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直接上了回目,作者写此有何用意?

屏山品红楼


如果先看《红楼梦》电视剧再看书,肯定会有个地方比较吃惊,那就是书中主要人物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不但未成年,甚至连儿童期都没过。不过这也很正常,古代贵族就是奢靡而早熟,幼年即可行今日成人之事,想想古代那些十几岁的将领英雄们,实在不奇怪。在书开始不久,作者就写了宝玉跟袭人初试云雨情,这个情节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可能有人会觉得不舒服,但如果结合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整部书的导向来看,这个情节却是合理而必要的,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作者经历的折射

《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祖上是江南织造,一个地位不高却十分吃香的位子,曹雪芹也可以生于大富之家,小时候享尽了荣华富贵。看看他描写的宝玉袭人云雨情,不是说一上来就写这个,而是借助红楼第一美人秦可卿来助攻,贾宝玉见了侄媳妇秦可卿以后,做了人生第一次春梦,醒来之后被贴身丫鬟看到下面有一样,那袭人本大宝玉几岁,又是女孩子早熟,而宝玉又意犹未尽,于是拉着袭人做了好事。这段描写十分自然流畅,有起因有结果,细节把握相当到位,这种描述,如果让一个出身贫寒的作者来写,绝对写不出来,因为他既没机会看到秦可卿那样风情万种的美人,也不会有袭人那样懂事的丫鬟伺候,也就只有有着类似体验的作者才能写的如此精妙。所以这一段很有可能是作者年幼时候经历的映射,毕竟以曹家当年的条件,幼年做出这种事并不稀奇,而这样的经历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难忘的,作者把它带入到自己作品里也很正常。

其他作品的影响

任何一个作家都不可能不读文章就作文,作者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必定也会读大量的小说,不管是《水浒传》《金瓶梅》这样的长篇巨著还是《三言二拍》那样的短篇小说集,里面关于男女之事的描写都是屡见不鲜的。作者要写一部世俗风情的小说,这些情节肯定避免不了,但是到底什么时候写,在什么阶段出现,这就需要作者自己把控了。红楼的一众人物看起来年幼,行的却都是成人之事,描写了这一点,表示宝玉已经成人了,下面的事情也就更好展开了。



引发更多情节,展示众生群象

这段描写以后,后面交代了一句,所幸没人看见。既然没人看见,怎么后面就许多人都知道了呢。显然,宝玉食髓知味,跟袭人尝试了不止一次两次,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被人撞见也就不稀奇了。

发生了这种事,有点却很有意思,就是两位女主浑然不在意,有次林黛玉甚至开玩笑还叫袭人“嫂子”,可见她是了解的。连林黛玉都知道了,宝钗那样心细的人会不知道吗,显然更知道了。但是呢,这两位女主人既没有表现出对宝玉袭人关系吃醋,也没有因此瞧不起袭人。一方面说明了她们是主子,跟袭人没有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种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是一种正常的主仆关系,是被上面人默许的。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皇上不急太监急。林黛玉、薛宝钗对此浑不在意,那些跟袭人一个地位的人可急了。比如说宝玉奶妈李嬷嬷,因为以前李嬷嬷在宝玉一干仆人中可是老大的存在,现在袭人跟宝玉有了实质关系,宝玉似乎就跟自己不对付了,而自己也失去了仆人老大的地位,所以对袭人痛恨异常,对她骂的十分难听。再比如说晴雯,晴雯袭人本来都是大丫头,都是伺候宝玉的,彼此竞争关系,而晴雯素来清高,瞧不上这种拿身子侍主的行为,对袭人冷嘲热讽也就不在话下。

因为宝玉袭人的云雨事,后面有许多人都表达了不同的态度,不管是主子还是仆人,将各个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现的是淋漓尽致。好的情节安排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情节来,让故事更丰满。

