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1898-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国共和谈时,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的秘书。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小说多种,后潜心于诗词及书法。是近代书坛“二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之一。著有《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玄隐庐诗》等。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是公认的书法名家。坊间论及潘书,多言他是“二王书风的积极追慕者”。潘伯鹰的行草书浏丽健劲、潇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之法,可以说颇有二王风致;但其正书大楷则显露出了他关于碑帖并行的书学主张,擘窠大字偶有露锋者,仍显古拙质朴,雄浑有北碑风貌。潘伯鹰曾有诗自言:“我曾祖习《龙藏寺》,因识河南所结字”(《奉赠沈参议》),正是由于他长期浸淫魏隋碑书,而生发联系到褚字放大了王右军书中隶味的特点,以致于后来长期宗褚,曾苦临过褚遂良早期的《伊阙佛龛碑》及《孟法师碑》。当然,对于褚遂良的书法,潘伯鹰只是通过临习而达到从字中领悟其内在功力的效果,并非流于表面书势和体态的模仿,故而能入更能出,诚如谢稚柳评价的那样:“师法河南,取其绰约,而舍其妩媚”。其实,潘伯鹰作为文坛的多面手,一直强调学书既要勤练而非勤言,更强调书法要求“字外精神”,这些说法大多见于他的《中国的书法》和《中国书法简论》两种著作中,早已被好书、识书者奉为圭臬。

《大字阴符经》传为唐·褚遂良书,楷书真迹,九十六行,四百六十一字。昔人评此贴“笔力雄瞻,气势古淡”。潘氏学褚功夫极深,穷源竟委,遍临褚遂良诸贴。其所临《阴符经》形神兼备,深得其神理。此是其临写的第九通,在忠实原作的前提下,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因此较原贴更加平易近人,并揭示了褚书的特点、规律,为后学示范了临写的途径,真可谓是金针度人。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潘伯鹰楷书临《阴符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