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不如冥币,国统区人民在解放前过得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自蒋介石亲手撕毁了《双十协定》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合作正式破裂。在共产党一次次的军事行动胜利后,国民党也节节败退,最后龟缩台湾。我们对比国民党和共产党发现,无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舆论导向,国民党都全面高过共产党的,那为什么拥有一手好牌的蒋介石被他嘲笑的"共匪"掀了桌?

这篇文章就从1945-1949年的国民货币体系来解开谜团。



抗日战争后法币的崩溃

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将银元国有化,所有货币改成政府指定的纸币——法币。法币从开始到最后,国民党都没有真正的重视,在战争时疯狂增发,用其抵债。纸币不同于金属货币,金币,银币自制作出就有其本身的价值,而纸币不同,没有相应的白银或黄金,印出的纸钞就只能和纸一样,不仅毫无价值,还会破坏该货币的币值稳定。

货币不如冥币,国统区人民在解放前过得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所以不顾后果的印钞只会让老百姓手中的纸币越来越不值钱,举个例子,三个月前,王某工资800,他把这800存入银行,在这三个月里政府疯狂增发货币,现在王某工作一个月公司要有80000元才能支付他的工资,物品的价值没有变,但是价钱涨了100倍。那这三个月前的800就不值一文了。

而现实更加残酷,这价钱何止是涨了100倍,据记载1937年的法币发行总额是14亿,八年抗战增加了400多倍,而内战三年较抗战前夕增加了47万倍,同期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到了抗战胜利,法币的发行量不降反升,达604万亿元之多,更是日本投降时的1085倍。

1937年,法币100元还能买两头牛,一年后就只能买一头牛了,到1941年只能买一头猪,到1943年只能买一只鸡,1946年只能买一个鸡蛋,到1947年,连一盒火柴也买不到了,到1948年,更变成了"只有天知道还能买什么"--------美联社

货币不如冥币,国统区人民在解放前过得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到了这时,法币几被抛弃。人们交易货物要么用以物易物,要么就用真金白银。国民党也开始发现由于极度贬值的货币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稳定的物价是保证人民生活的前提,这时急需要改革币制。



再次进行货币改革——金圆券

蒋介石政府也知道"法币"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所以想发行新的一种钞票,来重新稳定金融危机。这时王云五立即提出了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的建议。他的办法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来收兑或收存全国人民所持有的黄金、白银和外币,换为"金圆券"实行管制经济。

不久,国民党 开中央常委会时,通过了这一方案。8月19日,蒋介石正式宣布发行"金圆券",并规定人民持有的黄金、白银、银币或外币,应在限期内兑换成"金圆券",黄金每市两可兑换"金圆券"200元。白银每市两兑"金圆券"三元,银币每元兑"金圆券"二元;美元每元兑"金圆券"四元;过期不兑的,一律没收。

货币不如冥币,国统区人民在解放前过得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早期小面值金银券

金圆券发行初期,在没收法令威胁下,大部分的城市中产阶级民众皆服从政令,将积蓄之金银外币兑换成金圆券。1948年11月16日,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向蒋介石报告收兑成绩:黄金166.3万两,白银(即银锭)893.7万元,银元2403.8万元,美钞4773.5万元,港元8732.5万元,合计折合1.9亿美元

货币不如冥币,国统区人民在解放前过得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太子打虎

当时,上海是蒋介石政权发行"金圆券",掠夺人民金银、外币和实行管制经济的中心。所以在8月21日,蒋介石又下令派俞鸿钧担任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而派他的大儿子蒋经国去"协助督导"来强制对待反对换金圆券的人。

货币不如冥币,国统区人民在解放前过得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蒋介石和蒋经国

蒋经国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口号,叫"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意思是与其整一大批人,不如狠整个别大人物。他的心腹干将王升担任"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的总队长,根据蒋经国的意图,王升也喊出了"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口号,表示要"打祸国的败类,救最苦的同胞"。

