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银行越来越不好干了?

龙锦年情感专场


1、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之间的竞争在加剧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被大家经常声讨的行业,为何?因为银行一度9成的利润都是来自于息差,说白了就是垄断利润,大家常说的躺赢,随便谁都能赚钱。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已经出现了松动,有些小银行凭着政策优势,不断扩展和蚕食大银行的利润,因此银行工作人员无论是拉存款还是房贷款也慢慢有了指标和压力,好多人也要背着指标干活,完不成的话是要扣钱的。

2、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的工作效率快速提升

10年前的时候,银行还经常排大队呢,现在呢?别说中午午休了,很多网点周末都正常休息了,因为电子支付的大发展,银行很多人工业务都取消了,完全被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技术、人工智能替代,导致部分银行过去人手紧张加班加点的局面大为改观,如此一来,银行也出现了经常裁员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为了保住饭碗,努力工作也是常情啊。

3、普惠金融的大发展、证券市场的大发展,传统金融机构面临讨战

过去十多年来,小额贷款机构、p2p,支付宝、京东金融、余额宝这些银行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一度曾经出现过银行存款大搬家的情况,而互联网金融凭借利息高、操作方便、办理流程快、服务亲民等诸多优势,已经打破了银行的垄断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的日子自然没有过去那么舒服了。

其实,到目前为止,咱们的银行还是很舒服的,因为这一领域根本没有真正的放开,一旦这一领域取消保护的话,外资银行凭借经验优势和服务优势,相信很多国内的中小银行将会面临真正的危机,那个时候恐怕就不是工作不好干这么简单了。


投资和理财那些事儿


我在本地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上班,之前在农商银行也待过,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2013年7月毕业入职农商银行,2014年是我这银行从业以来性价比最高的一年,那一年是当柜员,但收入竟然是我银行从业至今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年薪税前20万+。之后农商银行开始陷入从前过度放贷的恶果里,各项薪酬福利不断下降,行内业绩指标不断增多,不少员工跳槽离职,很多行长年龄大了干不下去也就离职了。城市商业银行就职一年,虽然算是当地的银行地头蛇了,但在市区十几家银行在竞争,客户就那些,家家都打了鸡血了,但彼此不得安宁。银行业越来越不好干的感受,我算得上是亲身体验。

银行员工感觉银行越来越不难干的原因,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原因:

1、银行业已进入完全竞争市场时代,银行业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

当前银行业已经不是十几年前刚开始的时候,银行只需要多开网点就能吸收当地居民储蓄存款,再放款给国企或当地大公司客户就可以躺着赚钱。现在几乎每个有人的地方就有银行,人们可以选择为自己服务的银行非常多,而且基本上每家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都差不多,起码基础的银行“存、转、贷”业务所有的银行都能做。而且新民营银行的入局增加了许多新的银行机构,同业竞争剧烈,并且民营银行普遍具有线上优势,对传统的银行会造成一定的市场分流。

2、互联网金融和非原生金融机构参与者增多,抢食银行业市场。

互联网金融,诸如支付宝、微信钱包、平安陆金所、团贷网等,通过他们更为便利、迅捷的产品购买和线上服务能力,获得银行原有的大部分人的信任,银行客户存放资产流失;同时,市面上许多原本专注其他行业的企业在一二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大潮里获得最初的资本积累,转而将金融行业业务变为他们的护城河或获利板块,诸如中石化、中石油、建发集团、国贸集团等都是金融牌照相对齐全的大企业,本身有资本和人才来运作金融业务,故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分食银行原有市场。

3、摩尔定律效应:人工智能替代人工能力增强。

摩尔定律的本质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每发生一段新科技革命的时间越来越短。这就必然造成“机器替代人工”的情况不断发生。从ATM、自主开卡机替代柜员,到AI替代投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银行业正面临历史上科技冲击最强烈的智能科技替代人的革命潮,未来银行网点将越来越少,人们只需要在开户时面签即可,往后的交易只需要仰赖银行网点的机具或客户的手机、电脑就可以完成日常银行业务的办理。

