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梁山:一炮石破天惊与考古人的不了情

今天要讲的梁山,位于八百里秦川,并不是山东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当然八百里水泊梁山的壮丽景象早已不存,陕西的梁山亦经历了沧桑巨变。说陕西的梁山,很多朋友未必知道这么座山,它位于乾县北12华里,古代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唐代有名术士李淳风和袁天罡选定的风水宝地,据说当年李淳风作记号的发簪正好插在袁天罡的铜钱孔内,这种说法当然当不了真。

巍巍梁山:一炮石破天惊与考古人的不了情

说到这里,不知各位朋友想到什么地方没有,如果还没想到地,那就再提示一下,梁山安息着中国历史上的两位皇帝,还是一男一女夫妻俩。对了,这里就是有名的乾陵。梁山没有乾陵名气大,但这座山却的确不同寻常,远眺此山,梁山主峰和两座奶头山等,就像一尊惟妙惟肖的睡美人。

乾陵是唐十八陵当中唯一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在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想打开这座地下宝库,有人说里面随葬文物有700吨,还有的说500吨,对这个数字不要太在意,因为这仅仅是后人的推测说法。更是有人设想出了地宫内的所有陈设,不知乾陵寄托了多少人的梦想呢。

历史上打乾陵主意的,主要有黄巢、温韬、孙连仲等,这几人盗墓传说很邪乎,黄巢四十万大军没有找到陵墓在哪,五代时期的温韬一挖乾陵就风雨大作,一住手就雨过天晴,温韬这人曾经挖过唐太宗的昭陵,挖出来的宝贝里面居然没有王羲之真迹《兰亭序》,于是就有传说《兰亭序》没在昭陵,而是在乾陵里面。这陵墓自然是没法挖下去了。还有更邪乎的,民国时期孙连仲带领一团人挖乾陵,结果爆炸的黑气化为黑龙,一声吼七个山西人当场毙命,接着风沙走石,没几个活着回去的。

千多年来,虽然知道乾陵建在梁山,但一直没有找到墓道入口。1958年11月17日,因为修建西兰公路,当地农民在梁山放炮采石,没成想一炮不仅炸飞了石条,还炸出了一个方形洞口,这就是乾陵的墓道入口。汇报上去以后,当时有人主张挖掘乾陵,最后国务院没有同意,在这以后,又有多次关于挖掘乾陵的讨论,最后都因为意见不一致而作罢。

巍巍梁山:一炮石破天惊与考古人的不了情

在陕西方面,一直把没能挖掘乾陵视作很大遗憾的学者中,最有代表的是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石先生早年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工作,61岁时被陕西延揽回他的家乡陕西。石老曾是陕西考古所(现在的陕西考古研究院)的所长、陕西社科院副院长,曾主持发掘半坡遗址、山西下川遗址、陕西白家坡遗址、秦俑二期和陕西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掘,还是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过考古学终身成就奖。我闻道较晚,走上学术道路时石先生早已退休,2005年在一次会议上见到老先生,那次会议分别在西安和延安召开,在壶口瀑布和宝塔山和先生有过交谈,先生平易近人,为人和善,没有架子,当时先生80岁,爬宝塔山步履矫健,当时一位年轻的记者坐在地上叫累,石老则一点没有疲态。在延安会议发言时,先生又再一次谈到他的遗憾,就是没能发掘乾陵,他认为发掘乾陵的条件完全具备了,当时原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也在座,说他当时是不赞同石先生发掘乾陵的。

发掘乾陵,石先生这种看法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现在国家不主张挖掘帝王陵,即便可以发掘,石先生今年已经97岁高龄,也无法担此大任了。看到一个说法,说石老喜欢背个帆布包,里面装个多年的搪瓷缸,对这些细节,因为和石老接触少,我没有注意过。石老早已功成名就,他不需要再通过挖掘乾陵来提高自己名声,他念念不忘发掘乾陵,其实是出于一个考古人的事业追求。尽管现在的石老再也没有往日的睿智,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为中国考古事业奔走、呼号、思考,但他对考古的那份执着和情感必将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