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国时的刘晔是比肩郭嘉和司马懿的奇才?

黄蜂二师兄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先后向干部推荐读《三国志》的四篇传记,其中就包括《刘晔传》。

刘晔,是真正的刘皇叔。比起刘备,刘晔绝对是正宗的汉室宗亲,他是汉光武帝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在200年后才投奔曹操的。

一、听刘晔两次,成功



第一次是,平定陈策

官渡大战后,庐江陈策叛乱。是继续征讨,还是听之任之,曹操一时拿不定主意。

刘晔认为,以前多次征讨失败的原因是,当时袁绍未灭,中原立足不稳。现在不同了,曹公大破袁绍,威名显赫。

如果御驾亲征,陈策从心理上就害怕了。到时,不用费多大的事,就会取胜。

曹操听了很高兴,于是派猛将在前,自己率大军在后,果然“至则克策,如晔所度”。

第二次是,平定张鲁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讨伐张鲁,刘晔随军同行。由于汉中地势险要,军粮供给非常困难。曹操见状便打算撤军。

刘晔认为,如果此时撤军,损失会更大,还不如一鼓作气打败张鲁。

曹操采纳了刘晔的建议,用强弩直射张鲁大营,张鲁投降,曹操平定汉中。

二,不听刘晔两次,失败

第一次是,曹操没有听刘晔之言,在得到汉中后继续南下入蜀

曹操平定汉中之后,刘晔提出继续进军,一举拿下益州。同时提出此建议的还有司马懿。

当时的情况是,刘备刚刚得到了成都,人心未归。而曹操大军平定汉中,蜀人惶惶不可终日。

曹操如果乘势而入,那些投降刘备的人会很可能再次投降曹操。这个时候,刘备正率领五万主力在公安,与孙权对峙呢。

也就是说,此时是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占领蜀国,统一天下就在眼前了。

刘晔说,如果错过此次机会,刘备有诸葛亮的辅佐,有关羽、张飞的万人敌。蜀境臣服,拒险而守,将来就再难攻占了。

曹操用既得陇,何望蜀,轻易地否定了刘晔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乘胜攻取了汉中,曹操大败而归。曹操对刘晔说,悔当时不用卿言,以致如此。直到264年邓艾才侥幸消灭蜀国。



第二次是,曹丕没有听刘晔之言,失去灭吴破刘的机会

曹丕统治时期,刘备亲征东吴。孙权自忖难以应付,于是就向曹丕屈服称臣。

刘晔认为,孙权并非真心请降,这只是缓兵之计。此时,蜀国陆上进攻,我们琮水路派一上将进攻。两下夹击,不出一个月,吴国必亡。

刘晔又接着分析,刘备虽胜,但只是得到荆襄,而且在此一战中,消耗元气。不等刘备喘息之机,曹魏大军进攻蜀国。一举而灭掉两国,就在眼前。

而曹丕天真地以为吴国已经臣服,伐之不义,还会“疑天下欲来者”。

就这样,三国第二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被曹丕错过了。

黄初三年,曹丕南伐东吴,大败而归,不禁感叹:“朕不听刘晔、贾诩之言,果有此败。”

三、不听三次预测,危矣

第一次是,预测孟达造反

蜀将孟达率众投降,曹丕大喜,加封孟达为新城太守,散骑常仕。

刘晔分析了孟达的一贯表现,提出孟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如果一旦有变,孟达必然反叛。

曹丕不信,六年后,孟达果然暗通诸葛亮,北上洛阳,而诸葛亮西出长安,魏国两京不保。

司马懿吓得一身冷汗,他连上命都没请示,连夜行军,擒杀孟达。

第二次是,预测魏讽造反

魏讽,字子京,口才很好,据说整个邺城都为之倾动。钟繇因为这个,大力举荐魏讽。

刘晔一看魏讽,就预测魏讽将来必定谋反。

果然,在曹操与刘备大战汉中时,魏讽暗结私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取邺城。还没等到起事,陈祎害怕就向曹丕告密。曹丕诛杀了魏讽,收牵连的达到千人,推荐他的钟繇则丢了相国之位。

第三次是,预测公孙渊造反



到了曹睿太和二年(228),辽东公孙渊杀其叔父继位,上书朝廷,请求封赏。曹睿封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刘晔认为,辽东地偏,那里的人与胡人一样,反性难改,不如趁公孙渊刚得大位,人心不服,我军大军压境,一举而解决他。如果等他先反外去镇压,势必困难。

十年后,魏明帝景初2年(238),公孙渊果然造反,被司马懿诛杀。不过,倒花掉司马懿一年的时间。

小结:听刘晔两次,成功;如听刘晔任何一次,三国统一的进程都可以提前几十年。不听刘晔三次预测,曹魏政权,几度危哉。

听郭嘉、司马懿的谋略,曹操创立一代伟业。没有听刘晔之计,错失一统天下,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闲将西话


