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學校,放不放寒暑假,看著這假期天數,瞬間高興了


民國時期的學校,放不放寒暑假,看著這假期天數,瞬間高興了

今天我們要說一下中國近現代的寒暑假,這應該要從民國二十年說起,當時的蔣介石政府的文化教育部,對學生放假作了清晰的規定。

"暑假,專科以上的學校僅限於七十天(起六月二十三日/八月二十四日),中等專科學校僅限於五十六天(起六月三十日到八月二十四日),小學只能有50天(起7月5日到八月二十一日)。 寒假,所有學校都是半個月(起一月十一日到一月三十一日)。"

規程規定寒假統一為1月18日至1月31日。 乍一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很多學童的抱怨蜂擁而至。 春節是農曆的節日,每年陽曆上日期不固定。 這樣規定寒假的話,就不能保證春節期間正好是寒假。

民國學校寒假嗎?

民國時期的學校,放不放寒暑假,看著這假期天數,瞬間高興了


1934年的春節是2月14日,也就是過年開學的頭一年,各校按照規定早就開學了。 過年這一天,真的是搞笑,哪有心情上課。 1934年春節,季羨林季老在他的《清華園日記》中記載:"今天的學校正常上課。" 寫這句話的時候,他一定很失望。

前一天的日記裡寫道:"明天是春節,今晚是除夕。 我想也有封建的想法。 過年,特別是春節。 因為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美麗詩意的過年",表達了對過年的無限懷念。

民國時期的學校,放不放寒暑假,看著這假期天數,瞬間高興了


1935年春節是二月四日,按照規定已經開學四天了。 教育部不允許各學校申請延期寒假。 一位教育相關人士表示,在新年的幾天裡,學校"學校的表是通頓,教室是空的",預計不會有幾個人來上課。從1912年國民黨改用陽曆以後的十幾年裡,民眾被舊習所束縛,無法廢除舊曆。

民國時期的學校,放不放寒暑假,看著這假期天數,瞬間高興了


1928年,張學良宣佈"東北旗幟",中華民國統一,政府戰勝南京宣佈"訓政"開始。 1929年颳起了全國性的熱風,新政府得意地使用了"國曆",宣佈廢除農曆。 從那時起,陰曆被稱為"廢歷"。

民國時期的學校,放不放寒暑假,看著這假期天數,瞬間高興了


受此影響,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在農曆日曆,月刊紙,報紙的印刷,賬簿的交換中只使用"國曆"等,以消除農曆在各個方面的影響。 "過年"作為農曆的標誌,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政府的巨大壓力。

政府還決定,在"舊曆"正月不放假,將傳統的過年祭祀,新年問候,貼上春聯等習俗一律轉移到新曆元旦進行。 甚至出現了"但是春節是反革命"的口號。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宣佈通過公曆。閒過陽曆元旦後果傳統的春節

民國時期的學校,放不放寒暑假,看著這假期天數,瞬間高興了


新中國的暑假一般是七月八月,剛好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名副其實的"暑假"; 寒假一般在春節前後15天左右。 其關注點不僅僅是"冷",而是"春節"。 每年都要根據春節的具體日期編制日曆,這樣的休息方式很麻煩。 但它順應人民群眾慶祝新年的習俗,受到師徒的歡迎。

臺灣的寒假制度基本上沿襲了民國的"學校學年學期及休學日規程",但只是對寒假日期進行了一些調整。 暑假60天,寒假20多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