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全球产业链是全球经济财富流动的血液。


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链发生了两件大事:


1、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里的分工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取代日本成为了亚洲贸易中心。


2、商品贸易虽然仍是主体,但服务贸易(如ICT、知识产权、金融等),以及数字化产品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我找到几张图,虽然数据是到2017年的,但是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可以深刻说明全球产业链的深刻变化。


从供给侧的演变来看,较为显著的变化出现在亚洲。亚洲的中心国逐渐从日本变为中国,而中国在复杂产业链网络中与美国并未直接相连,与中国直接相连的国家数量超过美国,因为原来从美国进口的国家很多转向了中国,如日本和韩国等。


图一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从需求侧来看,以前全球的需求中心只有美国与德国,美国是亚洲国家的最主要出口目的地,而现在中国确立了亚洲中间品需求的中心国地位,美国在简单网络与复杂网络中的中心地位有显著差异。


图二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简单和复杂GVC网络的全球ICT供应中心,中国分别与德国和美国直接相连,但箭头的指向都是从中国出发的,这表明,在ICT行业,中国是德国和美国的重要增加值来源国,也即中国是德国与美国ICT产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当然,中国ICT产品出口的一半以上份额仍由外资在华企业生产。


图三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下图从总体上描述了亚洲出口增加值的来源与目的地及其结构,左图为2000年的情况,右图为2018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在2000年,日本占亚洲出口增加值的份额最大,为35.6%。其中,46.1%是由东亚贡献的,33.3%来自东南亚(和斐济),17.4%来自中国。


2018年,亚洲价值链网络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占亚洲出口增加值中的份额三分之一(34.4%),而日本的份额从2000年的35.6%降至2018年的16.8%。


图四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第一产业方面,中国也大大提高了,从2000年的30.1%升至2018年的46.3%。


图五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低技术工业品。

中国从27.8%提升到42.2%,东南亚提升到24.8%,其余地区都是下降的。


图六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中/高技术工业品。

日本的份额虽然显著下降,但占比仍为22.4%,中国的份额显著提升,至2018年,已升至28.8%,但是,其份额优势并没有低技术工业品那么显著(42.2%)。


图七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商业服务业。

日本所占增加值份额显著下降,中国的份额显著提升。到2018年,中国所占份额增至33.8%,其次是东南亚,占比为21.3%。


图八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已经极其显著,我们需要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国内外大环境都有要求中国调整的压力,只是这个过程时快时慢。说句大白话,就是要给其他国家留碗饭吃。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中美贸易冲突、新冠疫情都会对全球产业链形成巨大的冲击,中国、美国与德国作为三大洲中的核心国,其受冲击的程度将更为显著,全球产业链未来有可能会变为区域性闭环的体系架构


这将构筑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所以,现在全球各个国家都需要尽快控制住疫情,与此同时有序复工复产,这是另一个层面的国家间竞争,也是各国产业链效率的军备竞赛,即大家都要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中利用这次疫情争取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全球产业链的后新冠时代

叶茂常

AMT产业投资顾问

二十余年IT互联网从业高管和创业经历,曾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领域包括游戏、半导体、在线教育、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商等领域。对于宏观经济、投资市场、美股/港股、基金管理等领域有独特的见解。现担任多家境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