说起刘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刘晔是刘秀的后代,也是三国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并且曾多次给曹操出谋划策。但作为三朝元老的刘晔在的当时并不出名,甚至出场的机会还没有郭嘉多,但这是作者罗贯中的责任,毕竟很多人都是通过《三国演义》了解三国的。

曹操能够建立强大的曹魏,自然离不开他手下的谋士,而荀彧、郭嘉等谋士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的郭嘉才华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但曹操账下的另一位谋士刘晔,其才能可以和郭嘉相媲美,并且曹操前期的重大战役都和刘晔有关。

刘晔和刘备同是汉室宗亲,他的才华从小就可以看出,东汉末年著名的评论家许劭称赞年少的刘晔是旷世之才,当时刘晔居住在扬州,当地豪强知道刘晔有才华,想让刘晔帮助其成就大业,但是刘晔拒绝不为所动,后来刘晔在一次鸿门宴中斩杀了豪强,刘晔收复了豪强的手下,但刘晔不愿拥兵自重,只是将这些人交给了好友刘勋。

在《三国演义》中郭嘉向曹操推荐了刘晔,当时曹操知道刘晔前来投奔时非常的高兴,曹操知道刘晔的才华,于是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会找刘晔商量,特别是曹操在寿春之时,山贼陈策带领上万人众,曹操让偏将前去讨伐,但是陈策居艰险要地而且易守难攻,曹军偏将许久没有攻下,曹操想要派众将前去讨伐,但却被刘晔制止并献计,曹操用了刘晔的计谋之后,果然平定了陈策。

曹操攻打张鲁时,刘晔当作主簿随军出征,当时张鲁派张卫前去迎战曹军,因为张卫居易守难攻之地,曹操命夏侯惇撤军,但是刘晔却认为此举不妥,刘晔认为此战可胜张卫,在刘晔的计策下,曹操下命夏侯惇继续进攻张卫,果然曹军大胜张卫,不久曹操率大军攻下了汉中,此战刘晔功不可没。

刘晔一直活到曹丕继位,当时年纪大的刘晔还数次向曹丕献策,期间刘晔曾预言刘备肯定会因为关羽而兴兵讨伐东吴,果然刘备和东吴在夷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可见刘晔的观点是对的,当时刘晔曾建议曹丕趁机攻打东吴,这样必定能战胜孙权,但曹丕拒绝了刘晔的建议,就这样曹丕错失了战胜孙权的机会。


公元前


说起刘晔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他,其实刘晔是刘秀的后代,当时著名的战略家而且多次给曹操献上妙计。不过作为三朝元老的刘晔并不出名,可能名气还没有戏份不多的郭嘉大,当然这其中就是罗贯中的责任了,毕竟大多数人看的还是《三国演义》,所以会漏掉很多重点事件和人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刘晔,他的谋略可是不输郭嘉司马懿的。

大家都知道曹操能够建立偌大的曹魏江山,自然和手下的谋士有很大的关系,而荀彧、郭嘉、贾诩以及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郭嘉更是和诸葛亮齐名的谋士,而在曹操账下还有一位谋士叫做刘晔,其才能可以和郭嘉媲美,而且每次有重要事情,曹操都要和刘晔商量,有时夜里曹操有事,竟然给刘晔写了十几封信找其商量,也可见曹操对其信任和欣赏。

刘晔和刘备一样本是汉室宗亲,从小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东汉末年著名的评论家许劭称赞年少的刘晔有佐世之才,此后刘晔也验证了许劭的此言,当时刘晔身处扬州之地,当地豪强郑宝知道刘晔有才,于是想让刘晔帮助自己成就大业,但是刘晔却不为所动,后来刘晔在一次设宴中斩了郑宝,而郑宝的属下也都愿意归顺到刘晔麾下,但是刘晔不愿拥兵自重,只是将这些人交给了好友刘勋。

而此时的刘勋则成为了一股非常有势力的豪强,也因为如此江东孙策对其非常的忌惮,于是孙策派人给刘勋钱财等物让其攻打上缭,刘勋还以为攀上了孙策这个高枝,但是刘晔则认为这只不过是孙策的计谋,孙策肯定会趁机攻打我们,但是刘勋还是没有听取刘晔的建议,随即孙策趁刘晔攻打上缭,自己则率军攻其后部,结果孙策大胜刘勋,最后刘勋和刘晔只好投奔了曹操。

而在三国演义中刘晔则是郭嘉向曹操推荐的,当时曹操得知刘晔前来投奔非常的高兴,曹操知道刘晔的才能,于是很多的事情都要找刘晔来商量,尤其是曹操在寿春之时,山贼陈策在当地聚众有上万人,曹操让偏将前去讨伐,但是陈策久居艰险要地且易守难攻,曹军偏将没有攻打,曹操还想派众将讨伐,但是很多将领陈策成不了其后,且不愿意攻打,于是刘晔献曹操献计,曹操用了刘晔的计谋之后,立即平定了陈策。

