28元,种植可用种子4公斤/亩,种苗60公斤/亩。




靓仔肥


有三千多亩地,想种喜阴耐湿收益高的中药材品种,这没问题,有很多喜阴耐湿收益高的品种都可以选择种植。但有一个必须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你这三千亩地必须是遮阴度较高的背阴地。如果是向阳,日照时间长的土地,是无法种植喜阴类中药材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喜阴类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同时推荐几个市场价格较好的喜阴类中药材种植品种,供参考。

喜阴类中药材的生长习性

喜阴类中药材,通俗地说,就是喜阴凉,怕强光直接照射,怕高温的植物。这类中药材与喜阳的中药材不同,虽也需光合作用,但却忌强烈的阳光直射,日照时间短,有散射光的环境最适合这类中药材生长。所以野生喜阴的中药材,一般都生长在阴边的山坡,山沟,蔬散的林下,在空旷朝阳的土地上很难发现有生长。

你有三千多亩地,想要种植喜阴类中药材,这是很好的想法,如果能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种植,并能掌握市场中药材的需求动态,我想你会成为种植中药材的“土豪”。问题是这三千多亩地,是不是日照时间短,背阴的土地?如果是,你可以去大胆地去种植喜阴类中药材。如果不是,你也可以去种植喜阳类中药材,无论是喜阴类还是喜阳类中药材,只要种植成功,都会给你带来财富。

建议种植以下几个品种

喜阴类中药材品种有很多,有些品种属常用的,市场需求量大如白芨,旱半夏,黄精,重楼等,有些属冷货,市场需求量小,如胡黄连等。另外,有些喜阴类药材前期投入大,风险也较高,如金线莲,金钗石斛,滇重楼等,这类品种前期投入很大,三千多亩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太高,一般人很难承受。所以建议你先种植以下几个普通易销的品种,积累一些种植经验,然后再考虑种植高投入品种。

1):黄精:黄精属喜阴类植物,喜湿润背阴的生长气候,适合在背阴处,朝阴山坡,蔬散的林下种植,根茎繁殖一般三年可采收。现市场统货价为70一80元一公斤,粗壮的选货在菜市场售200一300一市斤。

2):旱半夏:很多人认为旱半夏是喜阳植物,这其实是错误的认识,种植过旱半夏的药农都知道,旱半夏特别怕夏季的高温高湿,以及强烈阳光的直射。在同一块地里,遮阴度好的不会倒苗,而没有遮阴的却焦叶倒苗,长势完全不同。如果你认为合适,可考虑种植。旱半夏可当年播种当年采收,目前市场价在80一90一公斤左右。

3):南苍术:苍术分南苍术与北苍术两种,其中南苍术又称茅苍术,为地道中药材,药效以及价格比北苍术要高。同旱半夏一样,苍术属喜阴喜阳各半的植物,既需光合作用,又怕强光直射。喜在半阳的山坡,半阴的土地生长。根茎繁殖为二年采挖,现因这次疫情原因,价格较高,如你的土地适合,是首选的种植品种。

兑而言之,种植喜阴类中药材,必须结合种植地以及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品种,不可生搬硬套地盲目种植,这样才能降低种植风险,增加种植收益。

谢谢阅读!


三七8113


何首乌

何首乌(学名: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

形态特征

何首乌为多年生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叶柄长1.5-3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长3-5毫米。

花: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长10-20厘米,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

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每苞内具2-4花;花梗细弱,长2-3毫米,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直径6-7毫米;雄蕊8,花丝下部较宽;花柱3,极短,柱头头状。

