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末期最傑出的兩位名將的交鋒│576

雖然吳國皇帝孫皓昏庸殘暴,吳國內憂外患不止,國力衰弱,民生凋敝,但吳國也並不是那麼好滅的。對外,有長江天險阻隔;對內,從孫策割據江東至今,吳國處於獨立狀態已經長達七十幾年,當地豪門貴族與百姓的認可度還是非常高的,國破家亡面前,願意為吳國效死的文武大臣、士卒百姓還是相當多的,因而,滅亡吳國,需要徐徐圖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且,晉國這面的隱患也是不少。

這些問題,都要羊祜一一克服。

羊祜到任後,發現荊州地區晉國的百姓生活也是相當艱苦,缺衣少食。不光百姓,就連戍卒的軍糧,也不充足,庫中存糧連應付一百天都不夠。

羊祜瞭解具體情況後,並沒有急於從戰爭需要入手,做戰爭準備和動員,而是按照長遠打算,從發展的角度開始行動。

他安撫荊州地區的百姓,鼓勵生產,發展經濟。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羊祜將戍守的軍隊分作兩半,一半執行正常的軍務,巡邏、戍守等,另一半開荒屯田。當年,荊州軍隊就開墾荒田八百多頃,極大的解決了當地糧食缺乏的問題。

同時,羊祜還開辦學校,興辦教育。另外,羊祜對吳國人也沒有按照敵人對待,而是開誠佈公,非常講信用,來投降的歡迎,之後想離開的,也隨自己意願決定,毫不干涉。

經過羊祜的一番努力,荊州地區的面貌幾乎煥然一新。沒幾年時間,庫中存糧十年都吃不完。羊祜在荊州一帶,深得人心。

在軍事上,羊祜也並不是毫無作為。自己這方減少了防範力量,也沒有主動進攻的打算,那吳國要是前來進攻呢?自己這邊不就吃虧了嗎?

經過分析,羊祜認為,吳軍對荊襄一帶,威脅最大的,就是距離襄陽七百多里的石城一帶的駐軍。這些吳軍不時的侵擾邊界,是吳、晉邊界最主要的不安定因素。於是,羊祜用計,使吳國主動撤掉了石城的駐軍。這樣,吳、晉邊界地區,基本處於和平狀態。

羊祜自己也毫無將軍的做派,日常穿著打扮非常休閒,一般穿寬鬆而輕暖的裘皮衣服,從不頂盔掛甲,身邊的侍衛也只有十幾個人,完全是一副牧守地方的架勢。

羊祜的做法,在穩住吳國人的同時,也迅速穩定了荊州一帶的形勢,同時在不知不覺間,慢慢加強了晉軍的戰鬥力。

司馬炎對羊祜的做法非常讚賞,下令取消了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加封羊祜為南中郎將,將漢東、江夏一帶全部軍隊都交給羊祜統領。後來又加封羊祜為車騎將軍,開府如三司之儀。

吳國的孫皓雖然殘暴,基本的軍事素養還是有的,見羊祜將荊州治理的有聲有色,糧草充足,軍事實力也不斷增強,於是派鎮軍大將軍陸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等地軍事,與羊祜對壘。

陸抗也是吳國名將,是當年在猇亭之戰中大敗蜀漢皇帝劉備的吳國名將陸遜的兒子,豪門出身,家學淵源,文武雙全,對吳國忠心耿耿。這個時間,陸抗已經是吳國少有的擎天之柱一般的將領了。

陸抗上任後,採取的措施和羊祜頗為相似,也並沒有大動刀兵,採取防守與發展並重的策略。

實在是多年征戰,雙方都有點打不動了。

然而到了272年,這種和平突然被暫時打破了。

吳國皇帝孫皓突然想起徵召駐紮在西陵的昭武將軍、西陵都督步闡。步闡世代居住在西陵,突然接到徵召的命令,大驚失色,以為自己哪裡失職,或者有人向孫皓進了讒言,孫皓要害自己。步闡擔心之下,根本沒敢來面見孫皓,而是佔據西陵城,派人質去洛陽,向晉國投降。

由此可見,孫皓的嗜殺,對吳國的大臣們構成了多大的心理壓力。

司馬炎當然痛快的接受了步闡的投降,對其大加封賞。

陸抗聞聽步闡叛變,吃驚不小,急忙調兵遣將,平滅叛亂。

此前,陸抗本人曾經在西陵城鎮守數年。為了抵禦將來晉軍有可能的進攻,陸抗曾經大力加強過西陵城的城防。所以,西陵城城防堅固,守備器械充足,而且,西陵城位處戰略要地,乃兵家必爭之地。西陵如果被晉軍佔領,吳國將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

司馬炎也料到吳國不會放任步闡投降不管,於是命令荊州刺史楊肇率軍奔西陵,接應步闡;命令羊祜率軍五萬,殺奔江陵,吸引住陸抗的視線,拖住吳軍主力;命令巴東監軍徐胤率領水軍攻擊建平以為策應。

就這麼突然間,陸抗和羊祜這兩位三國末期最傑出的將領,展開了正面的交鋒。

當時,晉軍三路軍隊加起來有八萬之眾,吳軍只有三萬,所以從人數上來說,晉軍佔據明顯的優勢。但是因為是在吳國境內作戰,所以吳軍佔據地利的優勢。而且,畢竟步闡是突然投降,所以晉軍上下,包括羊祜,多少都持有觀望態度,較為謹慎,擔心上當;而吳軍陸抗方面,則感覺事態緊急,拼盡全力要儘快消除禍患,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吳軍又佔據了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