4、行业头部效应显现,非头部机构业务开展难。

当前银行业已经发展数十年,行业发展必然造成行业最终的胜负高低。以工农中建交为首的五大行、全国14家股份制银行及中国数千家城商行、信用社和农商银行的银行格局已经产生。头部区域的大行占据绝大多数的银行市场,而小行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力各自利基市场才有生存的可能。头部区域的银行相对大而全,尾部区域的银行相对小而美,大行需要满足股东获利的要求,需要继续扩张或挖掘存量,小行为了生存,就必须更加狼性,两股力量相互拉锯,造成的局面就是即便头部银行仍然在获利,也难以舒坦;小行奋勇直追,就不拼不行。

5、中国经济发展增速降低,金融风险集聚引发政府监管。2008的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4万亿的刺激计划,最终导致银行业疯狂扩张,实体也疯狂扩张最终无数不良爆发,给中国经济造成许多威胁和潜在风险。银行业虽然目前仍然稳定,但行业内风险高度集中。在过去一年的银行业监管过程中,挖出了不少现存或潜在风险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诸如广发侨兴案、浦发成都分行事件等,此时中国政府及行业监管机构统一口径就是必须加强监管,释放行业风险,以维护国家金融的长治久安。2018年是监管年,虽然银行业不良率在持续降低,机构利润缓慢增厚,但严格监管是今年乃至今后非常重要的行业主题,重监管就无法带来足够丰厚的行业回报,有些机构甚至人人自危,不敢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地以业务为重,漠视风险。

6、人民日益增长和日益多元的投资理财需求正在分流银行客户资产存放。

当今时代,人人都知道支付宝、微信可以理财,也有大部分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个人喜好来决定自己的金融投资标的,股票、基金、期货、P2P的参与者增多,更有人只认定了“在中国房产永远涨”的投资理念,将自己绝大多数的财富都交付给了房地产,人们不像以前那样去银行存活期和定期了。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在这样的环境下分流严重,资产端的投放也因此有所难以快速扩张,造成银行业平均利润增长速度减缓,股东和员工的效益也相应的减少。

个人认为,以上6点涵盖最大比例的原因构成,余下因素就不做讨论了。

欢迎批评指正,如大家有不同看法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与我联系探讨。

公子的银行故事,致力于让金融更有温度。欢迎关注!谢谢!


银行小公子


根据2017年年报统计发现,2017年全年,国有五大行员工数量(含劳务派遣)共减少了2.7万人,员工人均薪酬为23.78万元,较2016年增加不到万元。


近几年来,银行净利润持续下滑,包括五大行在内利润增幅全部跌入10%以内,这也导致银行员工薪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高管的收入都降幅达到了30%-40%,普通员工有20%左右的降幅,金饭碗似乎不是那么让人羡慕了。

对于银行不好干的原因,以下几点应该是核心:

1、宏观经济向好下,银行总体利润下降

我国经历了经济告诉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如今经济进入平稳阶段,不追求增速而追求质量了,银行业也如此;


2、国内外竞争加剧,银行业面临挑战

近几年来,随着我多的对外开放不断跟新,国外银行纷纷进入,而国内银行业在大力发展,国有银行之外,综合性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纷纷崛起,大家共同分享市场大蛋糕,同时也面临众多的竞争和挑战,利润相对降低;

3、互联网金融对市场份额的抢占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不仅仅体现在部分资产的流失上,更多的是客户的流失上。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于银行有较大的优势,在银行存款负利率时代,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一步步被他们吞噬;

4、服务多元化下,对员工的不同需求

面对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更优质的服务是行业发展趋势,而很多银行都在创新和发展,比如减少柜台数量,减少柜员数量,增加技能人员以及综合业务人员。很多银行引进人工智能和只能机器,逐步取代人工,造成员工逐步减少,竞争加大。