为了杀鸡吓猴,蒋经国使用了铁血手腕。

财政部秘书陶启明,串通商人搞股票投机,牟取暴利,被蒋经国的部下侦破,人赃俱在,当即判了死刑。同孙中山之子孙科关系密切的林王公司经理王春哲私套外汇,被判处死刑。。此外被关罚的大商人、大实业家达到60 多人。在这种高压下,蒋经国做到了把物价稳定在8 月19 日的水平上,同时在一个月内收兑黄金、白银、外汇等共值三亿七千多万美元。一时间,蒋经国的权威迅速建立起来了,外国记者把他形容成"中国的经济沙皇"。老百姓则把他当成"打虎英雄"、"包青天"!

蒋介石也大为高兴,并且把"金圆券"的发行量从最初的20 亿元一下子提高到200 亿元。



打虎失败导致金银券全面崩盘

经济局势并不是单凭政治权力就可以完全控制的。"金圆券"的信用只体现在政府的文件上,并没有在市场流通中反映出来,所以真正掌握着商品的人,仍然是抱观望态度的多,他们尽量多保留商品而少收入"金圆券";同时在政治高压 下稳定的物价,也打击了商人们的经营积极性。结果物价虽然没有上涨,但市面上的货物却越来越少。

少数财大气粗后台硬的奸商,不但自己仓库里的货物不拿出来卖,还派人到市面上抢购货物,囤积起来。这样一来,小商人进不到货,店里越来越空,老百姓拿着"金圆券"买不到东西,对"金圆券"的信誉也就发生了怀疑。这里面最大的奸商就是"四大家族"孔家的孔令侃。

面对新的危机,蒋经国亲自组织了5600 个骨干分子,向全市各行各业实施物资总检查。这一查,查出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他就是孔祥熙的大儿子孔令侃。孔令侃的母亲,就是宋美龄的妹妹宋霭龄,他同蒋经国算起来是姨表兄弟。

货币不如冥币,国统区人民在解放前过得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孔令侃

查来查去查到自己家了,这也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会失败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的经济命脉政治命脉都掌握在这四家手上,而这四家又内部贪腐严重,祸国殃民。蒋经国决心拿孔令侃开刀。于是他下令加紧清点扬子公司仓库的存货,准备全部没收。杨子公司就是孔令侃的。孔令侃急中生智,跑到南京,搬来了他的姨妈宋美龄。尽管宋美龄一再劝解,蒋经国仍然不肯松口。他坚定地认为,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他们两家的私事,更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蒋介石见双方相持不下,只得亲自乘飞机赶来上海。可他一下飞机,就被宋美龄和孔令侃接到了孔家。宋美龄一再向蒋介石强调,蒋家和孔家不是一般的关系,损害了孔家的利益,也就是损害了蒋家的利益。孔令侃又以公布蒋家在美国的财产数字相威胁。蒋介石权衡利弊,终于决定袒护孔令侃。

第二天,他召见蒋经国,批评他办事太过火;又公开宣布扬子公司储存的货物不属于"日用必需品",不在查禁范围之内。

于是,孔令侃这只天字第一号的"大老虎"逍遥法外,蒋经国在上海的"打虎"

运动再也无法持续下去了。蒋经国凄凄惨惨地发表了一个《告上海市民书》,表示对上海人民的歉意,灰溜溜地离开了上海。

被捕入狱的60 多个富商被释放了。



货币彻底崩盘,国统区民不聊生

"金圆券"像脱缰的野马,在短短九个月内,就贬得一文不值。一千元、五千元、一万元、五万元、十万元、五十万元面额的钞票相继发行,而物价也像天文数字般飞涨相比法币,金圆券更加一文不值了,到了1949年5月,一石大米售价4亿金圆券。

货币不如冥币,国统区人民在解放前过得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金圆券

金圆券成为废纸,人民财产付诸东流,国民政府也就成了全民公敌。

随着"金圆券"的崩溃,蒋介石政府的财政金融再也无法挽救。而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 的统治,也就走到了末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