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上文学教授康震老师现场发挥能写会画,有人却认为他文化水平一流书画水平一般,你怎么看?

文史小猴


康震,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如此头衔,肯定胸有文墨。


在第三届、第四届《中国诗词大会》上,康震受邀担任评委,从中可以看出,康震博学多才。

从康震的点评中,可以看出他对毛主席诗词情由独钟,他的精辟点评确定了毛主席在诗词文学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康震多才多艺,书法、绘画能信手拈来,且一气呵成,画风独特,含意蕴蓄,韵味十足,具有收藏价值。

有人认为康震堪称大师级别,有人认为他的才艺平凡,不管怎么说,康震应当算是有文学涵养的人。


文都杨稼


对于康震,我确实是从看《诗词大会》才认识的,之前很少看什么综艺节目的,但是这个节目确实挺好的,就连我那平常只爱看动画片的女儿,也喜欢上了《诗词大会》,从这一点来说,这个节目可谓功德无量。

《诗词大会》之上,康震老师讲诗作画圈粉无数,一下子成为了继于丹之后又一位文化网红。康震老师是北师大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听说在北师大他的讲课总是非常受欢迎。他总能把有些枯燥的诗词课讲解的妙趣横生,因此吸引了很多学生都来听他的课。

特别是他的公开课,据说开放了350个名额都不够,一下子就被一抢而光,结果上课时却挤进来400多人,到了后来学生助教都不敢透露上课具体时间了,怕人多抢不到座了。同学们亲切地称康震老师为“康师傅”,而这些学生则自称“康乃馨”。

我想能把专业的诗词,讲到普通大众都喜欢听,这一定是有水平的人。因为我自己在这方面水平太菜,所以我就不说文化方面的事了,我说说康震的书法吧。

很多人成为明星之后都喜欢晒晒书法,明星书法圈里分为两种流派,一种是从来不临帖的江湖体,一种是有临帖功底的传统派。而康震的书法是属于传统派的,一看就是有临习传统碑帖的功底,而且是真的下过功夫的。

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也是北师大的教授,因此在康震的书法上面能看到一些启功先生书法风格的痕迹。我们说“字如其人”,康震的书法当中流露出浓厚的文人气息,他的书法属于那种“学识出众,笔下多不俗”,而且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腹有诗书反应在字上,也会与众不同,亦能体现书家的个人品格。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如果与专业的书法家去比,康震的书法在笔法、结字和章法上面还是有所欠缺的,但行笔之间流露出来的文人气息却也是一般书法家所缺少的。

古时候文人和书法家是一家,文人要科举考试、写文章,一般文人的字都不差。传统书法内容和形式是一体的,文人不但能写一手好字,也写得一手好文章。而现代社会由于书写工具的变更,书法与文章渐行渐远。

现代的书法家多半不够文人,而文人写字也多有不堪,去年莫言携诺贝尔奖之势办书展,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究其关键就是书法不够好。


翰墨今香


请各位欣赏康震在“中国诗词大会”所作诗: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意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春晖。

老夫观之,不合格律,归打油诗。且首句:大江东去流日月。流表移动消逝之意,文理不通,且与诗词大会无关,属废句。整诗头重脚轻,格调意境不咋地,小儿科水平。在亿万观众面前,堂堂教授给我们打油?不写还好些,当我们是阿斗,容易蒙混?现老夫以康先生不擅长的对仗模式与之和:

七绝

诗词大会悬明月,

震郦评说照艳菲。

少赞二人学问广,

多扬四海艺朝晖!

注:震郦指康震,郦波两教授。菲,指花草茂盛之意。

现遵康先生原意,仍改对仗模式再和:

七绝

大江东去鉴明月,

颢鹤西来赏艳菲。

颂唱雄鸡天地广,

风流晚辈海峡晖!