总之,大环境导致的银行利润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而竞争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侵占也是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导致银行待遇以及薪资都在下降;此外,在服务和消费升级下,在科技发展下,智能化取代人工化成为发展趋势,基础的人工或将逐步被淘汰。


郭一鸣


谢谢



首先,银行朝着智能化,精简化,综合化发展,网点越来越少,柜员越来越少,智能机器已经从无到有,从偏安一隅到半壁江山,网点人员生存空间不断压缩。

其次,银行不良率上升,转型压力大且利润空间有限,故任务一层一层压下来,中基层的人员都不好过,绩效难挣,倒扣方式倒是花样繁多,好日子已经不复返了。

最后,国家层面监管越来越严,外部第三方机构竞争激烈,且如今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力度,前是狼后是虎,陷入两难,慢慢寻求转型,当然大家日子都难过了。

谢谢~


凝安宁


近几年,关于银行的风言风语从未间断,降薪,裁员,转型等等层出不穷,戴在银行头上的皇冠这些年也开始慢慢的失去了光环。为什么呢?

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很多业务在网上都可以直接完成。储蓄,开户,转账不再需要去线下银行,这大大节省了银行的人力成本和网点建设的成本,再加上以支付宝、微信支付、pay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更是直逼柜台的业务。

互联网金融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导致投资渠道变多,而居民财商的不断提高,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银行存款带来的低收益转向投资其他的渠道;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大大方面了企业的资金流转也进一步冲击了传统银行业务。

金融人才的流失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现在依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红利期间,大量的金融人才再毕业后的第一选择已经不是银行而是金融机构,例如四大会计事务所,证券行业等等。稳定的铁饭碗已经不是新一代金融人才的选择了。之前在银行工作的高管或者就业人员都纷纷辞职下海,再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政策,银行的离职潮在这两年达到了顶峰。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银行的发展。

不过其实在洋葱先生看来,银行没有越来越不好干,只是银行处在转型期间。传统银行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型产业,甚至是金融发展的监督者角色。只是传统的银行的金融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转型期间出现的一些阻力和困扰加上媒体行业的渲染营造出了传统银行日渐衰落的景象而已。

所以大家不必担心银行是否日渐衰落,更需要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个时代迅速的发展。

以上!

大家对银行业的发展怎么看呢?给洋葱先生留言吧!


洋葱先生APP


中国的银行,和欧美的银行,不是一种东西。

举个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欧美的银行是要收缩信贷的。为什么呢?因为经济不好,信贷的风险比较大,所以要收缩。如果看2008年美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是缩小的。

但中国的银行却是大规模放贷款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承担“货币政策”的放货币的职能。通过放信贷,实现放货币。那么,风险呢?不用怕,放给国有企业,放给政府项目。这就是2008年4万亿的背景。

美国人是如何放货币的呢?不是靠信贷,而是靠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通过购买市场上的债券,把钱交给市场。

中外银行的不一样,不仅仅体现在货币政策的职能上,另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信贷的结构。

中国的银行,信贷以对公信贷为主;美国的银行呢?消费信贷和房贷等对个人的贷款比重很大。截至2016年底,美国消费信贷(不含房贷)达37629亿美元,占GDP和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20.2%、29.5%。近年来,中国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持续上升,截至2016年底达19.7%,相较2008年的3.6%,翻了数翻,但仍远低于美国的29.5%。

对公业务,实际上受到2008年4万亿以来货币政策的刺激,成为了一种旱涝保收的业务。信贷都是给国企或者政府的,都是按照国家要求发放贷款的。

今后,这些对公业务和旱涝保收的业务,都很难增长了。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一直很高,对公业务,规模很难增长。当然难做。

对于银行的业务人员来说,要从原来做对公业务,转向做对私业务,当然不好做。一个对公业务的单子,都是几千万几个亿甚至几十亿的。一个对私业务,往往就几十万几百万。这样看来,在转型的过程中,银行越来越难做。但如果银行建设起好的模式和体系,对私业务就会批量化,将来也会改善。