为宝黛情做缓冲

红楼的主线是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两人都是聪明人,又都娇生惯养的,所以时有龃龉,吵架闹矛盾,然而两人心灵相通,是灵魂伴侣。那宝玉对黛玉有没有欲呢,显然,不论是肢体动作还是言语挑逗,都可以明显看出宝玉的欲望。但林黛玉是大家闺秀,又是正儿八经的姑娘,没有成亲之前,她是不可能做出越礼之事的。那宝玉整天莺莺燕燕环绕,欲望哪里发泄,袭人也就充当了这么个角色。不要觉得不公平,那时候情况就是这样的,何况袭人也没有任何反感,完全是心甘情愿的。


对比反映人心,不能只看表象

如果从表面看,袭人是温良恭俭让的代表,晴雯则带着几缕风情的样子,比如那雕花的指甲。然而实际上,端庄的袭人可以跟主子做出诸多好事,看似风情的袭人却是规规矩矩。尽管由于外表长得漂亮,带几分魅惑,晴雯经常被人骂成骚浪货,但是她一点越礼的事都没做。最后晴雯临死前,气不过甚至说出早知今日的话来,还跟宝玉交换了贴身袄子。

看人不能只看表象,袭人晴雯就是个例子。这种现象在今天也是屡见不鲜的,表面上的做派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实质是什么样的,曹公通过袭人、晴雯的对比似乎也想告诉世人一些事情吧。

袭人是宝玉人生中第一个女人,最后却没有如愿做上姨娘,也许一切早就安排好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一览众河小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神游了太虚幻境,梦中与一位神似秦可卿的女子共访了巫山,醒来后被前来服侍的袭人发现大腿处一片沾湿。直到两人回至贾母处,袭人偷偷为宝玉更换衣服,两人就此偷试时,已经是第六回,这一回的回目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作为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恢弘巨著,文中的每个字被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而回目作为一个章节的重点总结,更是举足轻重。可是,在外面看来稍显低俗和色情的“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怎么就被作者作为回目了呢?

其实,在《红楼梦》中,类似的回目并不少,譬如“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送宫花贾琏戏熙凤”等等,而且每个回目都有所指,都有特殊的意义,那么作为绝对的男主人公宝玉,他的成人礼,必定没那么简单。起码现在看来,宝玉初试一节,就透露出几个信息:

首先,暗示袭人的命运走向

袭人本是贾母屋里的丫头,后被贾母与了宝玉,但是,跟晴雯不同的是,晴雯被与了宝玉时,月钱也在宝玉屋里领,可以说是人事关系转移到了宝玉处,可是袭人的月钱还是贾母处领,仍然算是贾母的人,

关于晴雯,贾母是如此打算”将来只她能给宝玉使唤的“,就是作为宝玉姨娘的意思。所以晴雯就是贾母钦点的宝玉准姨娘。可是,这种计划被袭人打破了!在发现宝玉裤子湿了以后,袭人便寸步不离身的跟着宝玉,趁着旁边没人时,便要为其更衣,再次问及宝玉梦中之事。此前袭人在宁府已经问过,宝玉捻了她的手,两人心照不宣了,可是这番再提起,便是故意挑逗的嫌疑,宝玉毕竟年轻,见袭人此情此状,很自然要求其共试,而袭人呢?她认为“贾母早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也不为越礼”,两人就初试了。

在这件事中,我们可看出袭人是一个非常有心机、果断、自欺欺人的丫头,这一切都是为其“争荣夸耀”之心服务的。就因此,袭人才会在后来的日子中,步步为营,取得王夫人信任,背弃贾母,中伤黛玉,欲图拆散宝黛爱情。但是讽刺的是,袭人在宝钗和宝玉成婚后,被撵出贾府嫁给了一个社会地位极其卑贱的戏子。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心机手段造成的,当日因心机手段成了宝钗笼络的对象,王夫人口中的“我的儿”;也因此被贾母所厌弃,甚至不惜在元宵宴上开言批评;后来也因为心机手段被宝钗忌惮,成了丧家之犬。

