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文坛独行侠”、“十足的流浪汉”、“现实的漂泊者”,这些称呼,都是他的代名词。

他虽是“东北作家群”的领头人,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流浪汉”的气息。若抛开“气质”一词,按文豪鲁迅的话说便是,“他是自1917年的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涌现出来的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此人便是那天生爱自由爱正义的萧军。

一提及萧军,很多人都会不自主地联想到才女萧红,他们二人的爱情故事,在民国那时可是家喻户晓。

可殊不知,萧军的感情史,并不单单只是和萧红这段恋情。他这一生,有过五段爱情,可每一段,都是不平等的。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1907年7月3日,萧军出生在辽宁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

萧家不仅家境贫困,家庭氛围还偏暴戾。不光是祖辈父母之间,就连父母子女之间都关系不好。

据说,萧军的父亲曾与自家三叔动过刀子,而萧军的五姑还曾用刀刺伤过他继母的母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萧军的童年自然是不好过的。

早在他七个月大时,他的亲生母亲便因为不堪忍受萧父的毒打而选择吞食鸦片自杀,还给尚在襁褓中的萧军也塞了一口鸦片,打算带着孩子一起死。

好在,萧军成功被救回来,至于他的母亲,还是晚了一步,救治无效。

长大后,萧军在知晓当初母亲的自杀是源于父亲的家庭暴力后,便经常和他争吵打架。有一次,他的左臂还被父亲打到脱臼。

连父子之间关系都不好,那就更别谈萧军与那寡情的继母之间的关系了,大家都是互相看不惯对方。

然而,就算萧军与父亲关系不好,他还是乖乖在15岁那年听从父亲的话结婚了。对方叫许淑凡,比萧军要大一岁,两人婚后一起生活了10年。

10年的感情,在萧军心中却没有丝毫分量,说离就离。

1932年,萧军以“报效祖国”为理由,将许淑凡打发回了老家,并让她回家后另行改嫁。

随后,萧军便开始了一段新恋情,对方便是萧红。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图 | 萧军第一任妻子许淑凡

1932年7月12日,萧军结识了正怀着孕的萧红。

那时的萧红,身无分文,孤身一人大着肚子在旅馆。孩子的父亲汪恩甲告诉她要回家拿钱还旅馆费用,可这一回,却无归来之日。

萧红深知,汪恩甲是丢下她一人跑路去了。

按理说,萧红出身不错,不应该沦落到这种地步的。可为了反抗父母包办婚姻,为了追求自由的幸福,她还是选择不低头,不屈服于家庭。

于是,萧红开始向报刊求助,而萧军便是报刊的工作人员之一。

一开始,萧军是不打算参与帮助萧红的,他认为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怎么可能有余力再去搭救别人。可说归说,他最后还是向萧红伸出了援手。

半长的头发敞散地披挂在肩头前后,一张近于圆形的苍白的脸幅嵌在头发中间,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眼睛直直地盯视着我,声音显得受了惊愕似的微微有些颤抖地问着:‘你找谁?

’”

这是萧军第一次见到萧红时的印象,他深知眼前这个受惊的女子怀着身孕,可还是情不自禁地对她一见钟情了。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图 | 萧军与萧红

自那以后,萧军便经常主动去找萧红聊天,听她讲诉自己的经历,感受着她的心情,心疼着她的遭遇。

渐渐地,萧红也对这个给予自己帮助的男人产生了感情。再加上,萧军还是她钦佩的作家三郎,这一重身份,让她对萧军更加欣赏。

至于萧军本人,早已深陷于萧红的魅力中。

而当萧军发现萧红写的短诗时,他深受震撼。他发觉,萧红不单单是个有着悲惨经历的女子,还是一个有着文学天赋的才女。

这样的女子,怎能令他不爱?

