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漢末三國時期,名將輩出,有的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比如孫堅、張郃等,有的被暗殺,比如孫策、張飛等,有的被擒後被殺,比如呂布、關羽等,但也有很多大將得以善終,其中,有十位比較著名,他們都是誰呢?

這十位大將,排名不分先後。有的正史和演義中結局不同,這裡以正史為依據。

第一位,趙雲。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趙雲先投奔公孫瓚,後來,公孫瓚派劉備和田楷抵禦袁紹,趙雲隨從,因此結識劉備,後來,追隨劉備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等。

趙雲在建興七年(229年)病逝。《三國志 趙雲傳》:七年卒,追諡順平侯。

第二位,馬超。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隸部扶風郡茂陵(今陝西楊凌五泉鎮)人,漢末群雄之一,蜀漢名將。

馬超是馬騰的兒子,馬騰入京後,馬超割據雍州,和曹操爭奪關中失敗後,退守涼州。後依附張魯,因張魯不信任馬超,馬超被迫投降劉備,幫助劉備攻取成都,立下大功。

馬超於章武二年(223年)病逝,終年47歲。《三國志 馬超傳》:二年卒,時年四十七。

第三位,黃忠。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黃忠(?-220年),字漢升,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

黃忠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進取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勇冠三軍,力斬曹魏名將夏侯淵,升任徵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黃忠病逝。《三國志 黃忠傳》:明年卒,追諡剛侯。

在《三國演義》中,黃忠跟隨劉備伐吳時,被東吳馬忠一箭射中肩窩,回營後死去。

第四位,太史慈。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

太史慈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太史慈原為劉繇部下,曾與孫策戰場上大戰,不分勝負,後被孫策收降,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繼位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病逝,年僅四十一歲。《三國志 太史慈傳》: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在《三國演義》中,太史慈被張遼射中,回營後死去。

第五位,張遼。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

張遼先後跟隨丁原、董卓、呂布。呂布死後,張遼歸順曹操。張遼曾與關羽同解白馬圍。建安二十年(215年),在合肥逍遙津之戰中,張遼率八百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以七千人擊敗孫權,還差點活捉孫權。

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黃初三年(222年),張遼在江都病逝,享年五十四歲。《三國志 張遼傳》:遼病篤,遂薨於江都。

在《三國演義》中,張遼被東吳丁奉射中腰部,回營後死去。

第六位,徐晃。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徐晃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徐晃在曹操手下屢立戰功,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在樊城之戰中,徐晃救援曹仁,擊敗了關羽。

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封為右將軍,公元227年病逝。 《三國志 徐晃傳》:病篤,遺令斂以時服。

在《三國演義》中,徐晃被孟達一箭射中頭部而死。

第七位,夏侯惇。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曹魏開國元勳。

夏侯惇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曾殺死侮辱他老師的人。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夏侯惇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

公元220年病逝。《三國志 夏侯惇傳》: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將軍,數月薨。

第八位,許褚。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許褚(?-227年),字仲康,譙國譙人(今安徽亳州)。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被稱為虎痴。

許褚年輕時在家鄉聚集了數千戶人家,共同抵禦賊寇。後追隨曹操,典韋死後,許褚主要負責護衛曹操。渭南之戰時,許褚左手舉著馬鞍擋箭,右手撐船,在箭雨中幫助曹操成功渡河。曹操與馬超、韓遂會面時,馬超欲偷襲曹操,但聽說許褚之名後,馬超放棄了。

當曹操去世時,許褚哭至吐血,曹丕其遷作武衛將軍,負責宮中安全。曹叡繼位時封其為牟鄉侯。

太和元年(227年)去世。《三國志 許褚傳》:褚薨,諡曰壯侯。

第九位,曹仁。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操從弟。

曹仁精於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成為大將後,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跟從曹操多年,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赤壁之戰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拖了一年之久,渭南擊敗馬超。襄樊之戰中,曹仁擋住了關羽的進攻,魏國建立後曹仁拜車騎將軍。

曹丕稱帝后,封曹仁為大將軍,又遷大司馬,黃初四年(223年)病逝,時年五十六歲。《三國志 曹仁傳》:黃初四年薨,諡曰忠侯。

第十位,曹洪。

正史中,三國十大善終的大將

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操從弟。

曹洪早年隨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曹操在滎陽被徐榮擊敗,失了戰馬,曹洪把戰馬讓給曹操,曹操得以逃命。漢中之戰時,曹洪與曹休在下辯抵禦劉備,破斬吳蘭、任夔,逼退張飛與馬超。

曹丕即位後,因懷恨曹洪早年不借錢給他,欲處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將其免死,貶為庶民。曹叡即位,拜曹洪為後將軍,更封樂城侯。太和四年(230年),復拜驃騎將軍。

太和六年(232年),曹洪病逝。《三國志 曹洪傳》:太和六年薨,諡曰恭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