注:颢鹤喻指崔颢骑黃鹤归来欣赏“中国诗词大会”之意。鉴:指镜,照,射之意。不是有话说,日月可鉴么?这样写意境就有了。


老张335536


因有同学在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读研的原因,加上有同事想做康震的书,去北师大听过康震讲给本科生的诗词通选课。四百人的教室做得满满,其中有不少校外慕名来听课的。

这是康震近些年来在《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大火节目中积攒的人气,可以说是近些年最火的文化男明星之一。

康震的讲课确有其出众之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口吐莲花”的口才。这是听过他的课,看过他的节目的人都会赞同的。

但至于具体学问,康震并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他在北师范也有一些管理职务,还未写出有分量论文的康震,基本不可能有好的学术了。

如果说电视机上的康震是一百分的话,那学术上的康震至多六十分。

康震的文化明星身份,最近已经冷却了不少。

你觉得康震水平如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谢谢你的提问。说的真没错。康震先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诗词大会上,他是主角之一,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正所谓学有专攻,术有所长。一个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就更好,如果就会剑术,能够一剑封喉,那叫绝活,就是一个专家了,即使不会善长矛大刀又何妨还是一名矫矫武士呢?


诗词大会上,有一个环节,叫做“看图答诗”,就是通过对画图是示意,能够准确猜出,图画将描写是哪一首诗 。

这种智力游戏,玩的就是敏捷,准确。太快了,会误猜,太慢了,会失去答题机会,所以,竞争还是不叫激烈的。

那么康震先生,担任了“画图”工作。有时候可能还有写字,这样,康震先生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


我们看到,如果按照康震的绘画水平,确实还无法与普通专业画家比,更何况还有绘画大师呢!

其实,《诗词大会》绝对不是找不到一位画图工作者,只是,画图与诗歌内容紧密相关,如果画家不了解诗歌内容,或者错误描写了诗歌内容,那么,就会给答题的参赛手传达错误信息。最后会导致节目质量效果。


所以,画图,即是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次要工作,而且,画图以后,还要与参赛手沟通。

你想想,如果一个人只管画图,不管与参赛手沟通,会是多尴尬的事情?

再说,这个环节不属于美术比赛环节。画图,是诗歌示意的一种方法,无所谓,画的“跟一幅画儿”似的。


从这个意义来说,康震先生的表现的合格的。

至于他的绘画水平,作为一个文学教师,已经可以。

看样子,他真的学过绘画。能够把诗歌内容用简练的线条勾勒示意出来,已经非常棒了。

诗人画家合为一体,这是古代文人画家的特点,也是中国画画家追求的梦想,但是,真正做到一个文人画家,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古代王维即是诗人,也是一个大画家。

我们今天,达到王维境界的诗人画家真的没有。

何况康震也不是诗人。我们没有必要逼人家又是诗人又是画家的,那样的话,《诗词大会》还开得起吗?


千千千里马


康震是位教師,能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自有他的学术水平。

但他不是诗人,也不是画家。他所具有的才艺也不是你,我都能具有的,为什么要苛求他?

当今社会不学无术的人,口若懸河的人实在太多!自已並无多大本事,对别人的要求却髙之又髙,无法理解!

如今文坛也好,诗坛也好,出了多少令人髙山仰止的作家,诗人?

毋需妄加要求,诗词大会只是一档收获众多好评的文化盛宴,並不是诞生诗人,诗词大家和书画家旳地方!

恕我多言!


山中之兰


康震,男,1970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中国古代诗词、散文,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重点是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唐代散文文体发展、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等。

涉猎范围貌似太大,也就难免有宽度,无深度。

和叶嘉莹老师比,恐怕要逊色很多。

叶嘉莹,女,1924年7月出生,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叶三、四岁时,其父母就开始教背诵古诗。

叶嘉莹曾自嘲,“我这一生别无所长,只是特别喜欢诗词而已。” 称自己是中国古典诗词执着的苦行僧、传道士。

一生读诗、释诗、写诗、教诗。这种自嘲恰如其分。

十五岁时,她就写出了这样的好诗:

《对窗前秋竹有感》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叶嘉莹几十年如一日,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歌。

古诗《折窗前雪竹寄嘉富姊》

人生相遇本偶然,聚散何殊萍与烟。

忆昔遗我双竿竹,与君皆在垂髫年。

五度秋深绿阴满,此竹常近人常远。

枝枝叶叶四时青,严霜不共芭蕉卷。

古诗《生涯·日月等双箭》

日月等双箭,生涯未可知。

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

眼底空花梦,天边残照词。

前溪有流水,说与定相思。

古诗《秋草·西风扫尽一年痕》

西风扫尽一年痕,迢递王孙客梦昏。

烧影已空悲去雁,澹烟犹锁认归魂。

愁生塞北明妃冢,怨入江南黄叶村。

解识荣枯千古事,忽惊飞鸟下荒原。

古诗《早春杂诗·惊心岁月逝如斯》

惊心岁月逝如斯,饯尽流光暗自悲。

故国远成千里梦,雪窗空负十年期。

眼前哀乐还须遣,身后是非那可知。

录就驼庵词一卷,案头香尽已多时。

古诗《鸳鸯煞·常记得故乡当日风光好》

常记得故乡当日风光好,怎甘心故乡人向他乡老?

