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捧逗皆有戏的“子母哏”最容易分手,就像冯巩牛群奇志大兵

常听相声的朋友肯定知道,相声讲究三分逗七分捧,意思是指捧哏虽然话比较少,但在整体结构,包袱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作用,很多时候甚至是主导作用,像大家比较熟悉的郭德纲于谦,老郭的话占了大部分,如果说老郭是段子手,于老师就是神回复,话不多,但十分精彩,这是比较普遍的相声组合。

相声界捧逗皆有戏的“子母哏”最容易分手,就像冯巩牛群奇志大兵

还有一种组合,称为“子母哏”,关于“子母哏”的由来,现在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源自与曲艺相关的文人,《文章会》里所说的四大名写家之一的华世奎出过一本书叫做《梓承笑语》,其中记录了一些传统相声段子,比如《八扇屏》,《吉祥话儿》等等。这本书后来成为天津相声界的范本,被称作梓木哏,或者梓母活。

相声界捧逗皆有戏的“子母哏”最容易分手,就像冯巩牛群奇志大兵

但大部分相声演员好逗,也没什么文化,就传成了子母哏,最后引申的意思是捧逗二人没有明显的角色区分,戏份相当,语言严丝合缝的,以机锋智慧较劲的作品。下面说两对大家比较熟悉的子母哏相声演员。

冯巩牛群的相声是电视相声时期最后的巅峰,最大的特点是大段对口台词,语言精彩且笑点密集,早期的《小偷公司》《我错了》《办晚会》《生日祝词》批判现实深刻而辛辣,段子内容有如投枪匕首般锋利;中期的《两个弄潮儿》《最差先生》《明天会更好》《有话坐下说》甚至包括稍晚的《瞧这俩爹》,大多数观众直到子母哏,应该就是从他们这来的,后来牛群去当县长,冯巩搭上郭冬临,继续在春晚舞台为大家带来欢乐,但还是有很多人怀念这一对经典的组合。

相声界捧逗皆有戏的“子母哏”最容易分手,就像冯巩牛群奇志大兵

当年冯巩牛群解散,南派相声崛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以湖南方言为特点的奇志大兵,风格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各种类型,有对话型作品,如上过央视的《喜丧》《挑战主持人》《楼上楼下》等,两人用的是牛群冯巩式的子母哏。两人也改编过传统作品,比如马季的《训徒》,除此之外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俩的双簧,即便是现在,他俩也可以说是双簧这门艺术最好的代言人,特别是双簧本来起源于北方,而用湖南方言的演绎增加了不少韵味和笑点。

相声界捧逗皆有戏的“子母哏”最容易分手,就像冯巩牛群奇志大兵

除了这两对,还有张伯鑫王自健也算大家比较熟悉的,虽然以上几对组合分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从大多数的例子来看,子母哏这种组合很难维持比较久的合作,而传统的组合,捧逗区分明显,一唱一和,倒是可以合作长达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比如郭德纲和于谦,所以,更明确的分工似乎能让两个人的合作走得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