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不願意買4%-5%的理財,還是情願去銀行做2%-3%的定存呢?

琅琊榜首張大仙


第一個原因,存款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而不是年輕人!

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大部分的還在存款的儲戶都是一些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對於互聯網金融,甚至理財來說非常不信任,也相當保守。

所以他們更願意接受2%~3%的存款,而不願意接受有風險的理財。

畢竟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利息是其次,熟悉和安全,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現在許多互聯網金融需要電腦和智能手機操作,老年人不會啊!

第二個原因,國家規定,存款有存款保險機制,50萬以內可以100%賠付。

存款保險條例主要指: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超出50萬範疇的,會根據銀行破產後的資產情況給予適當補償。

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含外商獨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都應當參加存款保險。

所以,有了這個50萬的保險,大部分的人更願意捨棄1%~2%的利息,去存款,而不是理財。

第三個原因:前期P2P大面積跑路的影響。

在前幾年裡,我們聽到了太多太多的理財平臺倒閉,P2P老闆跑路的消息,而大批人群把P2P和理財聯繫在了一起。

所以,造成了一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情緒。那麼,見到所謂的理財,自然與“被騙”捆綁在一起,不願意相信。

第四個原因,目前有一部分的存款已經趕上了理財的收益,所以沒人去做理財了!

就像你說的,許多低風險的理財達到了4%-5%的收益,而高風險的理財達到了6%~10%。可是,就2019年的情況來看,許多民營銀行的3年期定存都可以達到5.45%~6%的水平。

四大行的大額定存同樣也可以滿足4%以上的收益。那麼相比理財,定存又安全,又有暴漲,現在收益還不低,當然大家會選擇定存咯。

總結

其實歸根究底,目前大批的年輕人根本沒有存款,跟別談去理財了。

中國有差不多5.6億人,銀行存款為零,也就是說,每十個中國人中,就有4個人在銀行中沒有存款。既然沒有存款,那麼錢究竟花在哪裡了呢?或許不是大家不愛存錢了,而是沒有錢來存了。

很多人都用積蓄去買房了,現在買一套房,需要三代人的繼續才能湊足首付,然後還要一起月供,在去庫存之後,一些本來存款就不多的人,可以利用的資金就全部放在了購房上面了,而且每個月還需要再還一部分房貸。

所以,存款的不多,理財的更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