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随遇而安

《坛经》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两名僧人面对“风吹幡动”,发生了争执。一个说,这是风动;一个说,这是幡动。惠能法师上前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意思是说,你们辩论不休的原因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你们作为修行人的心在躁动,心不清静啊!

内心安宁,才能让人如释重负,轻松幸福。可是,许多人面对生活,还是做不到内心清静,那是因为定力不够,不能“心随境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难以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至随心妄动,搅合在是是非非中,惹来无数烦恼。

人不怕体累,就怕心累。心累了,吃不好,睡不香,身心俱疲。生活是要按道理生活的,可凡事都要讲个道理,又有多少道理可讲,世间没有绝对的道理,也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就像那两名僧人,所持的观点,可以认为是对的,也可以认为是错的,两人非要争个对错、高下,又有何意义呢?

不论风动,还是幡动,内心宁静才是得道高僧。滚滚红尘,大浪淘沙。人生百年,要做的事情很多,保持一颗宁静淡泊之心,坐看云卷云舒,心无所恃,随遇而安,不也挺好。

定力是什么,定力就是难得糊涂,随遇而安。看明白了,能做的则做,不能做和则不做,不去强求,强则易折。有些事,能糊涂时且糊涂,求个眼不见心不烦,有何不可。

人活得是心情,宠辱皆忘,方可心旷神怡。惠能法师强调的“心动”,就是人们的烦恼之源。心动于权钱名利,被各种妄念得失的想法牵着走,总是在算,风动,还是幡动,就是不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又怎能做到大彻大悟,拥有随遇而安的定力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大自然残酷的竞争环境下,那些能够顺应自然变化的物种,都得以保存,生生不息。那些不能顺应自然变化的物种,都被自然无情的淘汰。随遇而安正是顺其自然的完美诠释。无论遇到何种变化,何种境况,只要能立足于自身,适应外界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随遇而安,遇顺境要安,遇逆境也要安。眼前的,好好珍惜;过去的,坦然面对;该来的,欣然接受。有缘,不推。无缘,不求。一切顺其自然。

智慧的人,远观未来,不计较此一时。跑的快的人,跑不远;走得远的人,不去跑。心存远虑,何妨近忧;心存大道,怎会走偏;心存美好,美好自来;心存简单,大梦酣香。

随遇而安,是一种适应,如同我们适应四季一样,遇到盛夏,穿单衣;遇到寒冬,穿棉衣。随遇而安,是一种接受,接受迎面而来的东西,总比拒绝产生的矛盾更轻松。随遇而安,是一种智慧,如同流水,在放低身段中曲折无形,顺流而下,终汇大海。

人,无区别的是身,有区别的是心。心动,要为内心和谐而动,不为俗念妄念而动。当心灵落上灰尘时,我们要学会擦拭,看清自己;当宁静不在时,我们要警惕心生牢狱,万劫不复。

心向大海,才能海阔天空;心向太阳,才能阳光明媚。让心,随遇而安,自有美好加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