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进入21世纪的人们,对于三八妇女节已经习以为常,很多人甚至都觉得过这个节很老土,都要用比较时尚的“女神节”代称这个日子。

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其实,这个节日真是来之不易。

可以说,正是20世纪初这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那么,将近一百年过去了,全球的女性的生存境况如何,女性,真正自主独立了吗?

今天这份书单关注的是这个话题,我们从视野里找出这10本书,范围涵盖美国、韩国、日本、阿富汗和中国,希望通过这些作品,把各国女性的成长历程和命运将从不同侧面呈现给你,希望你能从中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也获取一些启迪和感悟。

“你无法想象,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美] 玛丽莲·弗伦奇 余莉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7月

首先要推荐的是这本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鸣,潸然泪下抑或热血沸腾的小说——《醒来的女性》。

米拉从小就是一位喜爱读书、独立而聪明的小镇女孩。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主题则是“家庭”。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它甚至间接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

无数女性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她们一直被压抑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一生。相信中国读者读到,也会深有同感。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韩]赵南柱 著 尹嘉玄 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年9月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出生于首尔某医院妇产科。成长于公务员家庭,一家六口人住在三十三平的房子里。她就是那种你每天都会迎面遇到的普通女孩。

金智英,平淡无奇的名字,按部就班的人生,在旁人看来甚至称得上幸福。但不知为什么,总有一些小小的尖刺悄无声息地刺痛她。

从小时候困惑为什么身为女孩自然而然需要会做家务,弟弟却可以远离厨房,到上中学后被同桌男孩欺负,非常困扰,老师却笑着说“那是因为喜欢你”;从乘地铁时被咸猪手摸,不知如何反抗只好忍气吞声,到工作第一年不得不应付客户的劝酒;从报考大学专业时家人建议“女孩子还是当老师最好”,到职场上发现公司里虽然女同事居多,高管中却几乎都是男性的影子;从结婚后马上被全家人催生,到因为家里老人无法带孩子,顺理成章就辞了职成为全职母亲……

这是三十六岁平凡女性金智英前半生的故事,却也可能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本书是亚洲10年来少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在韩国销量突破100万册。被韩国书店联合会评选为2017年最佳小说,作者赵南柱被授予“年度作家”殊荣。有读者说“这不是一本小说,这是我的人生报告书”。通过这位普通韩国女性的人生境遇,很多人中国女性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日] 山本文绪

南海出版公司

2012年7月

涡虫,是生长在溪流里石头下的黑色蠕虫,将它从中切开,失去的一半会再长回来,变成两只完整的个体。山本文绪所著的小说《涡虫》中,有位主角就是一名因病失去乳房的年轻女性。她总是说,希望下辈子能够当一只什么都不用想的涡虫。

在社会的边缘活著,怀抱着面对人群时无以名状的疏远心情,小说中的五篇故事使用了非常生活化的情节与直白的语气,刻画着一种与现实世界彻底断裂的疏离心情。如同我们生存的世界,忧郁而残酷的事件总是躲在生存的细节中不断来袭,山本文绪不呐喊、不控诉,轻描淡写的笔触,反而让残酷无情的现实变得真实而巨大。(引自五月天阿信读后感)

2001年,日本作家山本文绪的《涡虫》获第124届直木奖。《涡虫》以直白手法,写下五个想逃避现实的平凡女子的故事。 故事集中的五个故事有着内在的逻辑:五个故事,五种困境。身体的病痛、婚姻的破灭、婚姻中的危机、恋爱的权衡以及获取自由后难以承担的孤独。任何困境都有出口,身心的伤痛也会自愈,只看自己是否想真正走出。每一个故事,主人翁都面临选择,站起来重来抑或耽溺伤痛。四位女子都选择逃避,伤痛是最好的借口。正如《不在别处就在这里》所预示的那样,当逃避妥协到无路可走时,也就只能在这里了。最后连挣扎、犹豫都会忘记,最终自己会变成自己曾经多么讨厌的那个人吧。

对于人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直面吧。最后一个故事,男主人公即便被妻子抛弃,即便孤独,但他毕竟担当了自己的人生,哪怕在一隅立足,总算安定了自己。佳境之前,是险道。能实现内心的自在安稳,需要担当。每一次生活的裂缝,都是阳光照耀进来的机会,逃避这些裂缝,就是逃避面对自己的机会。每天好起来一点点,像涡虫那样自我修复、更新吧。没有过不去的现实困境,只有迈不过的心理门槛。(引自无何有豆瓣书评)

