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沈從文《邊城》的滴感

文 /語言文韻

讀沈從文《邊城》的滴感

沈從文的《邊城》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小說,曾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是一部不朽的著作。《邊城》寄託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小說。

讀沈從文《邊城》的滴感

沈從文的《邊城》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現沈從文先生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的衝突的思考與隱憂。翠翠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湘西文化女神,爺爺是個閱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徵。翠翠愛情的美滿,既是翠翠個人的成人儀式,也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讀沈從文《邊城》的滴感

《邊城》展示給大家的是湘西和諧的生命形態。沈從文生於湘西,長於湘西,他與湘西有割不斷的血肉親情。湘西這塊古老的土地給予沈從文很多的靈感,他把湘西的人和事,詳細的風俗人情,湘西的社會環境用筆描繪出來,繪成一幅獨特、優美的畫卷。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山綠水相環繞的人間美景躍然紙上。

讀沈從文《邊城》的滴感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裡:天保和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

讀沈從文《邊城》的滴感

這不能不使讀者陷入無邊的悵惘。論及作品時,作者自己說:“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因之樸素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故事中充滿了五月中的斜風細雨,以及六月中夏雨欲來時悶人的熱和悶熱中的寂寞。”沐浴著溼潤與和諧的水邊小城,蓬勃著人性的率真與善良。“文明”社會古舊的禮法與習俗在自然人性面前難以施威。然而,當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都順乎自然向前發展時,卻有著這樣那樣的陰差陽錯與偶然。因此,小說容納了現在和過去,生存和死亡,恆久與變動,天意與人為等諸種命題,籠罩在整部小說之上的是一種無奈的命運感。

讀沈從文《邊城》的滴感

《邊城》是作者努力建構的充滿自然人性與牧歌情調的世外桃源。寧靜和諧的社會環境與淳樸善良的民風,隨著現代文明已滲透進邊緣偏僻的湘西,它將難以維繫。沈從文所能做到的不過是在文學作品中構建一座供奉人性的小廟,讓讀者明白世外桃源並不是沒有的。在這裡,沈從文創造出閃耀著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既體現著人性中莊嚴、健康、美麗、虔誠的一面,也同時反映了作家身上的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式的情懷。

讀沈從文《邊城》的滴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