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熱點的聯創股份:33億商譽計提致虧損將被ST,實控人被立案調查

出來蹭疫情熱點,遲早都是要還的。

今日,聯創股份(300343)發佈了關於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收到山東監管局警示函的公告。警示函稱:

聯創股份及董事長李洪國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決定對聯創股份及李洪國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並將相關情況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蹭熱點的聯創股份:33億商譽計提致虧損將被ST,實控人被立案調查

2020年1月28日及2020年2月3日,聯創股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互動易”公司聲音及回答投資者諮詢時稱,公司子公司生產次氯酸鈉水溶液,該產品用於殺菌、消毒,同時向湖北、山東省淄博市進行了捐贈。

2020年2月7日,聯創股份發佈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披露了子公司山東華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產品中有次氯酸鈉水溶液的信息,但未披露該事項對公司業績影響程度等較為重要的信息。直至2020年2月10日,聯創股份在《補充說明及更正公告》中,才披露公司2019年度次氯酸鈉溶液銷售收入佔總營業收入不足1%,產銷量及收入佔比較小,預計不會對公司業績產生重要影響。

蹭熱點的聯創股份:33億商譽計提致虧損將被ST,實控人被立案調查

山東證監局認為,

在首次公告時,聯創股份在明知次氯酸鈉水溶液產銷量及收入佔比較小的情況下,未對上述信息進行披露,相關信息披露不完整。該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 40 號)第二條的規定;李洪國作為公司董事長並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 40 號)第三條的規定。

因蹭上了疫情概念,聯創股份從2月4日至7日連漲4天,其中有3天連續漲停,股價累計上漲33%。

蹭熱點的聯創股份:33億商譽計提致虧損將被ST,實控人被立案調查

聯創股份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山東省淄博市,主營業務為互聯網傳媒及相關服務和化學原料、化學制品製造。2012年8月在創業板上市,原名聯創節能,上市之初的主營業務為聚氨酯硬泡組合聚醚的技術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應用於太陽能熱水器及建築節能等低碳節能行業。

上市兩年後,公司業績下滑嚴重。為了扭轉經營狀況不佳的態勢,聯創股份寄希望於向互聯網營銷轉型,並開始走上對外收購之路。

2015年,聯創股份斥資13.22億元收購上海新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00%股權;

2016年,又分別以10.15億元、7.1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上海激創和上海麟動;

2017年,再度斥資6.48億元收購上海鏊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50.1%股權;

2018年底,又以6.83億元將上海鏊投剩餘的49.9%股權收購完成。

大手筆的收購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的確扮靚了聯創股份的業績。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聯創互聯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65億元、23.31億元、27.68億元,同比增長15.85%、141.65%、18.73%;歸屬淨利潤分別為3081.46萬元、2.01億元、3.72億元,同比增長382.97%、553.59%、84.47%。

蹭熱點的聯創股份:33億商譽計提致虧損將被ST,實控人被立案調查

業績增長的同時,一系列的收購還帶來了高達32.7億元的商譽,一度佔資產比例高達54%。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商譽卻是把雙刃劍。

2018年,聯創股份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並且虧損額高達19.54億元。其原因就是上述四家收購來的子公司完成業績對賭後便變臉,導致對四家子公司計提了大額商譽減值,計提的減值損失高達20.7億元,同時還剩餘11.98億元的商譽。

但據聯創股份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 35.5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0.8億元,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計提上述4家子公司的商譽減值損失11.98億元。如此一來,上述4家公司收購而來的32.7億元商譽連續兩年已全部被計提殆盡。

蹭熱點的聯創股份:33億商譽計提致虧損將被ST,實控人被立案調查

並且因為業績不好,聯創股份或許又要開啟“賣出”模式了。

今年2月,聯創股份擬將子公司上海新合文化持有的北京聯創達美廣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轉讓給自然人齊海瑩。

而實際上齊海瑩時任聯創股份董事兼總裁,此交易也因此構成關聯交易。然而,第二天公司便收到總裁齊海瑩的書面辭職報告,稱齊海瑩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和高管職務,不再擔任公司的任何職務。

2月17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聯創股份說明公司與齊海瑩是否存在同業競爭和利益衝突、交易是否涉及債權債務轉移以及交易作價是否公允合理等問題。

2月22日,聯創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邵秀英,董事、高管王蔚以及公司原董事、高管齊海瑩收到山東監管局警示函,被山東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原因是違規減持公司股票。

蹭熱點的聯創股份:33億商譽計提致虧損將被ST,實控人被立案調查

此外,去年11月,聯創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李洪國也因涉嫌違法違規減持公司股份及未按規定披露而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同時,公司及董事長李洪國,總裁齊海瑩、聯席總裁王憲東、時任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胡安智還因年度報告中關聯方借款事項披露不準確、不完整;一季報業績承諾事項披露不準確,臨時報告披露不準確、不完整;財務處理不規範,導致定期報告不準確;商譽減值測試不規範,影響定期報告準確性的原因,被山東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而聯創股份控股股東的質押率已經接近100%,股權質押風險極高。另據不完全統計, 2019年以來,聯創股份實際已經發生的減持約41起,涉及公司董事長、董秘、董事、總裁、總經理等多位高管人員,還不包括已經披露的減持計劃。

目前,聯創股份除了轉型失敗之外,還因連續兩年淨利潤虧損,將要進入“ST”行列。

而聯創股份的股價也從今年1月的最高3.93元/股,跌至目前的2.83元/股,跌幅將近28%,市值縮水超1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