日本部分女性的境遇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对人群的疏离,独处和孤独的伴随,和现实生活的脱节,更多注重自己的内心,却走入一个心理困境。这难道不是现代社会一部分人的真实人生描绘吗?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亦舒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7月

这是一个通过靳东、马伊琍、雷佳音等主演的都市爱情电视剧让大众熟知的故事:故事主角子君,前半生顺风顺水,毕业恋爱结婚,做了十三年全职家庭主妇。三十五岁时却被一个平凡女子夺走丈夫。没有工作、失去家庭和子女,子君的人生不得不重新开始,重新工作、重新生活、重新恋爱……最终重获新生。 这一切也正如作者亦舒所说:“我们失去一些,也会得到一些,上帝是公平的。”

《我的前半生》是亦舒的代表作,亦舒是华语世界独具影响力作家,与倪匡、金庸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至今已出版300余部作品。她擅长以简练文笔书写动人故事,开启了现代女性独立爱情观与价值观,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女性。

“小说《我的前半生》是在女性自由和解放的主题上对鲁迅《伤逝》的续写,改写了《伤逝》中子君的悲剧套路;亦舒借《我的前半生》探讨的是‘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 。如果说,20世纪20年代子君和涓生的悲剧主要是经济的原因,那么,80年代生活富足的子君和涓生,他们的婚姻生活一样出了问题。亦舒着重于离婚后子君的形象塑造,也就是现代女性面对婚姻变故后的精神重建。”

这是一部分中国新女性,在经济相对独立之后,面临了新的人生问题。如何面对婚姻变故后的精神重建?当代中国,婚姻咨询,出轨经济学,已然成为了一门显学。解决方案越多,是不是反而证明问题层出不穷?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格十三

东方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是百万粉丝公众号“格十三”创始人张蓓的公号文章结集。格十三专注中年女性心理与生活探讨,文风独到,视角犀利。她创作过数十篇百万+爆文,170余篇推文突破十万+,全媒体阅读量超千万,引发全网共鸣,被读者称为“中年妇女代言人”“中年挚友,人间指南”。全书从家庭(“给我一个中年妇女,我可以撬起地球”)、婚姻(“你看天边那朵云,像不像我配偶”)、孩子(“中年妇女优秀不优秀,主要看娃”)、成长(“别得罪中年妇女,她们狠起来什么都学”)四个方面描绘出一幅幅中年女性的自画像。从女性内心世界的百转千回,到夫妻婚姻中的嬉笑怒骂,再到家庭教育中的喜怒哀乐,作者写下的不仅是自己的成长,也是同时代中年女性的共同认知。是吐槽,也是自嘲;是埋怨,也是自勉。笑过之后,坦然面对生活,见识到中年的妙趣,拥有了不起的自己。

“父母不再年轻,孩子有了更多需求,夫妻聚少离多,朋友越来越远,职场上再无路可逃……这是中年人的担当,是中年人的烟火气,也是中年人的独享,他们包揽了所有最现实、最直白的话题:家庭、婚姻、教育、赡养、职场、消费、人脉……并砥柱中流。

格十三的公号我基本每篇都看,她最擅长的便是将这种烟火气,化作幽默犀利的趣谈。她的文字以中年女性的视角,审视中年人的生活实景,放大一地鸡毛中最具情绪化的爆点,点燃只有同类们才懂的生活情趣,也将那些陷入中年泥潭的中年女性们拉出困境,一起情绪崩溃,一起哈哈哈哈。”

生活是否无趣,不置可否,不过中年生活应是有趣的才对。(以上引自穆离的豆瓣书评)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阿富汗] 法齐娅·库菲(Fawzia Koofi)

中信出版社

2018年10月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长,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

她有一个“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丈夫和一段凄美至极的爱情。她代表阿富汗最贫穷地区的利益,代表正义的力量,她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留下一封信:如果她不在了,女儿们要怎样面对生活。请不要悲伤,你们要从中汲取,犹存的力量。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悲痛的情节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她说,痛失亲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难忍受的痛苦之一。但是,

失去所爱的人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够例外。

相比较阿富汗女性的地位,大多数人都应该感到庆幸。看到别人在困境中的抗争,再反观自身,或许能从中激发出一种力量。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米歇尔·奥巴马 胡晓凯闫洁译

