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遮得住病毒,口罩機豈能遮得住誠信


口罩遮得住病毒,口罩機豈能遮得住誠信

因為疫情的持續,口罩成為銷售“爆品”,在國內口罩已經成為人們出行、辦公、進入公共場所的“通行證”,而口罩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也帶旺了他的上游生產,口罩機的市場銷售價格也水漲船高,成為當下商業流通領域的“硬通貨”,也因此上演了一場場的鬧劇。

廣東順德作為裝備製造業重鎮,一批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的廠商紛紛加入“混戰”。他們希望幫到口罩生產商,也希望在市場中分一杯羹。其實口罩機就是一種自動化設備,技術原理並不複雜,但是,由於關鍵零部件供應、機加工水平、熟練技工、工藝調試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行業存在一定的進入門檻,順德的不少企業也因此陷入誠信的拷問當中。

一些商家在防疫物資供需緊張的關鍵時期,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惜單方撕毀此前已經訂立的協議,廢止之前簽訂的低價合同,把本來已經按照原始價格賣出的設備再次以高出原始市場價格2-3倍的高價進行銷售,一臺平時20萬左右,最高的交易價格已經高達160萬元。還有客戶甚至向生產企業提出用接近200萬元的價格,買走其手中一臺準備發給其他客戶的口罩機現貨。還有不少企業遭遇了關鍵零部件供應商的違約、臨時加價。


口罩遮得住病毒,口罩機豈能遮得住誠信

作為疫情防控物資的重點單位——口罩機生產廠家、關鍵零配件生產製造配套企業,有的單方面廢止低價合同,有的通過競拍高價銷售,甚至有的企業涉嫌自導自演哄抬物價。這些行為無疑擾亂了市場,不利於抗疫大局,其所出售價格已經偏離了設備本身造價和市場價格,屬於嚴重牟取暴利,單方面撕毀協議更是嚴重的失信行為。

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5條規定:經營者違反價格法規定,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給予警告,可以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也該是時候讓失信聯合懲戒顯示信用本應有的威力了。

(文中資料根據“看理想新聞”、“ 南方Plus”、“源點credits”、信用中國、企業信用管理辦公室等相關資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