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下九流”是指哪几类人?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迄今为止已经几千年了。在这几千年来,尽管社会不断进步,但是,阶层的划分,总是或明或暗存在的——比如说在古代华夏,天子和丞相,官僚和臣民就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封建统治者甚至用法律手段,将阶层差别固定起来。在现代社会,贫富差距也无形中拉开人和人的距离——比如说在当代的一线城市,很多国际中小学一年的学费,可能就是很多县城青年一辈子也赚不到的数目。

在古代,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词汇:三教九流。其中,九流还分上中下三等,其中,地位最为卑下的,莫过于下九流。

古时“下九流”是指哪几类人?

而下九流所涵盖的范围是什么,存在着很多版本,其中,最为流行的,莫过于这个版本:

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流“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

这里面:

巫,指的是巫师、巫婆,在古代属于民间的神职人员。古代农业社会,对雨水极为看重。因此当出现连年大旱的时候,会请巫师出面杀鸡祭天求雨。当然,也有的巫师还会烧香念咒画符,表明自己拥有和上天沟通的能力。其实在上古时代,巫师是地位最高的职业,只不过中国进入儒家社会以后,这个行业只能混农村了。在当下,这个职业基本上不存在了。

古时“下九流”是指哪几类人?

娼。在古代,指的是从事皮肉行业的人,在当下叫做“失足妇女”,不过,并不是合法职业。

大神,在当下,这个行业依旧在农村地区存在,不过,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称呼,比如在四川,这个行业叫“端公”,甚至在四川有俗语“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端公学跳神”的说法;在陕西,这个行业叫“神角子”;在东北,这个行业叫“出马仙”,此外,有的地区则将这个行业称之为“神汉”或者“仙婆”。在古代,朝廷看不起这类行业,在当代,这类行业也只能在民间生存,并且还不是法律所许可的行业;

梆。指的是更夫,就是城里每天晚上从事打更、报时的行业。这种行业昼夜颠倒,在古代不是什么好行业,不过,如果从现代视角来看,似乎类似政府临时工的工作(不喜勿喷);

剃头。指的是理发师。这个行业现在也有,并且收入不菲。

古时“下九流”是指哪几类人?

吹手。记得前些年有个电影,叫《百鸟朝凤》,讲的是过去民间丧事,德高望重者,会被传统乐队奏唢呐《百鸟朝凤》来表达其认可态度,这个电影中的传统乐队,指的就是“吹手”。在当下这个行业依旧存在,并且利润惊人,小编认识个妹子,初二下学就从事这一行业,三年时间买了车;

戏子。指的是演员。说起演员,当代很多人认为演员是高薪行业,但如果把群众演员作为基数的话,我们会发现演员是收入最分化的行业之一——比如赵丽颖、王宝强年入百万、千万,而路人甲可能刚刚可以糊口;

叫街。指的是乞丐。这个行业当下还有残存,不过但愿早日能够消失;

卖糖。指的是卖糖人的,现在可以泛指为街边摆小摊的。不过,乞丐比摆小摊的层次高,从这点来看,古人多半也只是将九流排名当顺口溜来说,没有考虑其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