图:中国、美国消费金融市场占GDP 比例


孙建波


以前,银行的工作被很多人认为是“铁饭碗”,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直接签约银行的同学会被很多人羡慕。然而现在不少人辞去了之前在银行工作的职务,进入银行工作不再像当年那么吃香了。分析一下,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这几点:

首先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了银行业务一定的冲击。

从前几年出现的P2P,到消费金融,现金贷,企业小额贷等等,虽然广受诟病,但也确实让投资和贷款的渠道变多。

而现在有投资理财概念的人越来越多,银行理财的门槛比互联网金融要高,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简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余额宝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另外,以前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现在也出现了替代产品,例如蚂蚁金融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等,有些人因此就不必去银行通过繁琐的手续开信用卡了。

其次是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

以前大家要去银行排队取款、转账、开户等等,而现在很多业务都可以直接在网上自助完成,大大节省了银行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网点的铺设。

再加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第三方支付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柜台的业务。

再就是从银行自身的发展情况来说,同质化严重也是造成银行竞争激烈,越来越不容易发展的原因。

当前银行业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发展态势,银行只需要多开网点就能吸收当地居民储蓄存款,再放款给国企或当地大公司客户就可以赚钱。

现在几乎每个有人的地方就有银行,人们可以选择为自己服务的银行非常多,而且基本上每家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都差不多,起码基础的 “存、转、贷”业务所有的银行都能做。

而且新民营银行的入局增加了许多新的银行机构,同业竞争剧烈,并且民营银行普遍具有线上优势,对传统的银行会造成一定的市场分流。


独角兽工场


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性,社会发展,生产力的变革,每一次行业的变革是生产工具变革的结果。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化、第三方支付出现,就是一种生产工具的变革。一般变革都是由新生事物对旧事物的一种颠覆。互联网金融,支付宝就是颠覆银行的一种新事物。既然银行是传统的金融,肯定被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颠覆。马云都说了,银行不变,我们改变银行,后来又说,我们只是把银行没有做好的事,替银行做好了。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支付宝就是一种对传统银行挑战,是人类发展史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工具一种变革。由于互联网金融出现,特别是余额宝出现,大部分人把钱存到余额宝,都不存到银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出现,银行的业务慢慢少了。随着无人银行出现,无纸币支付出现,实体营业银行慢慢就会减少。所以银行就慢慢不好干了。

总之,银行不好干,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变革。

(雪之道专注财经原创回答,觉得对你有帮助,点赞。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发表评论)


雪之道理财


现在的银行再也不是几年前轻松吸收居民存款,然后贷款给企业,躺着就能赚钱了。银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面临着生存困境。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银行贷款的需求减少,同时,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导致一些企业坏账的出现,直接导致了银行的损失。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饶昂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们不再满足低利率的银行存款,转而投资互联网金融,获得更高的理财收入,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下降,居民储蓄减少,很多人不愿意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银行不得不关闭多数银行网点。

人工智能的发展,4月9日,第一家无人银行落户上海,是国内首家“无人银行网点”。银行要想重获得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无人银行会取代很多银行网点,当然,银行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场所,更多的一种服务。


环球老虎财经


现在的银行再也不是几年前轻松吸收居民存款,然后贷款给企业,躺着就能赚钱了。银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面临着生存困境。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银行贷款的需求减少,同时,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导致一些企业坏账的出现,直接导致了银行的损失。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们不再满足低利率的银行存款,转而投资互联网金融,获得更高的理财收入,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下降,居民储蓄减少,很多人不愿意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银行不得不关闭多数银行网点。

银行信息港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4月9日,第一家无人银行落户上海,是国内首家“无人银行网点”。银行要想重获得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无人银行会取代很多银行网点,当然,银行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场所,更多的是一种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