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出新規2020年退休能領多少養老金 注意這三種情況

大家都非常關心退休後能領取多少養老金,按目前的物價水平,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想要維持基本生活,甚至達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標準,退休後要每月領取5000元養老金。各城市因為經濟發展有區別,維持生活所需要的費用也有很大的區別。比如三四線城市退休,能領3000元養老金已經很高水平。之前有一位吉林琿春人表示在企業工作43年,退休時,43年工齡,每月養老金領取2700元。同樣在上海市辦理退休,男職工退休後每月養老金5000多塊錢,女性退休每月領取4500元左右。

最近有一位網友留言說,社保出新規了,工齡33年,按最低60%標準繳費,2020年退休能領多少養老金。

退休後領取養老金跟很多因素有關係,比如繳費標準,社會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餘額等等。這位網友所說的社保新規定不會影響退休待遇。退休後能領多少養老金還要根據退休人員實際情況去計算,如果退休後想多領養老金,注意這三種情況。

社保新規定是調整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計算口徑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5月份正式實施,各省應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參保人員和企業的社保繳費基數。調整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計算口徑後,各省要制定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的過渡措施,確保退休人員待遇水平平穩銜接。注意社保新規定不影響退休待遇,只降低社保繳費減輕參保人員負擔,所以大家不必擔心。

注意視同繳費年限多領養老金

辦理退休時,社保局的工作人員會審核退休人員人事檔案,根據檔案去確認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確定時間各地有區別,主要跟各地區建立職工個人繳費制度有直接關係,最早建立職工個人繳費制度是1992年,因為慢慢全國推廣,有的地區可能是1995年,也有的地區是1997年才建立職工繳費制度,所以退職人員視同繳費年限確定時間不一樣。不過對於那些有下鄉經歷,當兵服役等都算視同繳費年限,在退休後可以多領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等於全部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乘以1997年12月31日前本人繳費年限×1.3%。像崗位這位網友,33年工齡,實際繳費是22年,視同繳費年限是11年。

注意繳費標準越高多領養老金

很多企業職工退休後養老金待遇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繳費標準低。舉一個簡單例子,企業職工每月收入3000塊錢的工資,而企業在給職工繳納社保時,按每月1500元繳費基數繳納社保,每個月工資是多一些,但是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待遇水平不高,所以同樣是工齡33年,退休後養老金待遇可能相差近千元之多。如果自己交社保,按60%標準繳納社保和按100%標準繳納社保,2020年退休,當然是按100%繳費標準繳納社保,這種情況領取養老金更多一些。

注意越晚退休領養老金越多

細心的朋友會注意到,男性是60週歲退休,女性是55週歲,還有50歲退休的。假如工齡是33年,男性每月領取養老金肯定要比女性人性的養老金要多一些,這是因為越晚退休領取的養老金越多。我們來看一下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是根據退休年齡確定的。繼發月數表從2005年發佈,並沒有修改過。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退休年齡越晚,對應的計發月數越小,所以每月養老金越多,所以有人就喜歡延遲退休年齡。

總而言之,通過以上3種情況,如果我們想在退休後多領取養老金,大家一定要按時足額繳納社保。如果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自己交社保,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繳費標準,退休後領取養老金更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