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大观楼街道“大妈守家”志愿队:守住了“大家”就守好了“小家”

“疫情虽然缓解些了,但我们不能大意,监测登记还要继续做起走,直到疫情解除那天。”12日上午,在老城区仁和街40号,71岁的赖英祖在小区通道处,一边为进入楼栋的生面孔登记信息,一边做着解释工作。

仁和街40号和18号、30号、50号是大观楼街道仁和社区辖区内比较特殊的几个小区,每两栋楼之间是通道,没有可封闭的大门,底楼商用,楼上住宅,进出人员比较复杂。

疫情来袭,街道、社区迅速将楼栋之间的通道封闭,只留一个小口出入。住在40号1栋的赖英祖主动加入志愿队,承担起了检测进出人员体温、信息登记的工作。

“社区就那么几个工作人员,忙都忙不过来,我孙女都上武汉一线了,我也是共产党员,也该为小区的防护工作尽一点力。”赖英祖的初衷很简单。

志愿者的守门时间是早晨7点到下午6点,赖英祖中午回家吃了饭又下楼继续守。除此之外,疫情防控知识、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也要靠志愿者们参与。

这一个多月来,赖英祖放下了家里的事,“以前买菜做饭都是我,可这一个多月,家务事就丢给老伴了,家里人都挺支持我的。”赖英祖笑着说,“只有守好‘大家’,才能保护‘小家’,这是人人都晓得的道理。”

同样,在青皮树87号小区,“大妈守家”志愿队的郑长友也在小区进门处守候着。“现在疫情没那么凶了,我们换成两人一组了。之前硬是紧张得很。”郑长友是小区自管小组的副组长,从最开始巡察网吧到守护小区,她全程参与,“20多年的老党员了,这种时候,我们就该站出来尽自己的一份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大观楼街道“大妈守家”志愿队积极投身到社区防控当中,这些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为社区广大群众筑起一道红色防线。

“现在疫情稍微缓解了,但志愿队值守不会放松,要继续当好‘守门员’‘宣传员’‘信息员’;疫情解除后,我们的志愿队也不会解散,党员大妈们站得拢、走得开,卸下‘守门员’,又当‘调解员’,她们的参与,会让小区变得更好。”大观楼街道组织委员万江说。(胡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