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陳孝平寄語一線戰疫醫護:不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不言勝利

“臨床醫生,一定要實事求是,切忌盲目樂觀。只要病人還沒有撤掉氣管插管,就不能算是病情好轉。不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就不能說取得戰疫最後勝利。”3月11日,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參與危重症病人會診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孝平用“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勉勵一線醫護人員,希望他們堅持到底,全力救治病人。

連日來,陳孝平院士多次到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中法新城院區參與新冠肺炎疑難病例會診,就新冠肺炎救治發表了一系列見解。

院士陳孝平寄語一線戰疫醫護:不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不言勝利

3月9日,院士陳孝平接受記者專訪 記者金振強 攝


關口前移救治理念是一大突破

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與來自全國6省市的17支醫療隊通力合作,近期不斷有救治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消息傳出,截至3月10日,共有10名危重症病人脫離有創呼吸機並拔管,3名病人撤除ECMO(體外膜肺氧和)。

“ECMO能撤,得益於關口前移救治理念的突破”,陳孝平認為,突破的取得,得益於各地醫療隊的通力協作,得益於救治過程中經驗的積累。

院士陳孝平寄語一線戰疫醫護:不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不言勝利

3月11日,院士陳孝平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與來漢援助的醫務人員交流 記者金振強 攝


2月11日起,同濟光谷院區每天都會組織近百名專家和醫務人員參加病例大討論。陳孝平充分了解病例信息後認為,對重症、危重症病人來說,新冠肺炎“是一種以肺部急性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針對危重症病人存在多器官損害的情況,光谷院區成立了“護心” “護腎” “護肝” “營養”等8個小分隊,展開多學科聯合救治。

“我們既是防火隊也是滅火隊。防火隊就是防患於未然,提前預防可能發生的情況,例如心肌保護、護肝藥的應用等;滅火隊就是對症治療,出現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

“這是一個急性病,時間就是生命。”陳孝平認為,新冠肺炎目前沒有特效藥,多學科聯合,對病人其他器官損害的可能情況進行及時干預,為肺部炎症吸收“爭取了更多時間”。

同時,他也提醒醫務人員,好轉不代表治好,病人走出醫院大門才叫治好,所以還要“堅持努力”。

面對新疾病要讓複雜問題簡單化

會診和採訪中,陳孝平還多次就救治新冠肺炎的幾個大原則,與一線醫護人員分享。

他認為,面對這一人類認知有限的新疾病,首先要讓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用專業知識和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要想得太遠,例如會診中一名新冠危重症病人突發呼吸、心跳停止,這種情況絕大多數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那就先從這方面找原因。

另外,要時刻注重常見的、多發的情況和原因,當解釋不通時,再考慮少見、罕見的情況和原因;儘量用一元論去解釋所有發生的情況,解釋不通了,再去考慮另外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