果:瘦果卵形,具3棱,长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栽培技术何首乌田间管理

1、保持田间湿润。生长期应注意除草,5月追施人畜粪水1次。苗高30cm左右,应插竹竿或树枝,供茎藤缠绕生长。12月倒苗时,结合清除枯藤,施腐熟堆肥或土杂肥1次,并在根际培土。2、间苗与定苗:种子繁殖幼苗高10厘米左右时,间除过密或弱苗。苗高15厘米时,按株距25-30厘米疏弱留强定苗。3、肥水管理:何首乌喜肥,除施足底肥外,幼苗期迫施一次清淡人畜粪尿水,以利幼苗生长。翌年5月追施一次人粪尿,施后浇清水。9-10月份每公顷施杂肥或厩肥15000-22500千克。4、搭架:苗高30厘米左右时,插设支架,使茎蔓缠绕向上生长,并及时疏叶整枝,促进植株旺盛生长。5、采收与贮藏:于春季萌芽后,待植株20-30厘米高时,一次或分次采收嫩茎叶。植株3-4年后可收获块根,采收于秋季进行,采后鲜食或切片晒干。何首乌的茎藤在栽后第二年秋季落叶时割下茎藤,除去细枝和残叶,切成长约70厘米的茎段,捆扎成把,晒干入药。

何首乌病虫防治

何首乌的病害主要是叶斑病和根腐病。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波尔多液(0.5:0.5:150)等均可用于防治叶斑病。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75%百菌清1500倍液喷射茎基,对根腐病有一定防效

功效用法

性味:苦甘涩,微温。

1、《何首乌录》:味甘,温,无毒。

2、《本草汇言》:生用气寒,性敛,有毒;制熟气温,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1、《纲目》:足厥阴、少阴。

2、《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3、《本草再新》:入脾、肺、肾三经。

主要功效: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白芨

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

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形态特征

白芨的初生假鳞茎是圆球形,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块状假鳞茎。

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

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序轴或多或少呈“之”字状曲折;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2.5厘米,开花时常凋落;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长25-30毫米,宽6-8毫米,先端急尖;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长23-28毫米,白色带紫红色,具紫色脉;唇盘上面具5条纵褶片,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蕊柱长18-20毫米,柱状,具狭翅,稍弓曲。花期4-5月。 果期7-9月。有变种白花白芨,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白芨的花粉呈块状不易散开,所以在授粉上也不是很有利。

白芨的种子极细小,似粉末,状没有胚乳,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白芨在湿润的苔藓上发芽,且长时间不干燥。

生长习性

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药用价值

名称来源: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白芨》:“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

类别:收敛止血药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用法用量:6~ 15g,研粉吞服 3~6g。外用适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药典依据:《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

《本草纲目》:“气味 (根)苦、平、无毒

玉竹(百合科黄精属植物)

玉竹,学名: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茎可供药用,中药名亦为玉竹,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玉竹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cics),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

形态特征

根状茎圆柱形,直径5-14毫米。茎高20-50厘米,具7 12叶玉竹。叶互生,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5-12厘米,宽3-16厘米,先端尖,下面带灰白色,下面脉上平滑至呈乳头状粗糙。

花序具1-4花(在栽培情况下,可多至8朵),总花梗(单花时为花梗)长1-1.5厘米,无苞片或有条状披针形苞片;花被黄绿色至白色,全长13-20毫米,花被筒较直,裂片长约3-4毫米;花丝丝状,近平滑至具乳头状突起,花药长约4毫米;子房长3-4毫米,花柱长10-14毫米。

浆果蓝黑色,直径7-10毫米,具7-9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7-9月

药用价值

玉竹具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用作滋补药品,主治热病伤阴、虚热燥咳、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等症,并可作高级滋补食品、佳肴和饮料,具有保健作用,值得广大农民种植。

金线莲

同义词金线莲一般指金线兰

金线莲(学名: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植株高8-18厘米。根状茎匍匐,伸长,肉质,具节,节上生根。茎直立,肉质,圆柱形,具2-4枚叶。叶片卵圆形或卵形,上面暗紫色或黑紫色,具金红色带有绢丝光泽的美丽网脉,背面淡紫红色。总状花序具2-6朵花,长3-5厘米;花白色或淡红色,不倒置(唇瓣位于上方);萼片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卵形,凹陷呈舟状;花瓣质地薄,近镰刀状。花期8-11月。

