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老民俗:这些地方不过十五,而是过十六日


宅家的日子,不知星期几何,亦不知大年初几,当清晨三三两两的鞭炮响起,原来已是元宵十五。


跟人说过十五,但咱青州有的地方过得就不是十五,而是“过十六日”。


青州府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因为它曾经太大、太多元、太包容,所以往往出现方圆几里地,同风不同俗的景象。


据有限样本参考,现在青州过十六日的地方不多啦,并且很多老风俗渐渐趋同化、简单化,更多的年轻人也不太关注本地民俗背后的一些渊源和文化。


青州老民俗:这些地方不过十五,而是过十六日


过十六日的地方,从老风俗来讲,主要包括青州的王坟镇,弥河镇南部及谭坊镇弥河东地区。(这些地区的小伙伴老朋友可以留言聊聊当地的习俗)


为什么青州的这些地方会过十六日呢?


主要是这些地方在清朝的时候大部分属于临朐县,1945年之后才划到了青州。


据说,过十六日的风俗与当年一位务实的知县有关。


在清朝,一位知县发现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妇女们都在家里忙东忙西,顾不上回娘家,所以他便下令:临朐县过节,过十六不过十五,十六这一天已经结婚的妇女要回娘家看父母。所以,传习下来,慢慢演化成了临朐县和靠近临朐县界的村庄过的都是十六日。


青州老民俗:这些地方不过十五,而是过十六日


十六日这天还有一个风俗,那便是“巧巧饭”。


正月十六这一天,结婚的妇女们吃过早饭都回娘家看父母,留下未成年的孩子在家中自己造饭,她们便相互结伴去田野里去做“巧巧饭”。


做巧巧饺的大多数为女童,男童则较少,大家的炊具是凑的,小米也是凑的,炉灶可在矮土崖边挖通风灶,也可以找三块石头支起锅将就,柴火可在野外拾,锅里加小米小豆(或绿豆,豇豆)外,还要放上穿上线的针、顶针,以求神灵赐巧。


青州老民俗:这些地方不过十五,而是过十六日


然后,吃吃巧巧饭时还要唱歌谣:

踏东崖

望东海

王母娘娘送巧来

不要多

不要少

要你七十二样巧


那时候,小孩子没有电子产品,但是依然天真无邪、快乐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