而这一切,在第六回中,就能见到端倪。

其次,暗示宁府的“乱”

柳湘莲曾和宝玉说过“你们东府除了门前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词,宁府真的很乱!自贾敬弃家向道,就注定宁府要被贾珍翻到过来,在宁府,聚赌豪饮养兔子,爬灰偷情小叔子,父子玩耍亲姐妹,都成了外面的闲谈。而宁府的人却认为“脏唐臭汉,谁家没点风流事?”。

宝玉会做梦,与其在秦可卿房中午休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彼时正是梅花盛放的季节,宝玉与贾母前往宁府赏梅,却午困时被秦可卿带至自己房中午睡,秦可卿的房间摆设装饰奢靡无度,旖旎暧昧,正是这样的环境下,让宝玉刚进入房间,便觉得眼饧骨软,很快在梦中与神似秦可卿的女子相会。

试想宝玉再小,也是秦可卿的叔叔辈,更有古代男女大防的礼法,可在宁府完全不被讲究,暗示了宁府的人是不受礼法约束,是没有规矩的,而这正是宁府“乱”的根源。

最后,便是作者的自我救赎

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同一回目的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是阶级、身份、地位、贫富完全两极化的两个人,可是作者却将他们的事迹放在了同一回目。

贾宝玉是荣府的贵公子,自小生在富贵之乡,厮混于温柔女儿堆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饥饿寒冷为何物。而刘姥姥呢?因为年关到了,家中儿孙饥寒交迫、又冷又饿,她只能寻求解决办法,这在与女婿的谈话中,谈到了祖上有点瓜葛的王家,他们家的二小姐嫁给了京城望族贾府,便带着外孙子板儿来打秋风。刘姥姥进荣国府,是为了一口饭吃,填饱肚子,身体暖和,在刘姥姥看来是人生大事,可是宝玉不是,于他而言,第一次云雨体验才是他认为的人生大事,在宝玉的世界里,他绝对不会想到这个世上竟然还有人吃不上饭,甚至还会饿死。而对于刘姥姥而言,她不会认为宝玉的第一次体验有多么重要,两者都不会对对方的世界有所感受。可是这么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竟然被作者放在的同一个章回,是告诉我们“感同身受这个词是很难出现的,大多数人绝对不会站到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只会觉得自己的事才是天大的事儿”。

而更戏剧的是,这位富贵公子在贾府败落后,毫无生存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所欠缺,穷困潦倒,举家食粥酒常赊。而那位一直游走于贫困中的刘姥姥,却保持着一种坚定的生命力,她质朴、坚忍、善良、勤劳,且睿智,在自己面对苦日子时,没有怨天尤人,她会鼓里自己的女婿“守多大碗吃多大饭”,她能准确找到解决的办法,并愿意“忍耻卖丑”,谁知这位当年被荣府作为“篾片”取笑的刘姥姥,竟然在贾府败落后成了他们的恩人,不得不说是作者的自我救赎。

《红楼梦》里的文字,大多时候都是带有悔恨和自嘲的,在第六回,作者更将这种情感发挥到了极致,当年那个只知道云雨情的小男孩,定不知道后来会有饥寒交迫的时候,而彼时,一个贫婆子正在荣府里打秋风,最后在贾府败落时,自己连这个贫婆子都不如。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啊。


微影悼红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是读《红楼梦》最感困惑与遗憾处之一。


一者宝宝才十来岁的年龄,发育还没成熟,怎么可能做这事?而且还是受了梦的启发,更不可信与不可能。

二者宝玉是专属黛玉的,怎么可能在见过黛玉,并一见钟情之后,却跟袭人云雨,太有负于黛玉,对黛玉也太不公平!


