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碎語(101)


流年碎語(101)


中國音樂創作有沒有毛病?有什麼毛病?作為一個寫歌人,我常常在拷問自己。假若我們真有三省吾身的自覺、有不怕丟醜的襟懷、有刮骨療毒的勇氣,那麼,創作上的不足,是顯而易見、隨處可見的。

以下所列,我覺得就是包括自己在內的很多中國音樂人,在創作中常犯的三種毛病(雖然毛病還遠不止於此):

一是廉價的讚美。這類歌曲,見風使舵,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有口無心,胡編亂造,投機取巧,吹牛不打草稿,拍馬不假思索,抬轎不知疲倦,捧腳不知害臊,跪舔不知臉紅,肉麻不知羞恥。這樣的歌曲,有可能閃亮登場,也有可能霸屏一時,甚至家喻戶曉,但隨著時過境遷,註定是曇花一現,遲早成為垃圾,被歲月拋棄,連招呼都不會打。

二是膚淺的熱鬧。這類歌曲,無特質、無個性、無深意,大多是奉旨而寫、應時而寫、為活動而寫、為晚會而寫、為節慶而寫、為營造氛圍而寫、為門面排場而寫、為完成任務而寫,甚至只是為錢而寫。這樣的歌曲,思想上空洞無物,藝術上粗製濫造,一旦沒有強勢媒體的硬性推廣,其影響力也就戛然歇菜了。

三是無病的呻吟。這類歌曲,看似很有個性,實則小家子氣;看似超脫純粹,實則兜售隱私;看似情真意切,實則矯揉造作;看似很接地氣,實則俗不可耐;看似新穎出彩,實則老生常談;看似獨樹一幟,實則千篇一律。這樣的歌曲,總是在愛呀恨呀裡陶醉,總是在生呀死呀裡打轉,總是在哥呀妹呀裡死纏,總是在爹呀媽呀裡矯情,總是在痛呀苦呀裡賣弄,總是在山呀水呀裡自嗨,總是在風呀雨呀裡意淫。當人們聽多了,耳朵出現了繭子,樂音終究也就變成噪音了。

流年碎語(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