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首次核危機,美國向蘇聯揮“核大棒”你不撤軍,我就投原子彈

“限你們在48小時內從伊朗北部撤走,否則,我們將向你們投擲原子彈”——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

“現在,我們可以送給蘇聯人大量的原子彈。”——時任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爾納斯

伊朗首次核危機,美國向蘇聯揮“核大棒”你不撤軍,我就投原子彈

杜魯門


1938年,美國啟動曼哈頓計劃,歷時7年,耗資23億,動員50餘萬人,終於研製出了原子彈。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加快了二戰結束的進程。其產生的毀滅性的後果,直接震驚了全世界。而在美國啟動曼哈頓計劃後不久,蘇聯就獲得了這個重要情報,得知美國的這項計劃能製造出一種超級武器。蘇聯統帥斯大林也對“原子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斯大林就命令克格勃頭子貝利亞負責原子彈的研究工作,而這個時間點大概在1941年,儘管蘇聯接觸原子彈的時間很早,但是真正研製完成併成功試爆則要追溯到1949年。

伊朗首次核危機,美國向蘇聯揮“核大棒”你不撤軍,我就投原子彈

核彈危機


所以,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成為率先研製成功並在實戰中使用原子彈而成為核武器的壟斷者後,並於1945年10月制定了對蘇聯實施核攻擊的秘密研究計劃,題為“蘇聯戰略性的脆弱:實施有限的集中突擊”。按此計劃,美國準備在首次核突擊中摧毀蘇聯20座城市。這就是發生在1946年的首次伊朗核危機。

二戰期間,美、英、蘇三國達成協議:共同控制和佔領伊朗,戰爭結束6個月後從伊朗撤軍,並商定在伊朗石油特許開採權中的利益分配。但戰爭結束後,美國壓制蘇聯權益,蘇聯則拒絕撤軍並向蘇伊邊境增兵。杜魯門決定動用“核大棒”。

伊朗首次核危機,美國向蘇聯揮“核大棒”你不撤軍,我就投原子彈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


1946年3月,杜魯門召見了蘇聯駐美大使、後來成為蘇聯外交部長的安德烈·葛羅米柯,遞交了一份最後通牒:限蘇軍在48小時之內從伊朗北部撤走,否則,“我們將向你們投擲原子彈”。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爾納斯同時也宣稱:“現在,我們可以送給蘇聯人大量的原子彈。”這次核威脅,美國嚐到了甜頭。蘇聯由於當時沒有原子彈,對美國原子彈的家底也心中無底。又由於二戰剛剛結束,蘇聯也不想與美國攤牌,終於忍下了這囗惡氣:同意在24小時內撤軍。

其實到1946年底,美國總共才生產了9顆原子彈,何來“大量”可言!

“兵不厭詐”,古今中外皆然。

(喜歡請加關注!世界的核子危機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