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从成吉思汗到拿破仑,军事历史的车轮无疑在滚滚向前,各种军事战略和斗争席卷全球,伟大的旗手都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成为舵手,而作为军事战略家,二十几岁就能驰骋沙场的人,屈指可数。

他是文明世界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身为一名杰出的战略家,麾下战士甘愿为其奔赴沙场,慷慨赴死。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希腊这个国家焕发荣光,他就是文明世界的亚历山大大帝。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25岁的亚历山大大帝

军事领域成就卓著,这位卓越的军事领袖又准备将战火烧到何方?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疆域版图已经涵盖了大半个世界,但这只是开始,志在扩张更多帝国版图的迫切之心,使亚历山大大帝将眼光,投在了下一个被占领地之上的印度。而阻止这位希腊领袖的,是两条大河和75万的印度士兵。

几百年间,这两股势力厮杀不断,此次希腊士兵人数仅为对方的一半有余。然而就在那年十月,这位25岁的指挥官,赢得了胜利并刷新了历史。这次胜利的原因归功于这位25岁的指挥官的战略才能,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从那次战役以后,他就开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中世纪的战神

亚历山大大帝气场强大,英俊、肌肉发达且体型健壮,他极具魅力享有战士们的极大崇敬。不足五年,他就在希腊实施了一项重要的战略计划,入侵波斯并摧毁了波斯帝国。这五年时间,他成功镇压了国内和自己心不齐的势力,并在埃尔比勒平原(伊拉克)发起了致命一击消灭了最后的波斯军队,之后这位亚历山大大帝终于成为了波斯帝国的霸主。

有人说,亚历山大的血统成就了其辉煌的成就,这些人认为其父的血统开始于赫拉克勒斯,母亲是阿喀琉斯族血统。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帝国以希腊为起点,延伸到了埃及和如今的阿富汗地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但他对权力和荣耀的胃口并不止于此,在波斯战败五年以后,亚历山大再次寻找自己的敌手。他和3.2万名久经沙场的士兵,盘踞在印度河岸边,为占领下一块领地印度蓄势待发。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波斯版图

从波斯到印度,要想挥师东征,亚历山大大帝将面临怎样的困难?

从地理位置和战略上来说,想要攻击印度必然需要先横渡两大河流,印度河和许达斯佩斯河。对于大部分敌人来说,河流是天然屏障,非常难以进攻,但是亚历山大是一个例外,他的远见和计划极为著名。

几年前,他从叙利亚沿着海域地区,调遣造船工人制造船只,用来供应军队横渡印度河。一旦亚历山大军队横渡印度河,他必须与太克西拉统治者抗衡。太克西拉是位于两大河之间的一个国家,太克西拉王面临着两个选择,他要么选择奋起抵抗,结果是全城沦陷,并且自身可能丧命,亚历山大曾经威胁过反对自己人的下场,他们会被慢慢地在公众场所被折磨致死,而另一个选择则是将城池拱手相让。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当时波斯国的礼仪

太克西拉王选择了后者,他明智地选择了放弃反抗,在亚历山大大军横渡印度河以后,并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塔克尔希,作为攻占印度的作战基地。

在抵达越过第二条河以后,还有另外一个障碍,许达斯佩斯河,那条河流有差不多100英里宽,而亚历山大也早就预料到了渡河的困难性。

士兵无法将整艘船从印度河运往许达佩斯河,因此他们将船拆卸零件并且拖着向前前进。当你即将到达河流的时候,就可以提前数天将其组装起来。亚历山大花了2个月的时间,到达了许达斯佩斯河。他带着2.3万名步兵和9千名骑兵,强行渡河。

其实,这些人一开始就跟着亚历山大,他们被亚历山大的个人魅力和荣耀追求深深吸引,他们为荣誉和个人荣誉而战。我想,在他们这些人的眼里,其实并不向往什么财富,只是一种作为战士的荣耀罢了。

想要征服印度,就必须打败其军队,而他这次进攻的对象,则是一个非常骁勇的战士,印度国王冈多法勒斯。冈多法勒斯大王是几世兵王的后代,身高6英尺,在公元前四世纪堪称巨人。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征战印度

亚历山大根据以往的经验,他首先可以利用外交征服对方,他派人前往并邀请冈多法勒斯希望可以与其会晤,他希望可以避免战争,而条件就是给他贡税并且从帝王的位子下下野。

而冈多法勒斯不仅仅拒绝其要求,他实际上挑衅亚历山大大帝并且主动发动战争。他用一句话来回复派往自己国家的使者:我会和你在战场上会面,但并不是现在。

冈多法勒斯准备保卫王国,他不惜一切代价,希望与亚历山大决一雌雄。他统领了3万的步兵、2千的骑兵,还有300多的战车,另外,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是亚历山大从未见过的,那就是战象,他圈养了200多头的战象,未雨绸缪。

大象在印度军队中,是比较高级的战争工具,就和冷兵器时代的火炮差不多,一出现就会令敌人闻风丧胆。训练一头大象需要花费10年的时间,这些动物比较好驯化,叫它们的名字并吹口哨,立即就可以反应过来,并且他们还可以战斗。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波斯国王

想象一下,冈多法勒斯远远站在许达佩斯河的对岸,准备应对亚历山大渡河的军队。在西岸是亚历山大的军队,而东岸则是冈多法勒斯,中间横亘着这条非常宽阔且比较深的河流。

亚历山大面临巨大挑战,如何让这些士兵跨过这条天然的军事堡垒,还可以继续保存着攻击力呢?