天地出版社

2019年1月

这是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亲笔自传,全球已经销售了1600万册,深受全球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欢迎。

很多人会以为米歇尔出身名门或者家庭富有,实际上,她来自芝加哥南城一个普通的黑人家庭。是什么成就了米歇尔?让她从普通的家庭走入常春藤名校,进入最有名的律师事务所,然后成为第一夫人?在《成为》一书里,她用质朴流畅的文字,真诚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从芝加哥到白宫,一路勇敢追随自己的内心,活出精彩的自我。

这本书畅销的原因,不是因为米歇尔的政治人物身份,更多是因为这本书的精彩内容:第一部分“成为我(Becoming me)”,米歇尔坦诚面对自己的成长历程:出生在普通家庭却考入普林斯顿,又进入哈佛法学院,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身为一个黑人女孩,一步一步走来多么不容易,不是因为自己有多聪明,更多是因为不服输,想要证明自己,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更好前行。

第二部分“成为我们(Becomingus)”:米歇尔更是直面与奥巴马的感情和婚姻生活:奥巴马和她是在律所认识,只是她带的一个实习生。两个人的相恋、结婚、生子其实都不那么顺利,两个女儿都是试管婴儿,结婚后他们俩人也去看过心理医生,怎么面对“丧偶式育儿时刻”,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米歇尔一一道来,如何成为更好的“我们”。

第三部分“成为更多(Becomingmore)”:米歇尔写了参与竞选总统的全过程以及成为第一夫人以后八年的白宫生活。她每时每刻都在思考自己作为第一夫人的职责,在白宫种菜,对普通人开放……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于特朗普的厌恶。

这是一本充满“女性力量之书”。从中也可以看到美国社会的大体状况,黑白分明的区域划分,穷富森然的生活区域,自身的阶层如何突破?米歇尔的人生道路不可复制,却给很多人带来了鼓舞、启迪和力量。

在这本书出版一周年之际,米歇尔为这本书设计了一个笔记本,她亲笔写序,希望让更多的读者也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故事。我们不必记住每一件事,但每一件我们铭记的事都有价值。目前,《成为》+笔记本套装,在各大平台已经有售。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郑克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11月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也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萨特的终身伴侣,他们虽然共同生活了50年,却没有结婚,因为“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信念行事,认可这种非正式的婚姻状态,是合乎道德的”(《波伏娃自传》)。《第二性》是西蒙娜・德・波伏娃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

“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的“圣经”,是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这本有点偏理论的女性圣经,值得每位女性阅读。如果你对自身的存在都缺乏必要的思考,又如何在这个世界找到合适的位置呢?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王小波 著,新经典 出品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9月

生而为人,生命中不能缺少爱情。

很多女性将爱情视为生命,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也是这么认为的。这是王小波留给世人最全面的书信作品。书中完整收集王小波与李银河1977-1997年的来往信件,让我们见识到王小波在理性之外至情至性、热烈纯真的大男孩的一面,以及他们不畏世俗追求爱情的勇敢。这是一部情书集,更是跨越世纪,超越时间的爱情经典。相比小说和随笔的字斟酌句,这些不加掩饰、发于肺腑的信让我们读到了更为真实的王小波。写给爱人李银河的信看到了他的热烈纯真,写给朋友的信了解到了他对世事的感悟……文字集有趣、深情、思考于一身,让人动容。

浓烈的生命,拥有浓烈的感情。看看王小波的情书,或许能激起你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去勇敢追求属于你的爱情吧。

致敬女性!这10本书值得每一位女人阅读,受益颇深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6月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动容。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杨绛先生这样写道: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最美的妻、最才的女”,钱钟书和杨绛这对世纪伉俪,或许是很多人心目中爱情的理想模样,读这本书,感受时间的缓慢流动,感受沉痛的深情,感受什么是挚爱永恒,也能感受到平凡生活的伟大意义。

2016年,杨绛先生走完她105岁的生命历程,“我们仨”终于在另外一个世界团聚了。


从“醒来的女性”到“了不起的中年妇女”,

从“爱你就像爱生命”到“我们仨”,

从“第二性”到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份书单跨过了几个国家,跨越了一个世纪,

同时,又感觉是读过了很多女性的一生……


在这个来之不易的特殊的日子里,

祝普天下的女性,节日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