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肖战227事件,竟然殃及到了八竿子打不着的言情小说作家八月长安。

这件事情还要从2月29日AO3被封说起。

AO3被封引爆了227事件,掀起了一场肖战粉丝与路人之间的混战。

在舆论风波中,有一部分人将227事件的矛头指向那堵“墙”,开始发表针对那堵“墙”的言论。

作家八月长安恰好在这个时候发了一条“仅粉丝可见”的微博,内容是: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这条微博在当时的语境下显得格外微妙,有点“带节奏”的意味。

有人在评论区嘲讽她:“状元不知道咋在国内用谷歌吗?”(八月长安是2006年哈尔滨文科状元)。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豆瓣上也冒出了好几个帖子,表示“反感作者们在不熟悉的领域发言带节奏,已脱粉。”

一条不到50个字的微博,导致粉丝大量脱粉还不算完。

到了3月2日晚上,那条肇事微博评论区里热评第二的人突然发声,说八月长安故意将她的评论点赞到评论区前列,然后把她拉黑,让她不能发声,引导粉丝网络暴力她。

八月长安被迫在凌晨发长文回应这件事情,才算澄清了网暴的谣言。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这件事刚刚平息,抄袭风波彻底将八月长安推向了风口浪尖。

豆瓣上接连出现了四五个帖子,质疑八月长安的作品《狼狈为欢》抄袭了飘阿兮《过客匆匆》,还放出了调色盘。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首先,这两部作品都是“契约婚姻,先婚后爱”的主题。

通过这张调色盘,能看出两部作品的男主都在外企工作,很少回家,都记得每一个纪念日,女主早上起床后都听见男主在冰箱里翻来找去。

但是在这样的大众化情节在同样的题材中出现,被扣上抄袭的帽子,作为路人也觉得有些勉强,不怪粉丝们称这张调色盘为“史上最没有说服力的调色盘”。

其实,八月长安一向是一个极其注重版权意识的作者,在书中就算只引用了其他作者的一句话也要授权并标注。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她在《暗恋》中就曾引用过一句其他作者写的“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还曾在微博上表示“这是他的灵感和才华,不是我的,即使偷偷用了,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和追究,但是一旦有人夸奖我说这句话好美,二熊你好有才华,我恐怕会羞死。”

耐不过舆论的压力,距离上次澄清网暴事件还不到十个小时的八月长安,又发了一篇近3000字的长文解释自己没有抄袭。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她在文中说明了这篇小说的来历,还特意“抄袭”了一篇《过客匆匆》供网友参考,说自己就算要抄袭,也不会将这些段落集中在一起,真有抄的心思不会这样送人头。

抄袭事件的风波还没有过去,又有人爆出她是小三,在其微博下面进行骚扰。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八月长安已经懒得再次解释了,发了一条微博说:“两天没上网,发现已经有人开始说我做第三者了。你们再努把力,实不相瞒,我还在缅甸贩过X。”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目睹这一系列的迷惑行为,我发现毁掉一个作家一共分三步:先败坏她的读者缘,再侮辱她的作品,最后毁坏她的名誉。有层次地泼脏水成了常规操作。

无论如何,抄袭这件事是仁者见仁,如果你觉得她在抄袭,就应该拿出足以服人的证据,一味地人身攻击并不意义。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其实从八月长安涉嫌抄袭事件中,我们能看见公众的版权意识正在走向极端化。

这一现象的根源,依然是“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

关于作者被抄袭如何维权的问题,我曾经咨询过《传媒伦理与法规》的老师,她从专业角度给出了回答:“比较大的公司或者比较知名的作者,还可以主张反不正当竞争,但是像小的自媒体作者走诉讼程序很不经济,我感觉保留证据,列举相似点对比,然后发布在网上,借助舆论力量,可能还有点用。”

所以,我们能在网络上看见很多反抄袭的呼声。

于正抄袭琼瑶、玖月晞融梗《白夜行》,都是近年来声势浩大的反抄袭事件。

上个月,青年大院洗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许多自媒体账号站出来曝光他们,我们也声援了被侵权的作者,尽了一分微薄之力。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舆论能曝光抄袭者,也能向没有抄袭过的作者乱泼脏水。

随着反抄袭事件的日益增多,公众变得越来越有原创精神和版权意识,甚至有点草木皆兵,按头定罪的意味。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别有用心的人想借助舆论的力量,让某个清白的作家陷入泥沼。

结合最近几天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八月长安抄袭事件,就多少有点像“打击报复式”反抄袭:先以抄袭的噱头吸引来一群吃瓜群众,再强行给八月长安扣上一顶抄袭的帽子。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只要抄袭事件被曝光在公众面前,八月长安在今后的许多年里都没法摘掉这个抄袭的头衔,想出这一招数的人简直恶毒至极。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抄袭”二字是一生的污点,对写作生涯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迄今为止,衡量文学作品抄袭与否,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只能通过“群众的眼睛”来判别作者是否抄袭,群众呼声的大小直接决定一个作者后半生的声誉。

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会有不怀好意的人借着反抄袭的名义乱泼脏水。

让反抄袭起了反作用,成为伤害作者的一种手段。

但是,界定抄袭标准也不意味着皆大欢喜。

就算有了明确的抄袭标准,也很难保证不会有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在抄袭的边缘疯狂试探。

有关抄袭的悖论困境或许短时间内还是没有办法解决。

但随着公众对写作行业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创作品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公平公正地评判抄袭的那天终究会到来。



反抄袭大军重拳出击,八月长安被组团式泼脏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