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仗的时候铁路不怕被破坏?

代广寒


并不是不怕被破坏,其实铁路作为近代交通运输的一种枢纽工具,在战争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包括运送兵员,包括运送物资,包括来往中转等。

在战争中抢占时间就抢占了先机,抢占了先机,就能在战略上拔得头筹,瞬息万变的战机中就能够抓住关键,甚至是对一场战役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是速战速决的观念。

所以铁路是很重要的,一旦铁路被破坏,运送一些战略物资或者是后勤装备的时候,就很容易遭到麻烦,蝴蝶展翅就会影响到前线战况,这也是为何铁道游击队为何那么出名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铁路的重要,也正是因为铁路容易遭到袭击,所以一般来说都会遭到重兵的死死看护,要做到即毁即修。

在朝鲜战争时期,当时的后勤完全都是靠着火车来进行运送的,因为战线比较长,而且运输条件比较差,再加上物资消耗十分巨大,参战部队不断增多,运输问题十分突出。

而且我们没有制空权,就把所有的后勤补给线暴露在敌人的制空轰炸下,很容易遭到炸毁,危险非常巨大,物资车辆损失严重。却由于没有制空权,美军始终把破坏铁路部基线作为实现其整个战略计划的重要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呢?

为了满足前方的作战需求,后勤方面可以说是绞尽脑汁。

因为我们没有制空权,所以就是完全依靠人力抢修,严峻的形势下,轰炸与反轰炸破坏与抢修的长期反复是这场战争在铁路上的关键词。

铁道兵团前方指挥所,当时在沈阳及时召开朝鲜境内铁道抢修工作会议,提出以西线为主兼顾东线,集中力量巩固后方运输的方案。

当时的铁道运输队和高射炮部队以及抢修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建立了运输抢修防空三位一体的后勤体制,其实就是一种非常非常原始的办法,就是你炸我修,你再炸我再修,全是一种重复性的抢修工作,听起来很笨,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就是依靠这种顽强意志,经过我铁道兵不畏强敌,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百折不挠的勇气之后,得以最大限度的在炮火密集下保障铁路畅通,提高铁道运输效率,完成了后勤工作的有效开展。

数据显示整个战争期间,敌人对当时,我后勤补给线进行疯狂,共出动了飞机58,967架次,投弹19万枚,基本上是每7米的铁路线上就有一枚落单,相当于二战期间德国投在英国本土炸弹的1.5倍。

炸毁桥梁1000多次,炸毁线路1万多次,炸塌隧道到89座,在我军的斗智斗勇中,共抢修了2200多次,桥梁122次隧道,抢修通信路线2万多公里,在这个过程中通车里程也不断增加,从107公里增加到1000多公里。

顽强的钢铁意志下创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并不是不怕被破坏,而是在被破坏的时候,我已经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拼搏向上,矢志不渝,誓死捍卫了后勤补给线的完整,上了前线的物资充裕,他们越打我们反而越顽强,这才有了不怕这一说。

只是我们不恐惧,我们打不倒而已,展现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不怕牺牲但总会有牺牲,铁道兵有1136名官兵牺牲,2881名官兵受伤,1.21万人立功,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烈们的故事和勇气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