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有很多兄弟吗?


古人都有很多兄弟吗?

最近啊,八斗在读《唐代诗文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唐朝的人们常常以家里的排行相互称呼。像刘禹锡在《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kuàng)》中,就把白居易称作“白二十二”;白居易的《叹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二绝》,就称呼李绅为“李二十侍郎”。看样子啊,这种用兄弟排行互相称呼的现象是当时通行的习惯呢!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诗人家中真的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吗?

哈哈,其实啊,诗人们的这种兄弟排行,并不是像我们现在一样以同一个父母的兄弟计算的,而是按曾祖父的曾孙辈排列的。比如,刘禹锡叫刘二十八,并非是他父母生了二三十个子女,而是按照他在叔伯兄弟中的总排行排列的。古代家族以“五服”为标准,五服以内是不分家的。所以每个家族都很大,有的大家族能多达几百上千人呢!所以呀,在行(háng)第排上几十的情况在当时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著名诗人李白,他在自己的亲兄弟中虽然排行第二,但在同辈中却排行第十二,所以大家也都称他为李十二。杜甫就写了《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贾至有《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诗等等。

还有一些名人,杜二,就是杜甫,他在族中排行老二;柳八,就是柳宗元,他在族中排行第八;李十六,就是李商隐;王十三,就是王维;韩愈叫韩十八。这些称谓都是由此而来的。宋代也还保留了这样的风俗习惯,比如秦观叫秦七、欧阳修叫欧九、黄庭坚叫黄九等等。这样的行(háng)第称谓之所以在文人中畅行,是一种彬彬有礼的表现。同时,这种称谓也会给被称呼人一种亲切感呢!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名人有这种行第称呼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