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梦见贾逵后,不久就去世了,这个贾逵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密探零零发


一、德行昭著。这个贾逵品德好到什么程度?举一个例子:曹袁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儿子袁尚封郭援为河东太守,派他和并州刺史高干及匈奴单于三路大军攻打河东,大军几乎攻下了河东的大部分城池,只有小小的绛邑县久攻不下。这绛邑县就是贾逵镇守。久而久之,孤城无援,粮草不继,实在没法再坚守了,绛邑军民就和围城的郭援提条件,如果不杀贾逵,我们就投降,否则我们誓与孤城共存亡。这郭援早就听说贾逵的大名,也想招降贾逵为己所用,就答应了绛邑军民提出的条件。进城之后,郭援将贾逵捉来让他给自己下跪,贾逵说:“我贾逵生于天地之间怎么能向草寇下跪!?王邑一直是河东太守,我为绛邑令,要跪也得跪王太守,你算哪根葱?”郭援恼羞成怒,下令斩杀贾逵。号令一出,绛邑军民蜂拥而聚,站在城头高喊:“你们违背盟约要杀我们的父母官,贾大人贤良仁义,今日如果杀了贾大人,我们就以苟活为耻!”这郭援一看这阵势就不得不赦免了贾逵。看这贾逵深得民心之状,就可以想见贾逵确是清廉为民的好官!

贾逵为人也非常仗义。后来这个郭援将贾逵囚禁在地窖里,贾逵就天天对看守他的士卒说:“你们中间难道就没有一个有骨气的勇士敢杀我吗?难道要让义士困死在这地窖里面吗?”恰巧此话被一个叫祝公道的人听到了,就偷偷将贾逵解救出来释放了,贾逵问祝公道姓字名谁,祝公道始终不告诉他。几经辗转,贾逵才知道解救自己的恩人是祝公道。后来郭援兵败,这个祝公道被捉住,论罪当斩,贾逵挺身而出,千方百计搭救祝公道,最终未能如愿。祝公道死后,贾逵身着丧服,痛哭流涕,亲自安葬了祝公道,一时传为佳话。

贾逵是个忠臣,终其一生都忠于曹魏政权。早年的贾逵虽出身名门望族,但从小就成了孤儿,穷得连一条裤子都穿不上,是曹操屡屡发现贾逵的卓异不凡之处,多加提拔,故而贾逵无论何时何处都忠于曹魏政权,至死不变,可惜他的儿子贾充却助纣为虐帮助司马氏篡夺了曹魏江山。

二、贾逵有真本事。贾逵虽是个穷小子,但少有大志,小时候做游戏也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人玩过家家,他是在地上排兵布阵,和邓艾差不多。他的爷爷一看这个孙子是个奇才,就教给他兵书阵法,并预言他将是一代名将!

果不其然。贾逵先是追随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屡立战功。曹操曾发感慨说:“假使天下二千石(太守的代称)官员都能象贾逵这样,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曹操死后,贾逵力挽狂澜,率先拥立曹丕继位,并单身出城降服曹彰,稳定了曹丕政权。贾逵在豫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他兴修水利,凿通运河二百余里,时称“贾侯渠”,极大地便利了民生发展了经济。曹丕也像他爹一样不无感慨地嘉奖贾逵说:“贾逵是个真正的刺史!”同时布告天下,要求各州效仿豫州的治理措施,并封贾逵为关内侯。

公元222年,贾逵在征东大将军曹休的督领下进攻东吴,在洞浦击破吕范的部队,战后获进封阳里亭侯,加建威将军。

贾逵死后,从天子到庶民无不感怀。魏明帝东征,乘辇过贾逵庙祠,颁发诏令说:“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面告天下,以劝将来。” 公元257年,高贵乡公曹髦也曾到访贾逵祠,并下诏对贾逵祠加以修整,足见贾逵在曹魏政权的文臣武将里的显赫地位和不朽功绩!更值得称道的是:凡是贾逵主政的地方,老百姓在他死后自发立庙建祠,以示怀念和感恩戴德。

贾逵临终时说的这一段话,足见他对曹魏政权的赤胆忠心:“我受曹魏厚恩,恨不能斩孙权和他的江东部署以报先帝。此生功业乏陈,就不要铺张厚葬了,一切从简。”

综上所述:贾逵有才有德,且一生忠于曹魏,所以司马懿临死常常梦见贾逵,正戳中了司马懿谋逆的心病,可见贾逵虽死,在天之灵也是忠于曹魏啊!呜呼,可惜贾逵生了贾充这个逆子!


碧山云起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

此事发生在司马懿夺权不久,忠于曹魏的王凌,因不满他诛杀曹室子弟,发动叛变,结果事泄,被司马懿残忍杀害并夷三族。随后本就年老多病的司马懿,在梦中看到贾逵和王凌找他索命,不久便惊吓而死。

贾逵历经三朝皇帝,由于他恪尽职守,忠心不二,为曹魏的统一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因此深得朝野敬重。

王凌因不满司马懿诛杀曹氏宗亲,起兵谋反,拥立曹彪为帝,司马懿派兵围剿,最终诛杀王凌并夷其三族。晚年司马懿病入膏肓,一日夜里,司马懿梦见王凌贾逵变成厉鬼来索取其性命,从梦中惊醒,自此痛恨贾逵王凌,不久郁郁而终。

之所以司马懿夺权后,会在梦中看到贾逵索命,这也是因为贾逵是一心只为曹魏,是曹魏最忠诚的人,让反叛曹魏的司马懿心生恐惧。当然了,也可能这是写这段历史的史官的一种“春秋笔法”,以此来表达对司马懿的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