形态特征

金线兰植株高8-18厘米。根状茎匍匐,伸长,肉质,具节,节上生根。茎直立,肉质,圆柱形,具(2-)3-4枚叶。叶片卵圆形或卵形,长1.3-3.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紫色或黑紫色,具金红色带有绢丝光泽的美丽网脉,背面淡紫红色,先端近急尖或稍钝,基部近截形或圆形,骤狭成柄;叶柄长4-10毫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

总状花序具2-6朵花,长3-5厘米;花序轴淡红色,和花序梗均被柔毛,花序梗具2-3枚鞘苞片;花苞片淡红色,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9毫米,宽3-5毫米,先端长渐尖,长约为子房长的2/3;子房长圆柱形,不扭转,被柔毛,连花梗长1-1.3厘米;花白色或淡红色,不倒置(唇瓣位于上方);萼片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卵形,凹陷呈舟状,长约6毫米,宽2.5-3毫米,先端渐尖,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张开,偏斜的近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8毫米,宽2.5-3毫米,先端稍尖。

花瓣质地薄,近镰刀状,与中萼片等长;唇瓣长约12毫米,呈Y字形,基部具圆锥状距,前部扩大并2裂,其裂片近长圆形或近楔状长圆形,长约6毫米,宽1.5-2毫米,全缘,先端钝,中部收狭成长4-5的爪,其两侧各具6-8条长约4-6毫米的流苏状细裂条,距长5-6毫米,上举指向唇瓣,末端2浅裂,内侧在靠近距口处具2枚肉质的胼胝体;蕊柱短,长约2.5毫米,前面两侧各具1枚宽、片状的附属物;花药卵形,长4毫米;蕊喙直立,叉状2裂;柱头2个,离生,位于蕊喙基部两侧。花期(8-)9-11(-12)月。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医药用途

全草(金线兰):甘,平。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润肺止咳。用于咯血,咳嗽痰喘,小便涩痛,消渴,乳糜尿,小儿急惊风,对口疮,心脏病,毒蛇咬伤。

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学名: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cm,宽4~5mm,花期3~6月。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福建等地。 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

形态特征

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1-3-1.7厘米,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3-4(-7)厘米,宽9-11(-15)毫米,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

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序柄长5-10毫米,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轴回折状弯曲,长2-4厘米;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毫米,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厘米,宽4-5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侧萼片基部较宽阔,宽约1厘米;萼囊圆锥形,长约5毫米,末端圆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少波状;唇盘密布细乳突状的毛,并且在中部以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蕊柱黄绿色,长约3毫米,先端两侧各具1个紫点;蕊柱足黄绿色带紫红色条纹,疏生毛;药帽白色,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3毫米,顶端近锐尖并且2裂。花期3-6月。





赵姐带你看日常


玉竹、旱半夏、白芨等喜阴中药材适合在阴冷潮湿的山区种植,这几种药材前景也比较可观。中药材在市场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玉竹为传统大宗中药材,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医药食品用量与日俱增,家种玉竹播种时间为农历7月中旬-12月上旬,播种越早越好

旱半夏属天南星科草本,旱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选含沙性土壤为好,其效益分析:旱半夏在秋季、春季种植,当年收获,一般亩产量为150-200公斤,行情75-80元,亩收益过万元,若是土质肥沃,管理得当,亩产量更高,效益更加可观。

白芨的药用价值很高,不过在春季3月份种植最好,不仅成活率是最高的,而且种植后产量也会得到提升,野生白芨种植前景更好。

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大自然的思潮日渐强劲,人类的医疗模式已从原来的治疗型逐渐转向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型,而一些具预防与保健功能的中草药也将逐渐受到青睐。专家们分析,保健食品、天然绿色食品开发将成为黄金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原料。定位于保健药品的中草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用的天然中草药可适当种植。


匆花丸子


你所要求的是喜阴,耐湿而收效益高的中药材种植。你们那儿是阴湿地区吧,我建意你种植中药材“当归”。它适应海拨高,阴而湿的地方种植。当归从古到今价格没有过分低落过,它用途广,需求大,市埸价一直稳而高,以后还是看好。


liujianweng


五指毛头易成活 管理 能防病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