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調整助農食企業應變

在這場疫情中,食品農業企業產業鏈受到衝擊。根據諮詢機構貝恩公司發佈的報告,企業應面對短、中、長期進行主動調整,適應市場變化。

短期內,企業應儘早恢復生產,保障安全供應,止損增效,渡過難關。根據各地疫情防控情況以及政策規定,貝恩公司建議食品農業相關企業儘快分批逐步復工。同時,在公司內嚴格落實“洗消—防護—隔離觀察”等系列檢疫防控舉措,確保不發生二次“地震”。

同時,建議企業重新審視現金財務狀況,積極考慮節流舉措,例如調整短期投資擴產節奏,利用近期的業務淡季進行成本梳理,尋找降本空間等。此外,企業可以針對疫情作出最壞打算,提早佈局融資計劃,留足過冬現金儲備。

看向中期,企業應從總體目標和願景出發,明確未來戰略發展方向,識別核心能力缺口,權衡自建與併購的投資組合,並在整體戰略指導下合理地將有限資源部署在最關鍵的地方,避免因小失大和盲目擴張。

同時,企業應緊跟市場動態,迅速發掘整合機遇。歷史經驗表明,整合度高的企業不僅能對價格有更強的掌控力,減緩價格波動帶來的衝擊,也更能加強質量掌控力,減少相應風險。企業一方面可緊密關注市場中競爭者的動態,及時發現因疫情等影響而遭遇短期現金流困境的優質資產;另一方面,積極尋找上下游整合/合作的機遇,建立應對下游需求波動的“蓄水池”。

就長期而言,農食企業應借力科技,建立食品安全差異化競爭優勢。在未來,隨著監管體系的強化,產業鏈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的企業將被逐步淘汰,消費者也會更傾向於選擇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品牌產品。因此,貝恩建議企業順勢而為,將食品安全、檢疫、防控作為投資重點方向(例如食品溯源系統),並在下游建立相應的品牌差異化認知。

同時,調整產品組合,增強抗風險能力。企業應更加重視風險管理,構建多元化的產品組合(例如不同種畜禽的長短出欄週期相結合)。與此同時,企業也需注意產品組合之間的協同與聯動性,儘量選擇與企業核心能力較為相符的領域,避免失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