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 —— 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冯山堡子历经族人累世经营,赫然峙于村子东北,宛如巨龙盘卧,蓄势待发。堡子是乱世时冯山村的庇护所,见证着山村的辉煌,包容着山村的委屈,是冯山人的精神图腾、冯山人的精神家园。


冯山堡子一直是冯山人的骄傲,连着村人的过去和未来,连着村人的山川和地理,更连着村人的文化和生活。


据村里老人回忆,冯山堡子始建于清朝末年,当时主要是为了躲避回民杀戮。据记载,清朝同治七年,河南农民白朗造反,直杀到陇西,沿途各地村民大量修筑堡子以图自保,冯山堡子应运而生。民国初回族马清贤叛乱,堡子再次保护村民,被无辜杀害。堡子建造的地理位置大有讲究。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我们当地至今还流传“范家堡紫禁城、魏家堡流血盆”口语,说的是位于泉湾村和水泉湾村之间的范家堡子,地形险要,三面悬崖峭壁,只有一面可以供人行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至今保存完好。相反处于范家堡子对面村庄的魏家堡子建在村子下边的一座小土山上,很容易被攻破。这句谚语是否属实,现无法考证,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后人根据两座堡子的地形位置衍生出来的。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冯山堡子则不同,其坐落于环抱冯山村群山的主峰。这座山是当地山系中唯一一座石山(当地大多为土山),山势陡峭,壁立千仞,易守难攻。堡子南西北三面悬崖,只有东边一条小道可通堡门。站在堡子之上,视野开阔,可俯瞰周边。控制了堡子,也就控制了冯山周边的安全。


冯山堡子居于冯山的几何与历史中心。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形似一盒印泥,紧靠西边的“骆驼峰”恰如惟妙惟肖的印章,把冯山的历史深深刻印在陇东南黄土地上。堡子右边的“堡子梁”宛若一支如椽巨笔,倾斜而下的一大片坡地则是可以挥毫泼墨的纸张。冯山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书写着勤劳善良与英勇顽强,造就了文化乡村的典范,文人辈出。


冯山村解放前就建有私塾,解放后逐渐发展为冯山附属中学,成为礼辛镇仅有的两所中学之一。民国时期,多人曾就读各级各类高校,最著名的是村人冯国辅考入当时重庆光华大学数学系。解放以来,冯山村先后有近二百人考入各级各类学校,这些优秀人才,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做着具体的贡献,成为村庄的骄傲。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南边是又一座彰显冯山特点的绿色屏障——“兵操嘴”,“兵操嘴”属秦岭余脉,与堡子山遥遥相望。相传明初刘伯温发现这个叫“兵操嘴”的山脉,每日清晨云雾缭绕、蔚为奇特,实属龙脉宝地,于是就安排“马、蔺、岳”三姓军团在峰顶日夜操练以破坏龙脉。后来人们把这座山峰就叫做“兵操嘴”。也因此,冯山村给祖国输送了众多军中娇子,前前后后参军的不下50人,还有参加过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冯柴英老人,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冯引顺同志等等,最多的时候一个家族就有五六人应征入伍保家卫国。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下的冯山村,人口众多,且都姓冯,在大西北的山里要算大村庄了。关于冯氏的来历,据考证,源自于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姬高。姬高随周武王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被周武王姬发封于毕地(今陕西长安、咸阳北,渭水南北岸一带),于是他建立了毕国,后世称其为毕公高,其后裔为毕氏。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得分魏地,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他们逐步放弃了毕姓、魏姓,而改为冯姓,繁衍冯氏。现在来看,毕、冯、魏三姓同宗。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现在的冯山先辈,则由四川迁来甘谷,初为蔺家门佣工,后来入赘为女婿,蔺氏外迁,冯氏继承其土地财产,繁衍后代,是为冯山村。冯山村由总门、北头、铺子、吭窝四门构成。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怀抱中的冯山村,还是一片红色热土。红军长征途中,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三次经过冯山。一九三六年十月四日红军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前敌总指挥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部进入甘谷,武山,渡过渭河,过咀头乡多家湾村、何家、冯山,到达礼辛;九日,军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率领红二方面军右纵队从礼县固城翻越瘦驴岭进入甘谷,由磐安进入渭河,十一日过冯山,到达礼辛陈庄宿营;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率领红二方面军左纵队由礼县进入甘谷,后分兵两路到达磐安,一路在十日,经谢家坪、王家山庄、冯山,到达礼辛。红二方面军在进军礼辛镇途中,在冯山梁上遭遇国民党五架飞机疯狂轰炸,红军伤亡五十多人,烈士鲜血洒满山梁。近年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已经在礼辛镇建成红军文化广场,也即将在冯山梁筹建冯山梁红军革命纪念碑,让生活在这里人知道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冯山梁红军纪念碑将成为我们学习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历经百年历史,日晒风吹雨淋,寒暑相击,早已不堪岁月的重负,南边崩塌近百米。“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至德家声远,修堡世泽长。2020年大年除夕,冯山村族人一起商量后,择定农历二月初九,启动堡子修复工程。全村上下积极响应,踊跃行动,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在外地工作的游子,纷纷解囊相助,为堡子重现昔日的辉煌贡献力量。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人心齐,泰山移。在我哥冯有权的总体统筹协调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劲,全村老少齐上阵,一起守护文化根脉,建设精神故园。冯忙锁是村里红白喜事的大总管,也是这次堡子修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从开始筹划到修缮完工,六十多岁的他一天都未缺席,亲历亲为,早出晚归,心系堡子,是真正的精神领袖。冯顺民,我叫他三叔,虽未上过大学,但天生一副好口才,是村里和事佬,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也是这次堡子修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还有众多乡亲,他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是村庄美、村人富的坚定支持者。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如今,冯山堡子已经完美呈现,生活在堡子下的冯山人,必将是幸福的,这里的山有山的气势,水有水的灵性。耕读传家是村庄的精神,这里的人们迎着晨光,在土地里耕耘,和着袅袅炊烟,把收获带回家。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冯山堡子,承载历史,记忆往事,关乎村庄振兴,关乎美丽乡村,更关乎未来。保护堡子,就是寻找快乐老家;保护堡子,就是守住游子乡愁!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堡子——冯山人的精神故园


冯军权:笔名向山槐,男,汉族,甘肃甘谷人。丝路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中国诗歌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协会理事、西安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当代“乡愁诗人”。“崛起新丝路·2018文艺创新年度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