曹操攻打张鲁之时,刘晔做为主簿随军出征,当时张鲁派张卫和曹军展开大战,因为张卫坚守之地非常的难攻,曹操便命夏侯惇撤军,可是刘晔认为此举不妥,刘晔认为此战可胜,在他的建议之下,曹操下令夏侯惇继续攻打张卫,就这样曹军大胜张卫,不久之后曹操更是攻下了汉中,刘晔再此战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在曹操取得汉中之后,本有机会攻占蜀地战胜刘备,但是曹操没有听取刘晔的建议,则失去了大好时机,原来曹操攻下汉中之后,久居蜀地的百姓非常的紧张,刘晔认为曹操此时攻打蜀地,肯定会大部分蜀人会依附于曹操,可是曹操没有听取刘晔的建议,可是不久之后刘备派人稳定了蜀中的百姓,曹操此时再问刘晔这时候是否能攻打刘备,刘晔对曹操言道此时晚已,这也让曹操失去了大好的战机。

一直到曹丕继位之后,刘晔还数次向曹丕提出绝佳的建议,期间刘晔曾断言刘备肯定会因为关羽而举兵讨伐孙权,但是众将均认为不会如此,此后刘备和东吴在夷陵展开了一场激战,也验证了刘晔的观点,而在刘备伐吴之时,刘晔还曾建议让曹丕趁机攻打东吴孙权,这样必定能战胜孙权,但是曹丕未听刘晔的建议,这也让曹丕错失了战胜孙权的机会。


无心历史


刘晔的名气并不能和郭嘉、司马懿相提并论,但刘晔的才气跟郭嘉和司马懿相比却是不相上下的。

刘晔同郭嘉一样能料事如神

郭嘉最厉害的便是料事如神,算得上是三国时期的预言家,比如预料袁绍必败、预料孙策之死等等,其实这些神预测都是郭嘉通过对当前事物和人物分析得出的结论。

刘晔同郭嘉一样,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刘晔早年是在庐江太守刘勋手下办事,当时因为刘勋势大,孙策忌惮他,便想了个计策,先诱使刘勋攻打看起来容易打,但实际上很难攻破的上缭城,然后再趁他攻城疲惫时袭击他。刘晔一早就预测到了此事,便向刘勋进言,但刘勋不听,最后果然被孙策击败,不得已只好投降了曹操,而刘晔也跟随在曹操帐下效力。

平定庐江山贼陈策时,众人都觉得陈策据山易守难攻,难以攻克;但在刘晔看来陈策之败是既定事实,因而建议曹操可以攻取,曹操于是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然陈策轻而易举就被平定了。

刘晔同司马懿一样有谋略

司马懿是曹魏时期颇具谋略的谋臣,深受曹丕器重。刘晔和司马懿一样也是颇具谋略。当初曹操在攻打汉中张鲁时,正是因为刘晔的谋略,使得曹操占领了汉中,但曹操没有听从刘晔的意见趁刘备立足未稳攻打蜀地,等到曹操想要攻打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倘若,当初曹操听从了刘晔的建议,可能曹魏早就统一了天下,也就没了后面的三国了。

除了料事如神和有谋略以外,刘晔还精于知人,魏讽这个人很有些名声,很多官员都和他有结交;孟达降魏后,深受曹丕器重,这两位都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刘晔见过二人后,都觉得会反叛,果不其然,最后二人都叛变了。

所以说,刘晔也是个颇具奇才之人,只是名声不是很大罢了。


混沌聊史


刘晔首先是个文武全才,20多岁就收服扬州军阀郑宝、张多等人,被推举为头领,因为本身是汉室宗亲拥立庐江太守刘勋,建安4年(公元199年)同刘勋一道投奔曹操,被委以主薄一职。


演曹操的陈建斌

建安15年随曹操攻克汉中,此时刘备也攻取了益州,刘晔建议乘刘备立足未稳马上攻打,当时刘备刚刚夺取益州,兵少人疏甚至“蜀中一日十惊”,可是曹操却一改往日雄心勃勃的样子,迟迟拿不下决心,结果等刘备政权稳定再来打时,不但连败连夏侯渊都被杀掉了!


第二次建议是曹丕时代,关羽被害以后,东吴怕刘备找麻烦吓的归顺朝廷,刘晔向曹丕建议,东吴归顺是假,刘备必然要找他算账,乘此机会从另一面攻击,则东吴必然被摧毁,结果曹丕没同意,刘备被火烧连营八百里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攻克东吴,而且若干年后诸葛亮反道又于东吴和好,然后攻打魏国,如果不是司马懿抵抗有法,魏国可能就被灭亡了!

可见如果两招哪怕一招被采用,三国后面的历史都有可能被改写了!由此看来他是比肩郭嘉和司马懿的奇才,只是历史阴差阳错没有给他证实奇才的机会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