于是,萧军送给了萧红三首定情诗,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开始同居,以夫妻之名在一起生活。

至于萧红腹中的孩子,依她之意,在生下来后便送人了。

自从萧红和萧军一起生活后,也开始被他所影响,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在萧军的鼓励下,同年冬天,她发表了一篇稿子《王阿嫂的死》。至此,萧红的文学生涯便开始了。

这一年,她21岁,萧军25岁。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有人说,遇见萧军是萧红的幸运,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1935年,在文学道路上摸爬滚打两年多的萧红发表成名作《生死场》。也是这一年,由萧军所起的“萧红”之名被世人所知晓。

那个时候的人们,都熟知这对夫妻,同为“萧”,合起来便是“红军”。

可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感情变味了。

随着萧红名声渐起,两人矛盾越来越多。他们本就性格相异,生活久了摩擦自然也就多了。

可萧军却不认为两人性格迥异,在他看来,他们二人都有着“流浪汉”式的性格,既不多愁善感,也不悲观消极。

可有人曾对比过萧红和萧军之间的差别,说:“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

两人差别是否如此,难以判断,但“血性汉子”这番描述,可谓是戳中点了。

同居六年间,每当吵架时,萧军都会动手打萧红,有时下手重了,还会将她打得鼻青脸肿。

据《萧红传》的作者葛浩文后来回忆道,萧军曾一直被追问关于打萧红一事,有一次他被逼问烦了便怒说:

“你们老说我打萧红,为什么不说萧红是我打死的?我们两口子打仗,关你们什么事?我只是在气头上把萧红推倒在床上,打几下屁股罢了。那能就把她打伤了?我是学武功的人,真要打,不要说一个萧红,就是十个萧红也被我打死了……”

许是萧军的坏脾气让萧红感到害怕,每次和朋友相见时,若是萧军在场,萧红定是少言寡语的。可若萧军不在,萧红便是个话唠子,能够开心自在地与友人们谈笑风生。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按理说,两人相处不愉快的话,本可以分手各过各的,互不打扰。虽说两人名义上是夫妻,但实则并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结婚,只是同居罢了。可萧红却不想与萧军分开。

然而,1936年,萧军有了新欢一事让萧红再次陷入痛苦。

早在同年7月,萧红便决定和萧军暂时分开一年,她认为双方都应当各自冷静。于是,萧红便孤身启程去日本,可没多久她又开始想念萧军了,经常写信给他。

与此同时,萧军却与她不同。若说萧红在日本过得寂寞愁苦,那萧军便是过得潇洒自在。

自萧红离开后,萧军便和她的好友许粤华开始了地下恋情。许粤华也是个有夫之妇,丈夫黄源还是萧军夫妇俩的好友。

很快,萧红便发现了他们这见不得光的恋情,伤心地作了诗《苦杯》,称“写给我悲哀的心”。

萧红深知,萧军会给新欢写情诗,就像当初他追求自己一样;她也知道,“

也许情诗再过三年,他又写给另外一个姑娘”。

对于萧军的花心,萧红心似明镜般地清楚,可她却依旧放不下这份爱。萧军曾抒怀道:“有谁不爱个鸟儿似的姑娘!有谁忍拒绝少女红唇的苦!”

对于此话,萧红自嘲回道:“我不是少女,我没有红唇了。我穿的是厨房带来油污的衣裳。”

1937年,萧红带着一颗被伤透了的心回到上海,后又随萧军一同去武汉。在武汉,她认识了端木蕻良。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图 | 端木蕻良

与萧军的粗犷不同,端木蕻良斯斯文文的,对待萧红也很温柔。

久而久之,萧红便开始对端木蕻良产生好感,并多次在他面前写下“恨不相逢未嫁时”,还主动开口念给他听。

1938年,萧红怀孕,却仍选择与萧军分手,她说:

“自己依然爱萧军,但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忍受屈辱太久,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

于萧红,这段感情的结束,无疑是心中的一块疙瘩。可于萧军而言,萧红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而已。

他过后曾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图 | 1937年,萧红萧军与黄源合影

刚卸下一段六年情,下一秒,萧军心里又有新的人住进去了。

1938年4月,萧军与好友塞克等人去兰州采风。在当地,萧军认识了当地女子王德芬。王德芬是当地王氏姊妹艺术团中的一员,曾出演《放下你的鞭子》中的“香姐”一角。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萧军才来兰州五天,就和王德芬在一起了。和往常老套路一样,他给王德芬写了情书,说:

“只要我一接近你,就感到一种眼睛看不见的温柔包围了我,真的会变成一个孩子了,像一只羔羊似的伏贴在你的怀中,任着你抚摸吧,我会在这抚摸中睡得香甜而美丽!爱的!”

