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30年代到建国前的钢琴音乐

(一)创作特点

1.数量少且以中小结构为主

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是国家正处于沦陷时期,这一时期所有的文艺音乐创作、演出、教学基本都是休眠状态。因此,钢琴作品数量不多,且结构短小,大多数的音乐创作都是围绕歌咏运动而来。

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2.中西风格结合,体裁丰富

这一时期钢琴作品结构较小而且数量也不多,这一时期的创作大都将民族与西方风格相结合,以时代背景为依据,在钢琴创作中,不断开发新的体裁。

其中,丁善德创作的钢琴作品《序曲三首》、《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展现了中国民歌结合印象派的典范;钢琴曲《花鼓》情趣,全曲选用锣鼓节奏和大二度和声音响,并且在创作中加入加花技法,表现热烈气氛;《在那遥远的地方》选用无调性手法。

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二)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1.冼星海

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圣地延安,产生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冼星海(1905~1945),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

1943年,《哈萨克舞曲三首》是冼星海在国外期间创作的,不仅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表现出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可以说,在冼星海的创作中,这首作品表现出作者大胆的探索。

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2.丁善德

丁善德创作的作品突破传统的和声手法,在创作中运用了较新的手法和技巧来塑造出一定的音乐意象,同时保留了民族音调民族风格的韵昧。其代表作有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托卡塔——喜报》、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等。

20世纪40年代,丁善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如《春之旅》,其中的《晓风之舞》就是一首欢快、戏谑的舞曲,全曲选用三部曲式写成,充满活力,描绘出庆祝光明、欢呼胜利的热烈场景。

《春之旅》是我国的第一部钢琴组曲,除此之外,《七夕银河》,就选用五声调式的旋律,但仅出现两小节,调性就开始转变,色彩变化十分丰富,体现出他独特的创作手法。

第二段右手双音六连音节奏色彩斑斓,左手分解旋律甜美,流通。

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高音声部分解和弦的上下起伏,低音声部由中强转很弱,音乐渐渐暗淡,归于宁静。

完成于1948年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这时作者在法国学习期间创作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钢琴变奏曲之一。乐曲十分重视形式结构,乐思反映出人民的思想感情,通过音乐,表达出思乡的仿徨不安。

此外,该曲由主题和五个变奏组成。五个变奏都是徵调式,分别是D徵、E徵、G徵、B徵、A徵、D徵。乐曲在创作中避开了丰满的三度和声,在结尾处几乎都用切分的形式延留长音,并在五声性的和弦上结束。不难看出,这样的创作手法也体现了丁善德对中国多样化民族和声风格的追求,体现出统一与对比的辨证关系。

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在这首音乐中,主题采用空五度陈述,相应的5个变奏也运用这样的手法,表达出一种空旷感。

如变奏一结束在长音上,以二五和弦结束;

变奏二在高声部加花变奏,用二四五和弦做结束;

变奏三采用变格终止,并且运用呼应式复调手法;

变奏五结束采用八度的方式,淡雅迷惘,充满期待。

《序曲三首》的第一首,整体旋律选用陕北民歌《小路》。音调高亢嘹亮,表现出辽阔的陕北高原。伴奏和弦,精心选用,展现出不协和效果,以此来表现内心的焦躁。

这样的创作安排不仅丰富了单音旋律,而且还在音乐中,更好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序曲中的第二首,强烈的表现出深深的思乡之情,音调风格上选取的是民歌风格,但在创作中尝试用空五度,使得音乐能够连接,同时保证音色明亮。尽管有时音量弱小,但却烘托出由远及近,由虚到实的音乐意境,好似水墨画,淡然优雅。

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序曲中第三首以《玉簪记》《琴挑》为素材,运用印象派作曲手法,具有幻想般的风格,表现了作者起伏的心潮和烦闷的内心。

此外,《快乐的节日》通过对节日里儿童的欢悦的描绘反映出朝气蓬勃的社会风貌,是我国钢琴文献中少有的珍品之一。而《第一新疆舞曲》运用独特的调式色彩、巧妙的变化音、强烈的不协和音、妙趣横生的复合节奏、浓艳新疆色彩,展示了一幅动人的西北边陲的生活图画。

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基本上都运用了新颖的和声语言、并且选用熟练的复调手法以及简练清晰的音乐,展现出一种清淡完整的艺术风格。

3.江文也

江文也作品丰富,它们虽然体裁不同,题材各异,但在音乐中,都表现出十分注重音乐的民族性,非常注重弘扬民族自觉意识,并在钢琴音乐中表现出执著的追求精神。

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1938年后,江文也的作品逐渐以五声音阶为写作中心,在创作中明显扬弃了西方当代主流风格的写作方式,多以线条为出发点,不以流行的作曲方式为主,选用混合五声音阶及西方三和弦功能性的进行方式。

江文也在这一时期的创作,最著名的就是《乡土节令诗》和《渔父弦歌》。其中,《乡土节令诗》表达了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被誉为在我国现代钢琴发展史上,一部史诗性的钢琴“康塔塔”。

江文也在创作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同时又充满现代感和民族风格,其音乐作品,体裁各异,带有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为我国新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进行了探索。

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4.瞿维

瞿维(1917~2002)是著名作曲家。其代表作品是1945年同马可、张鲁合作的《白毛女》,此外,《花鼓》也是20世纪40年代十分重要的钢琴曲。

瞿维在创作中,既注意借鉴西方创作技法,又注意从民间音乐中汲取养料,在创作中时刻注意群众的欣赏习惯,钢琴曲《花鼓》就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

《花鼓》的第一部分主题采用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曲调,并用复调手法造成此起彼伏的艺术效果,表现载歌载舞的场面。

30年代前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代表音乐家及钢琴创作


当乐曲进入中段时,速度逐渐变慢,音乐变得轻巧、柔美,使人浮想联翩。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分,主要运用复调对比的手法,表现欢快的场面,情绪热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