三者最怪异者,此后宝玉守身如玉,再无与袭人云雨叙述。吃过鱼的猫儿怎么可能不沾腥?明显缺乏情节连贯性与性格逻辑性。

于是,有人以为这是败笔!至少,是令人失望之笔。 但是作为修改最多的前几回,作者用心最多,怎么可能是败笔?作者应该颇有深意,只是曲曲用心,几成难解之谜。解之者多多,令人信服者少少。

有人说这是宝玉青春启蒙课,标志宝玉的成熟。难道这么小年龄发生云雨事就是青春成熟?这也说不通。


若从事件产生的必然性角度看,宝玉处男身的过早沦陷,正是贾府的淫乱之风盛行造成的。也就是说,在黛玉初到之时,宝玉刚被贾府淫邪之风刮倒,因为他的生活圈子里充满了诱惑,很少有正能量者,与袭人云雨有其必然性。而黛玉的出现,则成为他的救赎者。有了爱情的向心力与向上力,宝玉灵魂得以净化,所以偶然失足后得以自拔,没有堕落为贾琏贾珍式的坏男人。

袭人与可卿是诱宝玉堕落的恶魔,而黛玉则是救赎他的天使!


大洲文苑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第五回第六回对于贾宝玉来说是一个转折。在这两回中。贾宝玉完成了从童年到少年的蜕变。由此之后,贾宝玉走上了成熟之路,生理和精神双成熟,宝黛爱情,金玉良姻正式展开。

初试云雨情最大的受害者和得利者都是袭人,袭人不但丢了清白也丢了名声,后面三十四回的进言王夫人,更让袭人再难翻身。围绕贾宝玉身边的一切离散,似乎都有了袭人的身影。关于这点,我本人虽然有保留意见的,但也不想再多做辩白。本文想从另几个层面聊一下“初试云雨情”。


“初试云雨情”了了一段文字。脂砚斋说:数句文,完一回提纲文字。曹雪芹有避重就轻的意思,我就把他避开的重重新抬出来,供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贾宝玉有意,袭人有心。

贾宝玉梦遗完成了成人礼。袭人给他整理衣服时发现贾宝玉的秘密。这里一个细节体现了贾宝玉和袭人的默契:把他手一捻,这是很暧昧和心照不宣的意思。所以一下就领悟了贾宝玉发生了什么。

袭人比贾宝玉大两岁。曹雪芹刻意写这大两岁并不光说袭人懂人事,还有更成熟的思想。贾宝玉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步,袭人立即就思想活动起来。所以在袭人宝玉初试云雨情这一段,袭人显然占据主动。

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哪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得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袭人先主动问,听到内容不但不掩面而走,反倒掩面伏身而笑…每次看到这里都要赞叹下袭人确实有心了,高,实在是高。贾宝玉一个毛头小子,初通人事,如何禁得住袭人这种若有若无的撩拨。脂砚斋也做了长评:既少通人事,无心者则再不复问矣,既问,则无限幽思,皆在于伏身之一笑,所以当有偷试之一番。行文轻巧,皆出于自然,毫无一些勉强。妙极!脂砚斋过来人,眼光独到,狠辣至极!




其次,袭人冒险并非不越礼。

“云雨情”袭人安慰自己: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

事实并不如此。袭人一直是贾母房中的丫头。贾母虽将袭人给了宝玉,不过是看她工作努力,尽职尽责,袭人属于保姆一级的人物。袭人并不是贾母给宝玉选的屋里人。晴雯才是。贾家的规矩是少爷房中要放两个屋里人,屋里人可以与少爷发生关系。袭人是贾母的丫头。她所谓“亦不为越礼”根本站不住脚。贾母房中连猫儿,狗儿贾宝玉都不能伤的得,何况是丫头!?后文贾宝玉被打的一条罪状就是淫辱母婢。可知这是个大事。