且不说这情书是否写到王德芬心坎上去,就30岁的萧军往她面前一站,她的心也会动摇几分。毕竟,那个时候的萧军还是有点名气的,他所著的《八月的乡村》在当地可是很热销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仅有18岁的王德芬在当时对萧军一直很崇拜。于是,一个月内,在萧军写下第38封情书后,王德芬义无反顾地将未来托付给了萧军。

尽管王家人反对这桩婚事,可王德芬还是“任性”到底,要和萧军漂泊一生。她说:

“只要和他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我相信自己什么样的生活都能过,我一定能够和他同甘苦共患难!伴他以终生!”

在带走王德芬前,萧军还给王德芬父亲写信说:“我只屈服于‘真理’,却不能对‘暴力’低一低头的。德芬已经是我的,我也是德芬的,即使刀放在脖子上也要爱到底。”

随后,萧军与王德芬登报结婚。按时间来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闪婚,认识不到两个月,王德芬就把自己的余生交给了萧军。

只可惜,她托付错了人。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图 | 萧军王德芬一家

在离开兰州时,萧军曾对王德芬的母亲发誓道:“我会对德芬负责到底的!”

可事实却是相反的。于萧军眼里,之所以能和王德芬一直维持着夫妻关系,“旧情占四分之二,爱情占四分之一,可怜占四分之一”。

与王德芬所想的美好日子不同,两人的婚姻生活既不甜蜜,也不幸福。萧军每天不是上班开会,就是看书写稿。至于王德芬,这位刚娶回来的妻子,在他眼里仿佛是空气一般。

每次萧军回家时,王德芬都会给予问候和关心,可他却只有一声“嗯”。若说他是惜字如金,可婚前却比任何人都能说会道。

被这样对待久了后,王德芬选择给萧军写信以表委屈:

“爱的,不要再对我那么陌生冷淡吧,希望你别和我认真吧!那会苦坏了你!家是不可爱的,晚点回来也好,只希望你在外面能快活!你不要多疑我对你有什么不满,那都是多余的想法。”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王德芬的卑微容忍。

可萧军却依旧不体谅王德芬,继续冷漠待她。久而久之,王德芬开始觉得自己只是萧军的泄欲工具,他不说爱她,也不给予她体贴关心,她嫁到萧家,仅仅只是来完成妻子的义务罢了。

但就算如此,王德芬还是一直跟着萧军,尽管有人告诫过她:“萧军将来一旦遇到好女人,他就会丢开你,一个人不要忘掉历史啊!”

对于萧军的滥情,王德芬当然也了解过,就和当初的萧红一样,王德芬也选择了忍受,不管是看着萧军出轨,还是被挨打挨骂,她一一接受了。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遭遇着当初萧红所经历的,王德芬对从未见过面的萧红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在萧红离世时,萧军曾写道:“下午听到萧红死了的消息,芬哭了。”

不是“我哭了”,而是“芬哭了”。

与萧红素不相识,也无任何瓜葛,要说有何联系,那便是都曾爱过萧军。可萧军,在听到萧红离世时,却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只说道:

“作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作为一个有才能、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

如此冷漠无情,让人不禁为萧红当年所付出的爱叹息。

如今,萧军身边的人是王德芬,而王德芬却在为他的昔日爱人而哭。有人说,她是为自己而哭,毕竟是她自己亲手将未来置身于此等地步,也是她自己将幸福托付给了萧军这般绝情的人。

萧军后来还曾在自己的日记里说过:“每一个女人全不是我所需要的,她们全愚蠢,全是患病者,全是不懂得我的心的人!我要哭!为了每次恋爱!每个女人所耗费去的精力!在这社会上,她们总是重重地压在你的肩上,使你精疲力竭,而她们并不企求上进!”

若说王德芬对他不害怕,不失望,那理应是不可能的。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图 | 萧军、王德芬早期合影

她为他生育了5个孩子,可他却无情地提出了离婚。

如同当年对待有着十年感情的许淑凡一样,萧军在爱上新的人后,又毫不犹豫地想要抛弃旧爱。

1951年,萧军44岁。那时的他正处于事业受创阶段,被排挤出文坛后,他以养病为由去到北京租房生活。在那里,他结识了房东的女儿张大学。

张大学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张公度早期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曾先后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职,并获得过少将军衔。

在张公度的教导下,张大学一直都是循规蹈矩的。可当她遇到萧军后,却不再做乖乖女孩了。

虽然萧军在那时属于落魄文人,可曾经的荣誉仍在。因此,在张大学看来,这个作家就是英雄般的存在。而于萧军眼中,那个时候的张大学“很像萧红!但是又比萧红文静、漂亮!

