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推崇汉服阻力重重?

中国著名玄学大师无橙


汉初时,由于连年的兵荒马乱,汉高祖刘邦出行时连四匹同颜色的马都找不到,皇帝出行马车只能将就用不同颜色的马应付,大臣们出行都是用牛车。我去年到徐州历史博物馆去参观,看到汉代出土“金戈铁马”的兵器,看上像现在农民伯伯的锄头铁锹,并且大部分是铜器,铁器比较少,说明当时的生产条件是相当原始和落后的。

汉朝时衣服是上衣下裳,里面没有内裤的。汉初时,历史记载汉高祖刘邦两次羞儒,其中一次就是用“露下”。据说有一次儒生求官来见高祖,高祖非常厌倦儒生,就坐在蒲上,没有席地而坐(盘腿),而是叉开双腿故意“露下”,儒生一看跋腿就走。汉景帝时经济开始恢复,尽管庶民们穿的是上衣下裳,但是都是麻布所做。冬天庶民们穿的是狗皮、羊皮、猪皮做的上衣下裳;官吏和富商上衣下裳,夏天穿丝绸、细娟,冬天穿貂皮、兔皮,里面全部没有内裤的。

有内裤是在南北朝时,匈奴、鲜卑、羌、羯、柔然、等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他们都是骑着马进来的,当时已经有了马鞍。骑马光屁股不舒服,于是就在胯下兜一块布,长久以后变成了内裤。隋唐时期出现了一批“纨绔子弟”,就是用细绢做成了内裤,以炫耀自己的富裕。但是当时大部分人是没有内裤的,他们看见那些官吏和富商用细绢做成了“内裤”,认为用那么好的细绢遮住臭哄哄屁股太奢侈,于是汉语中“纨绔”有了准确的含义。

棉花是唐朝从西域引进来的,引进来的目的是为了观赏,不是用来纺纱织布的。在南宋后期,有少部分富商开始种植棉花用来织布。到了明初,朱元璋要求每家农户,在一块耕地上要有有一定数量的棉树。从那以后,大规模的棉布开始出现,不管庶民、官吏、富商都开始穿内裤,棉布衣服开始流行。所以说,我对现在提倡的汉服不敢恭维,到底汉代时大部分女子穿什么服装,应该说是一个问号!


牛头对上了马嘴


推崇的前提是推广。

我并不认为汉服群众有真正的在做“推广”,汉服所推广的圈子绝大多数都是以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学生为主,并没有真正的面向大众。我几乎没有见过有面向工人、农民进行汉服知识普及的活动。

当绝大多数大众并没有对汉服有基本的认知和认同的时候,小范围的汉服推广就会阻力重重。



或许有人认为汉服的推进是一个过程,应该先从年轻人开始,逐渐扩大到普罗大众,那么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一个购买力的问题,这一部分先被排除在在外的群众,实际上是最具购买力的。足够的购买力,才能让市场做大,市场做大,才能够真正的推广开来。



另有一点,汉服群体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各种歧视链条,对于推广汉服或者说传统服饰意见并不统一,尤其是对于改良汉服这一点争议很大。但事实就是,在一个已没有汉服土壤(无论你承不承认,宏观来看就是没有)的环境下 ,不进行改良,不向现代服饰靠拢,是很难普及开的。

当然你可以说这样的衣服是汉元素不是汉服,但是至少这是一条路,通过这一条路他们可以看到你们自己定义中的、“真正的”汉服。

自己的问题都没捋清楚,怎么能让人推崇呢。



再说一下汉服的定价与汉服商家的问题,汉服的定价极高的几家就不用说了,面向的对象也不是普通群众。我想说的是一些自称中高端的汉服商家对于汉服定价的垄断,这对汉服的推广是一种阻碍。当汉服便宜到夜市上在卖的时候,汉服才真正的推广开来,得到市场的肯定才是真正的推崇。

最后,部分汉服爱好者推广时夹带的私货比如帝制、男尊女卑等等内容恶臭难闻,避之不及,何况推崇。


凤妖


与其关注汉服推广难,还不如关注那些穿汉服的人。能不能靠点谱?虽然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但汉服代表的是古代,而且还要有和汉服匹配的素质素养。看看那些穿汉服的人,除了有点那个意思,其他的谈不上,甚至让人觉得难受,尤其那些男孩子,就跟人妖差不多,这样的人谁愿意接受?还是让穿的人提高自己的修养吧!别穿着汉服嘚瑟了。那是糟蹋汉服糟蹋文化。本来就阴盛阳衰。如果再出来一些没有男人味的男人。那可真是太恶心了。还是学学周边国家,人家是如何传承自己的传统的。别照猫画虎,画蛇添足。


与猫有缘


既然推崇汉服,就去了解汉服,穿一些花花绿绿的衣服,就说是汉服,自己还一付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冷态,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古装有古装的规制,既然推崇汉服,就好好的研究一下古装的规制、场合,比如说,你一职场人,穿一身皇后的拖地长裙,倒是保洁阿姨高兴😄,但不适合,对不?而且,你烫一头大波浪或一头五颜六色的头发,也不合适!再比如你汉服穿对了,你穿一双订制的大牌鞋,你觉得合适?