但“初试云雨情”刻意描写贾宝玉和祖母的丫头发生性关系,虽然两人情意相投,却是曹雪芹意有所指。适度描写袭人的野心在其次,刻画贾宝玉的成人礼也不重要。重要是隐写了贾家世风日下,伤风败俗的风气何等之严重。

最后,贾家糜烂到每一个人。

初试云雨情并不丑陋,还很美。袭人的心思无可厚非。但贾宝玉用了“强拉”就有点不妥了。袭人是半推半就,贾宝玉却不能拉,更不能强,只因袭人是祖母的丫头。


贾宝玉和袭人发生关系等于淫祖母婢女,这是违背封建礼法的。而初试云雨情之前贾宝玉又在自己侄儿媳妇房中有了第一次梦遗。曹雪芹如此刻意的描绘这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身上发生的这些赤裸裸的不符合世俗礼法的情欲行为,就是告诉世人,贾宝玉这样一个有良知的甚至当时算的上白纸一般的少年尚且面对如此不堪的情境,那些成人世界,该糜烂到何等程度?

果然其后焦大醉骂,秦可卿惨死,贾琏偷情,宁国府“聚麀之诮”,尤氏“原有病”,贾琏与父亲丫头秋桐不干不净。贾琏,贾珍,贾蓉父子叔侄三人与尤氏二女不清不楚。贾蓉与其他姨娘的暧昧…贾蓉无耻的用“脏唐臭汉”说谁家没有风流事…贾家子弟深陷这样乌七八糟的情欲泥潭,怎一个“礼崩乐坏”可形容!

曹雪芹通过描写一段很美好的“云雨情”前后,恶毒的揭开了贾家身上的那块遮羞布,让内里腐烂的躯体通过贾宝玉纯洁的面孔呈现出来。以点带面,高明之至!我也要说一句:妙极!

以上都是本人个人之见!若我没说清楚,欢迎留下您的观点。欢迎转发!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直接上回目,让人不得不联想到送宫花贾琏戏熙凤这一回目,这两处都在讲着荣国府的两位令人瞩目的公子的床戏,这充分体现出《红楼梦》脱胎于《风月宝鉴》的事实。而《风月宝鉴》在某些细节上可能和《金瓶梅》有的一比,市井而香艳。而王熙凤也是从《风月宝鉴》中来,所以表现王熙凤的有一些情节,就难免有些直露或暧昧。当然,不可否认,这两个情节对表现情节所涉及的男女主人公也都有个性刻画的作用。

下面就具体说一说,关于贾宝玉的这一回目,我认为应该有如下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为了展现贾宝玉已经初长成一位青年了,不再是小孩子,那么这样,就为他和林黛玉的爱情发展做了一定的年龄上的铺垫。同时,也说明,他到了那个按照贾府规矩放两个女孩子在跟前服侍的年龄了,而贾母、贾政和王夫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是因为贾珠早逝的缘故,担心搞坏了并不强壮的贾宝玉的身体,还把他当小孩子看,但是,事实上却非如此,碧痕、麝月等一众丫鬟与宝玉的关系却非常耐人寻味。

第二,是为表现警幻仙姑的训导乃一场笑话。前文讲到宝玉是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受到了已故的荣、宁国公的魂灵相托,要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也许能使他能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再走入正途。警幻仙姑才将自己的妹妹可卿,表字兼美的一位仙姑许配给宝玉,完成了对宝玉的性启蒙。宝玉醒来以后就和袭人发生了关系。这其实,也是在说明,宝玉与女孩子相处,虽不会皮肤滥淫,但是毕竟作为正常人的生理需求是有的。同时,作者也在正话反说,即使是警幻仙姑对他采取的这一系列教化,指望让他从此走上一心追求功名的道路,但事实上他后来的人生轨迹绝非如此,由此也可以证明,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第三,这一回目不仅表现宝玉长大了,同时,也把袭人反衬出来了。这一场戏的女主是重头戏,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由此揭开了怡红院众位丫鬟的名份地位之争。原来袭人不过是宝玉的怡红院首席大丫鬟,与宝玉是主仆关系,可是经过了这一场戏之后,袭人走上姨娘之路的决心是比较坚决了,同时日常也以和宝玉的不同关系自居(比如她在和晴雯拌嘴的时候,很自然的就说起了她和宝玉叫"我们";当晴雯和宝玉发生了争执之后,她又说,可见我一时不到就有事故发生)。正因她和宝玉有了这一层关系,在日常行动当中就会非常留意宝玉和其他女孩子之间的接触。而宝玉至此也待她与别个不同,这就为今后袭人向王夫人告密,以及她对于宝黛之间的关系采取的相关措施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丰富了袭人的个性,她并不是一个仅仅会一心服侍主子的人,也是一个自己有着小九九,并且有着非凡手段的人。