思量起往事如潮,念故人阻隔着万水千山。

望天涯空嗟叹信乖音渺,说什么南浦畔春波碧草。

但记得离别日泪痕多,须信我还乡时归去早。

古诗《蝴蝶·常伴残梨舞》

常伴残梨舞,临风顾影频。

有怀终缱绻,欲起更逡巡。

漫惜花间蕊,应怜梦里身。

年年寒食尽,犹自恋馀春。

回头说康震,如果康震文学水平一流,那叶嘉莹该处于什么位置?

要知道,康震用平水韵写诗很费劲。

但是,但是他既然能担任《诗词大会》评委,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远非我等草民可比。

还有个内幕要说一下,诗词大会的评委都提前备课的。否则题库里的部分诗歌,也会让他们一脸懵懂。

至于绘画水平,你这属于挑鱼刺。

他一个业余爱好者,能画成这样,已经非常难得。


任加唇


金无足赤,人无全才。


纵李白大诗人吧,琴棋书画诗酒茶,古代才子标配,也没听说过李白会画画,如今这七件才艺,更有几人都玩转了?

历史上诗书画皆绝的,也寥寥无几。康震文学教授点,《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现场作画匆匆而成。

以图答诗,再现诗情画意,考验选手的诗词储备,重点在于情景的对应,颇有创意新鲜感。

有段子说,见了滚滚长江,粗人会感叹:啊,长江,你真他妈长!

普通人会唱:一条大河,波浪宽!

而文化人会吟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应当说康震的文学修为不错的,术业有专攻,至于书画是否入流,也算不得啥,毕竟赛场上临场发挥,争分夺秒,算不得精心之作。


比起当年在《百家讲坛》上,他把"绢本”的绢读成一声,这样常识的错误,或许更令人难以接受。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康震老师解析诗词及诗词后面的背景故事,语速抑扬顿挫,情节跌宕起伏。妙玉连珠,神采飞扬。他有激情,有才情,有热情,有豪情…试观海内有几人能比之。看他声情并茂,有饮美酒,品香茗,临山水,聆琴音之感…至于有人说他绘画水平一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岂可尽如人意。我认为康震老师绘画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廖廖几笔,行云流水,随意洒脱,意境全出。他没时间精雕细琢,你又何必吹毛求疵呢?

总之,我觉得康老师才华横溢,是个不可多得的大家… 谢谢!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绿竹居士1


康震的是文学博士,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主攻古代文学和诗词,算得上一代文学大家,这一点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很多观众都能感受得到。



诗词点评看起来不难,可要想出彩并不容易,不是事先看看资料就可以的,不仅要把诗词熟悉吃透,还要洞悉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背后的典故和文化,而且能够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既要展现诗词的魅力,又要让观众听得懂,这个度还是挺难把握的。



通过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康震的点评深受观众喜爱,已经成为节目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成为了节目最具代表性的标签和符号。

精彩的语言点评之外,康震的手绘诗词环节也广受欢迎。下笔如行云流水,几笔就能把诗词中的意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纸上,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诠释得淋漓尽致。



当然,绘画不是康震的专业,应该算是一种业余爱好,其他的作品没看到,不了解也不好评价,只从《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来看,他为诗词所做的画还是不错的,展现了其深厚的绘画功力以及对诗词的精准表现。



康震从小喜欢绘画,以前流行的连环画就是他学习画画的素材,后来他不满足临摹,买来彩笔开始给画中的人物和场景上色,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绘画的热爱和痴迷。

长大后他没有从事绘画事业,可应该一直没有放弃这项爱好,我们也没必要太过苛求,毕竟不是主业,所以欣赏就好。



期待下一季在看到康震老师的绘画。

欢迎关注,了解不一样的影视娱乐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