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智慧真的深邃

相信許多朋友都聽家裡的長輩說過許多傳統習俗,而在和長輩吃飯時,他們說的最多的應該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些成語。那麼這些古時流傳下來的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我們直到今天還在說這些古人流傳下來的話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我們中國的“餐桌禮儀”。

為什麼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智慧真的深邃

首先“菜不擺三”的意思是我們在招待客人時不能只上三道菜,原因是三同“散”諧音,會讓人覺得主人不歡迎賓客,希望他們快快散去這種感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時祭祀一般都是用豬牛羊三種牲口,就是所謂的太牢之禮,上三道菜會讓人覺得是在祭祀,是很不尊重賓客的表現。

為什麼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智慧真的深邃

而筷不成五的意思是筷子不能隨意擺放,要按順序擺放好。許多人通過字面意思把這句話理解為筷子不擺五支,其實真正的意思是筷子不能出現單支的,如果有一個客人只有一支筷子,說明主人準備不周,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而且古人云“三長兩短”,所以把單數五視為不利己的象徵。

為什麼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智慧真的深邃

最後一個“席不成六”的意思是不能六個人坐一桌吃飯,古人使用的飯桌一般都是長條形的,如果坐六個人,那就是短邊各坐一人,長邊坐兩人。這就會形成一個趴著的烏龜形狀的格局,是很不雅的,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後來的人們多用圓桌作為飯桌,而且一般是十人桌,也是不坐六個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