所以,这一回目表面上只是讲了一场床戏,但是背后的影响和意义却是深远的。

我是冰珊醉红楼,从自己的视角析红楼,欢迎关注品评。





冰珊醉红楼



《红楼梦》里有太多不写之写,也有很多的迷团,比如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之后,作者隐隐绰绰的透露出许多信息,告诉读者,这次宝玉和袭人偷尝禁果,并不简单,从此,宝玉房里的人事悄悄起了变化。

奶妈是贾府奴才里较为特别的存在,别说下人奴才,就是主子们也得给几分体面,看看王熙凤对待贾琏乳母赵嬷嬷的态度就明白了。当然,宝玉也不例外,宝王的首席乳母李嬷嬷是富有教养监护宝玉的职责的,一直到宝玉少年时期,乳母晚上都是陪侍少主子的,是少主子房里半主半仆的角色。

这个变化发生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之后,而此梦游算得是全书的总纲,而且在这个梦里宝玉发生了青春期的第一次梦遗,梦中其它宝玉没怎么记住,倒把梦里可卿和他的男女欢爱的事记的牢, 回到自己屋里后又拉大丫鬟袭人同领警幻之训。宝玉梦醒后,袭人为他整理衣服时,摸到大腿位置,是一片冰凉粘湿,宝玉不好意思把她的手一捻,己通人事的袭人羞红了脸。回房后,趁没人时,袭人将中衣给他换了。

(袭人)含羞笑问(宝玉)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些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甲戌本《脂砚斋评石头记》第六回]

宝玉梦遗以及在袭人这儿初试云雨,以此事为界,一直跟着宝玉的大丫鬟媚人就不见了,而且八十回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当天秦可卿安排宝玉中觉时,宝玉睡下,众奶妈嬷嬷散开,留下陪侍宝玉的丫鬟有四个: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名字是两两对应的。宝玉梦里堕入迷津,惊醒大叫“可卿救我!”,这里又写袭人、媚人等上来扶起拉手说“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媚人是仅次袭人,排在晴雯之前的大丫鬟,到了为宝玉整理衣服,摸人家宝玉的大腿时,就只写袭人一人了。袭人一惊,宝玉捻袭人的手,二人羞红了脸,这些个小动作以及宝玉的异样表现,同是扶宝玉起身的媚人应该是清楚的。宝玉穿着粘湿的内衣又是在宁府,况且又吃了饭才回房,跟着宝玉的众奶娘嬷嬷也许不知情,但袭人媚人肯定清楚,晴雯麝月没走开也应该知道的。符合常理的做法宝玉虽既不能立即回去更衣,也应该立马派人回去取干净内衣来及早换上才是,一众仆从就这样任由主子湿答答难受着,而且这位排名仅次于袭人的媚人后来再也没有看到了,甚至也从没被人提起过,从此就不见了踪影的媚人,和宝玉的这次梦遗与袭人云雨之事并列发生,作者为什么写着写着会写丢了一个人呢?


