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

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是指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及澳門象徵之一——東望洋燈塔所遭遇的景觀保育危機,亦是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正遭受的其中一個威脅。2005年,東望洋燈塔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年澳門特區政府廢止《外港及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南灣重整細則章程》兩項對當地世界遺產有保護作用的訓令,將東望洋山周邊範圍列為可任意開發的土地,批准在東望洋燈塔周邊興建會造成景觀破壞的高樓,部分工程在建成後的高度甚至會遠高於東望洋山,動搖燈塔的世遺地位。事件引起各界關注,有民間團體開展一系列活動以阻止東望洋山周邊的超高樓工程。截至2018年,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大樓(中聯辦大樓)已建造完畢外,其他具有爭議的工程不是處於計劃階段中、興建中就是被擱置。


澳門政府在相關議題的處理手法備受批評,事件亦引起聯合國教文科組織世遺委員會關注以及介入調查,並且對澳門當局作出警告,亦有民間聲音批評中聯辦帶頭破壞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澳門居民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包括中聯辦大樓在內的相關工程破壞世界遺產東望洋燈塔的景觀,教科文組織隨後向澳門政府發出警告,前澳門特首何厚鏵後來簽署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俗稱“限高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周邊興建的樓宇的高度,然而與《外港及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南灣重整細則章程》被特區政府廢除前的澳葡時期比較,高度限制實際上在澳門迴歸後被全面放寬,被批評以限高為名,實際上是大幅度放寬了燈塔範圍內2.8平方千米樓宇高度,以過半限高區面積掩護近半75米高度以上限高區。另外,儘管中聯辦在抗議聲音下作出讓步,將原計劃的99.9米降至88米,然而燈塔的景觀在客觀結果下同樣被嚴重破壞(根據“限高批示”,中聯辦大樓所在位置的限高為90米),也導致地產發展商跟隨和仿效。

澳門在經濟高速發展和房地產市場熾熱下,大量新興建的樓宇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世遺景點的環境與景觀。現時松山上的東望洋燈塔已被山下多座高樓包圍,若未來各種未建成的高樓項目被完成,東望洋燈塔的景觀將會進一步受到破壞。與澳門以外不少採取限制景區建築物高度,以保育景區的原始景觀風貌的景區相比,屢次製造超高樓問題的澳門政府被批評反之而行,違反市民保護世遺景觀的期望,以及讓坊間質疑澳門文化局因害怕權貴而不敢發聲。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陳明和澳門大學教授餘永逸評論,東望洋燈塔的案例證明了澳門政府忽視了在城市規劃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