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信仰》

散文《信仰》

信仰是對某種政治主張、思想主義、宗教觀念或對某個人的信奉、敬仰和尊重。信仰者把這種心靈上的極度虔誠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榜樣示範。

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世界上就有了信仰。契訶夫說:“信仰是精神的勞動,動物是沒有信仰的,野蠻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組織體,才能達到信仰”。世界上的信仰形形色色,種類繁多,大致包括神話、復活、英雄、圖騰、巫術以及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道教、儒教等諸多信仰。不管信仰的方式方法有多麼不同,信仰者對信仰的態度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他們都將信仰視為生命的最高原則,生活中所有畢恭畢敬的莊嚴儀式都是以遵循信仰原則為導向的。

信仰是超脫於現實的靈魂標註,信仰者信仰的東西或事情都是神聖不可侵犯和褻瀆的。西方國家的宗教信仰中認為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和掌管者,上帝是主宰一切的。中國佛教信仰中提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認為人都有前世、今生、來世的六道輪迴。一些國家或宗教更是將所信仰的內容發展成為一種國家文化或宗教文化,用信仰的力量凝聚人心,讓整個民族都被這種信仰的力量所統領,這是信仰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現今,在紛繁複雜的塵世中,我們正面臨著“信仰危機”,大多數人的信仰已經蕩然無存。信仰的道德底線一次次被衝噬,信仰的思想防線一次次決堤,人們用權力代替信仰,用金錢排除障礙,用戾氣甚囂塵上。白巖松說,尋找信仰,是當前中國最大的命題。信仰的前提是敬畏之心,有了敬畏就有了全民遵循的約束力,有了敬畏疲憊的心靈就有了歸屬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呼籲就是要激盪起人們內心守望平靜的波瀾。因此,無論對於一個人、一個政黨,還是一個民族來說,信仰都是指路明燈,是精神支柱,是最強勁的動力,更是力量的源泉。

信仰是一顆希望的種子,可以在你的內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個人一旦有了信仰,他的人生就有了目標和航向,也就擁有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永不放棄的行動自覺。中國古代就有愚公代代相繼齊力移山的信仰,有精衛鍥而不捨奮力填海的信仰,有《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艱辛坎坷,心中擁有取得真經、普度眾生的信仰。可以說,擁有信仰的人有明確的人生方向和價值追求,他們無論面臨任何挫折和困境,都會百折不撓,不言放棄。漢代司馬遷飽受宮刑的隱忍之痛,在《報任安書》中寫到:“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這些著作既是聖賢們為抒發鬱憤而寫出來的,也是內心堅不可摧的信仰所在。蘇武有持節雲中19年矢志不渝的信仰;西晉陸機有“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的信仰;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的張載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信仰。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定地信仰馬列主義,投身水深火熱的革命浪潮中,用捨身取義、視死如歸的情懷為廣大群眾開闢新天地,謀求新福祉。可見,信仰更是一種無形的內在潛質,可以激發信仰者內心的無窮力量。在你人生的旅途中,無論路途再遠,只要懷揣堅定的信仰,你終會抵達終點。

信仰是努力的因,結局是奮鬥的果。曼德拉在27年的牢獄生涯中,每天承受著監獄的繁重體力勞動、獄警刺耳的嘲罵和無盡的謾罵,其中20年是在常遭海風狂掠的羅本島上度過的。他依靠堅定的信仰終於在在73歲時重獲自由,4年後成功當選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寶蓮燈》中有句話說得好,“人心不死,燈芯不滅”。信仰是支撐一個人精神世界的無限寄託。曹雪芹寫《紅樓夢》用了10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27年,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歌德寫《浮士德》用了60年。他們都是將信仰作為堅持不懈的品質追求,在迷茫困惑時,在身處艱險時,信仰就猶如一道光芒賜予無窮的力量,給你們黎明前無限的希望,照亮他們前進的道路。

信仰是超脫肉體、規範行為、昇華靈魂的精神指引,一個人無論地位顯赫還是出身卑微,都有仰望星空的信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如果你投入教徒般的信仰和專注,你的事業將會蒸蒸日上;如果你只是把工作當做一種營生的手段和方式,那麼你將活的非常卑微和矮小。哲學家薩特曾經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個是高懸在我們頭頂的日月星辰,另一個就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人總是應該有一點信仰的,沒有信仰的人生會變得迷惘彷徨,如同在黑暗的夜色中隨波逐流,活不出真實的自我,最終讓本來出彩的人生變得黯然失色。有信仰的人生是讓夢想插上翅膀的一生,是孜孜以求奮鬥不息的一生,有信仰陪伴的人生才不會形單影隻,人生之路才不會迷失航向,最終會在峰迴路轉處實現自己柳暗花明的人生價值。

借用尼采的一句話:“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處,不要問,走便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