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普通话时的语速,思维很慢,经常记忆和组织语言才表达清楚,用家乡话时没有?

KG6113


1:因为你读的书少,词汇量不够,所以往往意思想到了,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

2:你所谓的家乡话,是你从小到大一直记着说着的,自然所有的本地词汇都记得滚瓜烂熟,说起来才得心应手。

3:一个人的思维快慢跟他用普通话还是用方言,肯定没有任何关系,你所谓的“思维”慢肯定指的是一时语塞时怎么想都想不出话来。

这个跟人的思维没什么关系,主要是肚子里没墨肯定就吐不出来。

4:一个爱读书,词汇量丰富的人,即使他(她)从小说的是方言,但是他(她)普通话表达的水平,一定跟他(她)用自小说的方言一样好。


南公懿


因为使用不够。按道理小时候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啊。

我幼儿园及之前,居住的环境很特别,我们家乡城南城北语言就不太相同,加上那条巷子都是浙江温州人,我周围起码有四种以上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在这种环境里我语言发展的很慢,在我观察了周围人口语言比例之后,我选择普通话,然后就突破了语言障碍。选择普通话,你就会下意识在内心自默的时候也在对自己说普通话,这样联系语言的方式和途径就更多,这决定了你以后说话的速度。我现在说家乡话确实要反应一下组织语言,不过这个时间并不足以产生困扰。


沉默有时念想有时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样子的。


1.词汇量不够

如果一个人经常说的是自己的家乡话,对于普通话不够了解的话,那么普通话对于他而言其实就相当于第二门语言。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英语词汇量不够的话,就不能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意思。同样在普通话上面也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熟悉自己地方的方言,知道我们想表达的意思用方言如何表达。

但是换成普通话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在一时间找不到准确的词语,因此表达的思维以及速度就会慢很多。

2.语调不同

虽然普通话和全国各地的方言几乎都有很大的相似的地方,这也代表了普通话相对于其他,外国语言更容易学。就是因为普通话的语言逻辑和我们的地方方言是十分接近的。

但这也是普通话容易学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普通话的语调与我们各地的方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这些语调上面的不同,既造成了各地方言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学习普通话的一些障碍,因此如果在使用普通话时觉得不得心应手,那么就是可能对于普通话的语调不熟练。

3.练习不够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第二门外语可以将第二门外语说的像母语一样流利。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经过大量的练习进行听说读写,他们进行说外语的过程中,已经不需要在大脑中将母语翻译成外语这一过程了。同样的在普通话的练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够达到十分流利的程度。


以上便是我关于这一个问题的理解,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用的话,拜托点个赞。


侠花


我也有和你一样的状况,不过我现在已经逐渐改善了。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你。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问题就是思维惯性的问题。

首先能提出这个问题,想必你应该不是00后吧。很有可能你跟我一样,就是上幼儿园,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用方言教学,导致我们用方言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只是很小的一个原因,但是这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那就是你应该有至少15年的时间生活的环境当中的人都是用方言交流。所以你的思维和语言组织都是通过方言来进行。当你用普通话表达的时候,其实是先用方言思考和组织语言,然后再翻译成普通话讲出来。这样你就消耗了更多的时间。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很有可能就是你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不管是书还是手机上的文字,你会情不自禁的用方言去阅读。所以当你把你看过的书或者是故事讲给别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并不流畅,你需要在脑海里边重新组织一遍语言才可以表达清楚,甚至说到着急的时候,方言就蹦出来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下意识的训练。方法就是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阅读的时候,算题的时候,思考问题的时候都要用普通话去理解,去反馈信息。有条件的话,在跟人交流的时候尽量用普通话,避免用方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就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普通话思考的能力。当你表达的时候就不用再经过翻译的过程了,思维就清晰了,速度也就变快了。

另外每一种语言它需要用到的大脑区域是不一样的。当你学会了好几种语言,不管是方言普通话还是外语,如果你能做到直接用每一种语言去思考,那么你的大脑潜力将会被更多的开发出来,智商也会随之提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是可以训练的。记住用你的意志力去控制你用某一种语言去阅读,去思考。这样一来你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愿我的解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觉得有道理就鼓励一下哦!!!






泛泛而论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家乡话和普通话的差异了,因为我们从小都是在用家乡话交流,而且说话的内容和意思我们都能够瞬间说出来,这也是一种习惯,习惯用什么家乡话代表什么意思!

但是普通话就不一样了,我们没有说过普通话的人,一开始都会不习惯,而且不会说,有的家乡话很好表达的,但是用普通话就表达不出来了,就把家乡话用普通话的方式说出来了,但是说出来后自己都感觉别扭!

因为家乡话有很多方言,也很好表达,也不用看你文化的高低!但是普通话就没有什么方言了,都是用正规的词语去表达!

我们经常用普通话去说,慢慢就会好的!


方向7129


一、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学会说话,首先接触的是当地方言,而且周围的人也在讲当地方言,所以受成长环境,语言环境所影响耳濡目染。所以他的记忆深处,方言是非常深刻的。

二、方言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同时承载着地域文化。普通话是官方语言,是标准话。

三、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方言是民族文化艺术,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废弃方言。方言在语言使用习惯中占有优势,同时学习普通话更能让你能有一个广阔的交流。可以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以及对自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重要场合,或者生活学习中,工作中一定要去积极的运用普通话。俗话说熟能生巧。一定要多说多锻炼才能和自己的思想思维有一个平稳的链接。





亭夏


家乡话,一般也就是你从小开始第一次接触说话或者父母所教你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方言、"地方语言",也称"白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山西的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声调有极其复杂的变化。 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之所以你会觉得家乡话更轻松流畅,不过时因为这是你从小接受的语言,语言也是一种习惯,你从小习惯的表达方式,习惯的思维匹配习惯的语言,所以自然会觉得轻松。多数人的普通话都是后天经过学习训练而会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重新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你在表达的时候就需要分析对应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自然会显得生疏一些。正常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训练和应用,普通话思维与表达的匹配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不会存在明显的不适应。


法律有道


那你有没有总结一下,你在什么时候说普通话,而在什么时候说家乡话呢?

如果你不是把普通话作为表达语态的人。那么按照习惯,讲普通话的时候,多半你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事物,陌生的人。要表达的内容,多半与事业,学习,发展等事物相关。那就可以理解了,你需要用特定的语言,相对专业的方式表达和描述。所以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够打动、说服、感染被收听者。所以有些脑海里组织语言的状态是正常的。

要提升的方法也很简单,多看,多听,多学,多讲就好了。

那又说到你用家乡话没有问题,那是否你也总结过你讲家乡话的时候面对的是谁?多半是自己的家人或者是熟悉的人。那么在一起讲话就可以很放松了,大家聊聊身边事,没有语境上的压力。自然无需多想了


夜度灵光2


这个事因人而异,主要的问题是对普通话运用的不够好,而且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中,缺少普通话的语境,所以不习惯普通话的思维方式。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训练,知识积累不够,所以,语音表达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何言汲汲


因为家乡话才是你的母语啊,你从小就是在家乡话的语境中长大,早已对她运用自如,信“口”拈来,而你用普通话,就得必须用普通话的词汇来交流,而普通话并不是你的母语,许多词汇在你的思维里并不是想之即来,肯定会说的慢,肯定也会觉得交流起来不流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