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防范传染病 莫待疫情来临时

  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主任,他一直保持着抗疫“一级战备”的状态。从负责改造隔离病区,到确诊该院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再到复工后排查检测病毒抗体阳性者,在这四十多天,彭亮始终奋战在一线。

  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他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想回家拥抱一双小儿女。“当疫情袭来时,你才会感受到平静生活的美好。”彭亮说,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威胁从古至今一直存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要始终对传染病“警钟长鸣”、早做防范,莫待疫情袭来时才被动应战。

彭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主任、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重视防范传染病 莫待疫情来临时

彭亮

战“疫”第45天心语心愿: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威胁一直存在,人类要始终对传染病“警钟长鸣”、早做防范。

  动人一幕:两位父亲的沟通

  2月4日,在中山三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采访时,记者记录下彭亮和患者刘先生的对话。当这位37岁的父亲因思念独自在宾馆隔离的女儿而负疚落泪时,巡诊的彭亮马上以一位父亲的身份劝慰他:“我从疫情暴发到现在,也好多天见不到我女儿,她也不理我!生病不是你的错,我们一起战胜疾病好不好?”在他真挚又幽默的劝说中,患者终于破涕为笑。

  彭亮说的是大实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被列入省级定点收治医院的中山三院,于1月20日启动预案,果断关停病区,转移病人,将感染科四区改建为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两天之后,当发热的刘先生出现在发热门诊时,作为会诊专家组成员的彭亮敏锐地察觉到病情的可疑之处。

  “他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并不严重,甚至可以说很轻,但他的肺部CT显示病变比较严重,符合病毒性肺炎的表现。”彭亮将本打算第二天携全家回老家过年的刘先生留院进行隔离治疗。随后,刘先生通过核酸检测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成为中山三院收治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

  无法回家过年,对抗全然陌生的病毒,独自待在隔离病房里的患者往往心情烦躁、焦虑,甚至整夜睡不着觉。

  “我们经常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安慰他要乐观面对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彭亮说,对抗病毒,最终取决于患者的免疫力,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他会跟不好好休息的患者开玩笑:“我们一起过了年,照你现在的情况,再不配合治疗的话,得一起过情人节了!”2月7日,刘先生顺利出院,而彭亮也兑现承诺,和同事们一道亲自送他出院。

重视防范传染病 莫待疫情来临时

彭亮(左)和同事探讨患者病情。

  接受任务:改造隔离病区

  哪里有传染病疫情,哪里就有感染科医生的身影。17年前抗击SARS之战,还在读博士的彭亮很遗憾没能在一线参战。新冠肺炎疫情初起时,他便向医院递交请战书,想到武汉支援抗击疫情,但医院交给他一个同样艰巨的任务:改造天河院区的隔离病区。

  对抗传染病对病房设施的改造、病区人流的设置、医务人员的防护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我们在病区紧急加建了隔离门,严格培训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隔离门气密性是否能保证,每一个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动作是否正确,这些细节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春节前后,防护物资供应紧张,医院收到的个别防护服比较“脆弱”,一个动作过猛就有可能导致防护服撕裂,对医务人员的穿脱动作、医疗操作的要求更高,因此,彭亮变身“监工”,铁面无私。尽管那段时间他为此熬红了眼睛,但他觉得“值得”。

  不可轻敌:复工要重视隐患

  随着广州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从2月底开始,随着确诊、疑似病例逐渐出院,彭亮觉得身上的担子变轻了不少。目前,彭亮在发热门诊遇到一些在复工体检中查出新冠病毒抗体阳性的就诊者,有些人甚至自行乘坐公共交通到医院进行复查。

  “这是疫情防控的一大隐患。检出病毒抗体阳性说明这个人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彭亮说,单凭抗体检测阳性的结果,无法评估他现在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是否还具有传染性,仍需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放任这类人士自行就医,有可能导致疫情防控功亏一篑。他呼吁复工单位在组织大型体检时,应向疾控等部门报备,一旦有人查出抗体阳性,不可让其自行就医,而应通知疾控部门,有序组织赴医院排查就诊。

  全民战疫:防控要靠所有人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山三院向武汉派出四批共计174人的庞大医疗队,其中包括了13名感染科医务精英。在广州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也需要正常运转。过年期间,医院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安排其他科医生支援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

  “任何一场传染病的防控,都不能只靠医生,而要建立全民战线,包括相关的职能部门。每个普通人都是防守这条战线的守备军。”彭亮说,在医疗分战场上,感染科医生也不是孤军奋战。率先迎敌的是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放射科、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科,麻醉科、儿科、大内科、大外科紧随其后。随着大批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康复科、精神心理科等科室也加入了战斗。

  “这场疫病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或许会持续得更久远。”彭亮说,这场疫情留下很多启示,例如要重视对传染病的科学防控,尊重专业人士的预警等。

  “引发传染病的各类微生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远超过人类,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还会继续持续下去。”彭亮呼吁,我们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解决在传染病防控链条上不断涌现的新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