接下来就是茜雪也不见了,小说第八回发生的宝玉的泼茶事件,缘由是宝玉和黛玉一同在薛姨妈家吃了饭喝了酒回来,贾母问起李奶妈,宝玉借着酒力说:

“他比老太太还受用呢,问他做什么!没有他只怕我还多活两日。”

回房得知留给晴雯的豆腐布包子被李奶妈拿走给了孙子,宝玉的枫露茶也被她喝了,宝玉大发脾气,摔了茶碗,茶水泼了茜雪一裙子,原文写:

(宝玉)跳起来问着茜雪道:“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甲戌本《脂砚斋评石头记》第八回],脂批在这一段连注三句“是醉后故用二字,非有心动气”、“真醉了”“真真大醉了”。

这就是著名的枫露茶事件了,主子发话要撵的李奶妈好好的,倒是受了委屈和诘难的茜雪从此不见了踪影。

这个茜雪被撵和前文的媚人的消失一样作者没有直接写,倒是后来李奶妈骂人透露了一些消息。

《红楼梦》第十九回,李奶妈要吃宝玉留给袭人的糖蒸酥酪,众丫鬟阻止,惹得李嬷嬷道:

“……你们看袭人不知怎样,那是我手里调理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你们也不必妆狐媚子哄我,打量上次为茶撵茜雪的事我不知道呢……”

第二十回开篇就又写这位李嬷嬷拄着拐棍,在当地骂袭人:

“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你(指宝玉)只护着那起狐狸……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我都知道那些事……”。


我们这样一捋这段时间宝玉屋里的主要风波矛盾,可以发现几个问题。

一、袭人与李嬷嬷是所有事件的关键人物,很明显,袭人占了上风,关键李嬷嬷又不像晴雯那样可以成为袭人的竞争对手,作为宝玉的首席奶娘,袭人到底怎么了,让这位有体面的乳母好几次大骂袭人?

二、茜雪确实因为枫露茶事件被撵了出去,至于谁撵的?作者没写,但我们结合李奶娘之骂大概能猜出来一定和袭人有些联系。

三,李嬷嬷几次骂人只有一个针对目标,那就是袭人,而且骂的相当难听,后来王夫人骂晴雯“狐狸精”、“看不上这浪样”、“张狂”,对比李嬷嬷骂袭人用词真算是小儿科了。王夫人骂晴雯是基本情况根本不了解的“莫须有”,李嬷嬷骂袭人却是句句有根有据,还记得黛玉进府分房里说宝玉房里是李嬷嬷和袭人陪侍宝玉在外间大床上,两人都是宝玉最亲密贴身之人,日夜行坐在一处,这位老人家可算是把袭人看得透彻。

四、五十四回之前的贾府表面上基本是鲜花着锦,一片歌舞升平,独独宝玉房里矛盾已是白热化,袭人因为和宝玉的特殊关系,实际上也是弱化了其他人的利益,在这个博弈中,要么被袭人“拿下马来”,比如宝玉说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要么走人,如媚人、茜雪,只有这个地位身份比袭人高的李嬷嬷站出来挑战。至于晴雯,因她是老太太给宝玉的人,因此一时还相安无事。

再回到袭人和宝玉云雨之后的表现,原文有一句“幸得无人撞见”,实际上当然是有人撞见了,只是没有撞破而已,如果真无人撞见,那么李嬷嬷、晴雯、麝月甚至黛玉都是怎么知道的?所以,媚人、茜雪也是极有可能知道的,到底是什么原因离开了宝玉和贾府呢?我判断是作者没法写,只好给读者打个哑迷,脂批有“小红、茜雪狱神庙慰宝玉……”、“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这个人物算是有了下落,而且作者也给出了非常正面定位评价,至于那位媚人怎么样了,实属红楼之谜!


