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張則欽 山東菏澤人,擅花鳥畫,先後就讀於北京畫院、中國美術學院。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對於中國國畫而言,繪畫的格調是至關重要的;對於一個畫家而言,繪畫的格調要高雅而不要低俗。雅與俗的此消彼長表現出了繪畫格調上的差異。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正確處理雅與俗的關係,確保自己的作品實現雅俗共賞,獲得最為廣泛的關注和共鳴,是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歷史文化的不斷積累,雅與俗的內涵逐漸產生了較為微妙的變化,雅的稱謂逐漸成為追求遠達、品德高尚、知識淵博以及具有大智慧的文人雅士的代名詞。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隋唐時期,我國的文化沉澱達到極致,詩詞、書法和繪畫藝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也逐漸成為當時文人的追逐對象。作品品格作為判定中國畫高下的重要因素,雅俗之分正式應用於繪畫藝術,傳統繪畫中的雅與俗,實際上就是品鑑之風的延續。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在我國古代的文人當中,如果自身的眼界不高,見識短淺,是沒有資格對書法和繪畫進行品鑑的,通俗性的東西則根本得不到品鑑。由於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多以恬靜淡薄的自然來表達自身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一種自然、沉靜、淡薄的意境,受到高雅情操的文人的偏愛,被稱之為雅;而另一部分畫家則更加貼近生活,其繪畫內容多表現人們的日常生活或包含富貴吉祥之氣,受到士族貴胄以及普通平民百姓的喜愛,但是因其取材於市井,所以被看成俗,雅俗之分也由此而來。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中國國畫的雅俗之分,並沒有官方認定的評判標準,而是以傳統觀念對於雅俗的認識來進行劃分的,以繪畫的內容和文人雅士的自身認識為前提,實際上是畫家文化內涵與修養在畫面的特殊體現。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雅與俗從對立逐漸走向統一,雅為含俗之雅,俗為含雅之俗,都高於傳統觀念中的意義。對於中國畫而言,雅俗共賞的審美標準逐漸成為主流。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中國國畫是對我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積澱的表述和展現,是對於社會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描述,並不能簡單的以雅或者俗來定義。要結合繪畫的時代背景,對作品的意境進行正確的分析和鑑賞,以雅俗共賞的審美標準,超越傳統雅俗觀念的限制,推動我國繪畫藝術的多元化發展。 (文/清華)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雅俗共賞張則欽花鳥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