汉服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件衣服、一双鞋的事,它是全身上下的文化,要深入的去了解汉代的生活习性,结合现代的生活习惯,总结出一套东西来,分时间、地点、场合的去穿,这样才是弘扬了汉族文化,不要搞成东施效颦。


天边的玫瑰园


很简单,中国不同的朝代,汉服各式各样,不同身份的衣服又是各式各样,中间又有汉服传承断层,以至于我们应该穿什么身份的、什么样的衣服都不知道了,又没有权威专家指导。很多影视作品的衣服很好看,但是如果当模板,又未必对。

服装的快速推广,必然由国家倡导,例如中山装,旗袍,建国后的苏式服装,绿军装式服装,唐装,这些都是国家倡导或者领头推广的结果。一句话,汉服,国家还没有提倡。

再者,复兴汉服可不是一件小事啊,汉文化历来重视华夏衣冠,这是一件牵扯到社会文化变革的大事件。现在搞文化或者社会变革方面的,在其位的那些明公,多是裱糊匠,如果说这间大厦该立一根柱子了,或者拆一根柱子了,那是没人敢说也没人会做的。

我认为,复兴汉服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56个民族,55个有民族服装,日本、韩国也有民族服装。日本人上班也穿西装,但是路上逛街也随处可见穿和服的,中国人也可以这样啊。等到哪天我们穿汉服出门逛街,大家习以为常,不会多看一眼的时候,就是汉服复兴的时候了。


民智则国强


其实中国人服装复古的话,男穿长袍马褂最合适,女穿旗袍,这个就是国服,它有文化传承没有断代,什么汉服,唐装千年前的东西有文化断代,缺少向近代传承演变的过程,所以怎么弄都不三不四的不像回事儿,比方说男士理个寸头穿个长袍马褂那看着就对劲,如果穿个汉服那就不搭配,汉服只能挽个发髻才对,这对现代男士来说是不可能的,但穿长袍马褂来说就可以,看着好看,想想民国时的都市男士长袍马褂、礼帽、皮鞋、风头、围脖多帅多有风度啊是不是?里面也可以西装革履,继传统又现代多好,再说女装旗袍,现在已经可以设计出适合各种场合,阶层穿着的礼服了,也非常养眼继传统又时尚不是吗?其实,问题就出在,现在大汉族主义的面子下不来,轻视晚清民国的文化传承,总想来个和汉字儿沾边儿的,其实中国人应该务实一点,现成的国装就有,真正应该推广的正是这个。可就看不上,非要去折腾汉服、唐装,破底新帮根本就拉不到一起嘛,费上脑子瞎折腾,没下场。


同心同德5810442582


我觉得,社会时代发展,穿什么都是你的爱好,从古代服装中获得灵感,来提升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物质享受是没有错的。不光是汉服,唐装,旗袍等。这些都很优秀,这些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不要过度去神化,去推崇某一个服装。在我看来,那样已经不是喜欢了,而是一种满足自我虚荣心的盲目选择!至于日本等其他国家,大家可能看到的就是那一种,是因为它们历史文化短[捂脸][捂脸]。我们有这么久的历史,各种风格的服饰自然很多。说白了,衣服只是外在的……只是工具,你要硬把它扯上什么信仰啥的,没必要我觉得的。实用,舒适,才是人们创造衣服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的美观大方是其附加价值。



謝謝你曾愛過我


汉族不需要服装来表达,我们汉族有13亿人口,只要还用称呼长辈的都算被汉族同化,例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使用的汉字也是,汉族人传承下来的文字,汉族是一个比大和民族很可怕的民族,早期日本就是学习了汉族文化回去发展起来的,汉族至今都是快速学习融合的一个民族,如果真的让这头狮子醒过来,13亿人口的军国主义者,请问哪个国家受得了我们的侵略?汉族一直都是在走侵略路线,秦朝叫做华夏族,也是现在的汉族,分分合合都在延续这华夏族的规则,这就是汉族!而民族主义本身排外,我们汉族也是排外,我作为客家人,很明显的感觉到,汉族包含着时间各地使用方言的人口集中地,除非不用汉语不用汉字不用称呼来对待长辈才不算汉人!


混剪之王


现在所谓的汉服就是一群脑残年轻人们看着脑残古装剧。幻想着自己是里面的仙女或者仙哥!就依样画葫芦的胡乱设计汉服,咋好看咋搞!没有格式,样式,质量参差不齐!简直就是一群没有气质意识的妖魔鬼怪!看看日本的和服!大方,得体,简约!充满知性美,和温柔!再看看这群妖魔鬼怪弄的汉服!鲜艳,华丽,复杂,臃肿,质量差。有些甚至不合身。


键盘猪猪侠


汉服是很漂亮,太过于书生气,对于国家的崛起来说比未必有好处。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说过,诗歌和画笔不能保卫国家。唯美的东西是很美,但是容易浸淫在里面不能自拔。应该是国家强盛之后的一种自然表现。而目前,国家是在复兴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解放。我倒是觉得国家应该推崇有尚武精神的装束。而不应该过早的进入到这种繁文缛节的自我陶醉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