一场猫和老鼠的军事游戏即将上演,在怀疑和掩饰下,亚历山大开始向后勤订购粮食。采取这个行动的初衷,其实是从心理战的角度考虑的,在当时正值夏初。如果你可以觉得他们无意渡河,直到河流变缓水深开始变浅的时候,可能就是渡河的最佳时机。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战象对决

冈多法勒斯确信,在下个季节之前,渡河是不可能的,理由很简单,亚历山大并不是傻子,他不会让自己的士兵无端丧命,而此时的亚历山大却动员士兵并且鼓舞士气。

第二个疑兵之计,就是转移军队,转移的对象多数是骑兵且有少量步兵。亚历山大带领着他们沿河行进,从河的上游到下游,在从下游到上游,说白了,这种战术其实就是疑兵之计。而这就会给冈多法勒斯一个错觉,敌军正在找地方渡河,而他们最终停留的地方就会成为渡河的地点,而冈多法勒斯就可以守株待兔。

冈多法勒斯用所有兵力,跟随亚历山大部队的动向,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周多时间。亚历山大经常回到兵营,而此时的冈多法勒斯的战术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他觉得没有必要把全部兵力用来折腾,所以他放弃了跟踪。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亚历山大势力范围

这正中亚历山大下怀,鱼儿终于上钩了。接下来他指挥士兵,发起这场精心策划的战役的第二步,他们的任务是每晚点燃火把制造噪音,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很显然,这是为了让敌军适应对岸的噪音。这样的结果就是,对岸的敌人不会在战略上过度重视,实际上他是在降低对方的焦虑感和警惕性。

最终两个月之后在一天晚上,因为有黑夜的掩护,亚历山大率领一支小分队从兵营出发,因为很早就适应了,冈多法勒斯并没有察觉。

亚历山大其实并没有打算等待到下一个季节,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渡河时不惊动印度人而使用的障眼法,由此,亚历山大抢占了战略先机,并且,亚历山大早就选择了渡河地点,并没有把这个情报泄露出去。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326年午夜,他带着军队沿岸上行17英里,这就是横渡大河的地点。亚历山大的部队是一架运作精良经验丰富的战争机器,近十年间他们在每一次的战斗中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是对岸的冈多法勒斯坚信,当亚历山大强渡大河时,他仍旧会及时发现,然后挫败对方的阴谋将其一举歼灭,但他被欺骗了。亚历山大的1万名希腊步兵和6千骑兵以及1千名弓箭手全部跳入河中,当时下着暴雨,几乎什么都看不清。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冈多法勒斯大王

战略性失误差点葬送好局,而到底是什么让局势峰回路转,亚历山大破印军?

马匹要么跟着士兵游泳,要么被士兵用缰绳牵引前行,当时正是夜晚,晚上渡河其实非常困难。他们穿过河流以后,登上了河对岸的一个小岛并且隐藏在那里,敌人就看不见他们。但是亚历山大却发现,那里并不是河对岸,而是河中岛,穿过小岛以后,他们继续泅渡,但是,想什么来什么,在从第一个小岛穿过以后,他们进入水中又发现了第二个小岛。

亚历山大当时犯了一个错误,当他侦查渡河地点的时候,没有派侦察兵一路相随,这是看到河对面有一个岛极其后面的对岸,就得出了结论。结果,他们又冷又饿全身湿透,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先前泅渡,终于在黎明之前强渡了印度河。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许达斯佩斯河战役

而亚历山大的另外一步棋,则拯救了他们。他把自己的部队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渡河,一部分作为佯攻,吸引冈多法勒斯的兵力,当渡河以后,两面夹击,则就会大获全胜。而冈多法勒斯则派遣了一个小部队,应对渡河的希腊人,他让主力部队按兵不动,认为希腊主力仍旧在河流对面,这犯了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

这是史上最严酷的一次战斗,战争的结果是,印度大败,1000多人被亚历山大的部队残忍屠杀。

结束语

25岁就横扫世界,亚历山大大帝这三点成为他名垂青史的不二法门

波斯伟大舵手亚历山大大帝

在许达佩斯河战役中,亚历山大彰显其卓越的战术,获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最终印度国王臣服于这位被拿破仑称之为“夺人眼球的战轮”的亚历山大大帝之下。

综合来看,亚历山大大帝在对印战争中的战略性失误本会成为自己荣耀一生的滑铁卢,但是最终却达到了战略目的,一举打败了印度冈多法勒斯王朝。综合来看,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波斯舵手起码拥有三点,可以让他纵然身陷囹圄也会转败为胜。

  • 强大的军事预判能力。一个伟大军事家没有战略预判能力,无疑将会葬送大好局面,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预判能力可谓无人能及,他在许达佩斯河战役开始之初,就把兵力一分为二,这种战略预判,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从结果来看,无疑成为“佯攻”的利刃,顺利帮助自己脱困
  • 深刻的心理推断能力。在很多军事领袖的眼里,沙盘推演无疑是认识战争变化最好的方法,他会从心理上揣摩对手,对战役的各种可能性做出自己的预判,许达佩斯河战役的胜利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 过硬的的军事战斗素质。在春天泅渡湍急的印度河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行动,但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做了,如果这些士兵没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恐怕还没有到达第一个小岛,就会葬身河水。优秀的单兵作战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同样给对印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