屏山品红楼


少男少女初尝禁果这是个问题,也成为贾府日后撵人问题,这其中撵人的原因与这个有关。贵族之家一面禁止男女有别,授受不亲,一面往未婚儿女屋里放丫头。放到女儿屋中没什么意外,做到不才之事。可是放到公子屋中难保没有问题。

贾府这个规矩本身就是个错误,或者贵族之家的贵族生活方式,奢侈享受本身的后面隐藏着巨大的隐患!男女幼时懵懂无知,一旦到了青春年少,情窦初开之年,对两性的好奇心,人本身的身体与心理发展过程。这种少女安排公子屋是个错误。一方面富家公子有不涉劳力的轻松与享受,一方面有男女相处的危险。今天话说是早恋,偷食禁果。

所以王夫人后来怒抄园子以防不名誉之人与事,怒撵人,怒骂人,训人,指责人。把责任推给年轻丫头们,认为她们勾引人,而不知问题的另一面公子也有责任。这种贵族养育子女法本身更是错误。对于少男少女隔开还来不及,以这种相处之近,同一屋所,不出事才怪。给男女相处机会,一方面大讲道德,男女有别授受不亲,一方面又给予机会。作者是意识到了这种贵族之家淫乱的根本。

对子女不直接对其照顾,自己以弄丫头照顾,儿女以下人弄一群小丫头照顾,养尊处优。不事劳动,对子女教育从思想变化上忽略,以为享受是享福。出了问题推诿于人,不思自身。明明能可见的事情,男女一起会有的事,视而不见。不乱才怪。


青木皮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上回目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为在之前写的是贾宝玉的童年,儿童永远不会考虑到人生,也不会去反思人生,更谈不上经历属于自己的人生悲剧。

因此曹雪芹写了这一个回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宝玉已经长大成人了,他接下来之后要承担着自己的人生,承担着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其实前五回作为贾宝玉来说都还不属于自己的内容,在小说结构上来说,前五回也是属于总纲。从初试云雨这一回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这个回目很关键,很必要,也充分显示出了作者的艺术构思高度。长大了,并不事一个简单的年龄数字,而是能够去承担痛苦了,同样也会享受到快乐!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正正经经读名著!


饼子啃书


我的看法与大多数人不同。

我觉得这是为了突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之纯洁。

写贾宝玉早早就尝试过云雨之事,说明他对林黛玉没有肉体之私欲。

在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有一句著名的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林黛玉仪态不凡,人人都夸她超凡脱俗。贾宝玉见她第一面,没有说“这个妹妹真真漂亮”,而是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说明他对黛玉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发自内心,而不是生于外表。

贾宝玉生长在一个满是姐姐妹妹的大环境中,丫鬟众多,犹如众星捧月,想要获得肉体之欢是不难的,写他早早就尝过云雨之情,既鉴定了袭人的地位,即是宝玉的人了。

而林黛玉为何不吃袭人的醋而只吃薛宝钗的醋呢?

因为她知道,袭人即使是宝玉的人,也只是侧室,地位仍低,而薛宝钗,才是她真正的敌人。


朴思暖说


《红楼梦》一书有着强烈的对当时朝政不满的思想表现。为了躲避当时的文字狱,笔者故意借用甄士隐之名惊真事隐藏。又借用贾雨村之名将假事存于卷中展现给读者。在红学研究中,很多人认为第四回是《红楼梦》的纲,在第四回中,笔者借用冯渊(逢冤)与英莲(应怜)两个人的冤案,强烈拼击当朝护官符为了保护当官人的利益,而置平民生死于不顾的丑恶。打死冯渊本为人命关天之大案,但贾雨村碍于罪犯与贾家的关系竟草草了断。笔者怕当朝追杳,于是在第五回用曲演红楼梦加以掩盖,笔者怕不安全,在第六回又以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加以掩饰。既便是这样当朝在红楼梦能否让其付梓,亦产生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此书反朝政。最后因多数人认为此书就是写男女私情之事,最终逃过文字狱追查得以出版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