于是,两人越发熟识,经常凑在一起玩,不是拉拉二胡,唱唱京剧,就是开始谈各自的理想志向。慢慢地,他们的感情升温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1952年,张大学怀了萧军的孩子。这对萧军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当时的他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政治信仰上,都处于一个危险的境遇,稍微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被人逮捕。

可纵使如此,萧军在得知张大学怀孕后,却不像以前那样无情。他主动说要给张大学一个婚姻,给孩子一个家。

但张公度两夫妇却不同意,在得知自己严格教育出来的女儿做出此等败坏名声的事后,他们气得要张大学去打胎,并且要把萧军告到法庭去。

然而,张大学早已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坚决不肯打胎,也不肯告发萧军,并以死逼迫自己的父母,要求他们也不能将萧军告上法庭。

看到自己女儿这样坚决,张公度一怒之下,直接和她断绝关系,就当从没有她这个人。

张公度这一做,直接就把张大学未来的后路给封了。这一封,便是整整七年。

无奈之下,张大学只好去寻求奶妈的帮助,这才有地可去。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图 | 萧军王德芬

1953年3月17日,张大学诞下女婴,萧军为她取名萧鹰。在张大学的要求下,又在名字前加了“张”作为姓氏。

张大学这样做,是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和萧军结婚了。毕竟,那个时候的王德芬和萧军已经有了五个孩子,她不想去拆散王德芬的家庭,也不愿为难萧军,让他不好做。

于是,张大学忍痛割爱地将孩子托付给了自己的奶妈,随后便离开萧军,独自一人去外面闯荡。

据张萧鹰回忆说,张大学在那过后曾“去过浙江、到过山东,做过教师、搞过科研,一直做到了研究员,但是她从没有打算调回北京”。

至于为何不回北京,不去找孩子,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萧军的所作所为了。

1956年,萧军给远在异地的张大学写了一封信,简单归纳来说便是:“

一、我要出门,不要给我来信,我会与你联系。

二、烧掉所有我给你的信件。

三、若有人追查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推到张公度身上,就说是他用你拉拢腐蚀我的。”

当看到最后一条内容时,张大学的心被刺痛了。

她不知道,萧军是以怎样的脸面,怎样的自信写下最后这要求的;

她也不敢相信,一向以“不许人间摇尾生”的萧军竟会要求她做这种事。

但不管萧军为何这样要求,张大学还是照做了,除了第三条以外,其余的她都做到了。

按理说,张大学被萧军这样伤害,应该会对他失望透了才对。可事实却是,她仍然爱着对方。

1961年,时代风暴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尤其是那些有学识,有身份的人。其中,便包括萧军。张大学知晓在这样动荡的社会下生活,萧军一家会过得很煎熬。

于是,她便趁着父亲不在,悄悄将萧军带回了家,买了一堆好吃的,补身体的给他吃,还催促道:“你快点吃,别让老爷子回来碰见!

如此深情痴心的女子,着实是好,可也确实是可惜了,一片真心全给了萧军,却得不到半点回报。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图 | 1981年萧军于萧红故居

可若说张大学是可怜之人,那王德芬又何尝不是呢?

在萧军当年提离婚时,她虽然拒绝了,但若不是因为社会的变局,萧军怎可能收回离婚的请求?可她却一点也不恨,也不抱怨,反而是和平常一样对萧军好。

就连萧军在外有了张萧鹰这个女儿的事,王德芬在知情后还会主动照顾她,并告诉她说萧军也一直在为没能娶她母亲一事而后悔着。

她还说:“当年你妈妈怀了你以后,你大爷就提出要和我离婚,但是,他不说是因为他爱上了你妈妈,却说是怕因为他的政治问题影响我和孩子们,那我当然不肯离了,我当时就告诉他说,‘我不怕牵连、我不离婚!’小鹰,你想想,一个女人,知道自己的丈夫爱着别人,心里该有多痛苦啊!可是,那我也不肯离婚。后来是你妈妈不愿意拆散我们的家庭,自己离开了北京。”

确实,不管是50年代的胡风事件,还是60年代的社会运动,王德芬一直都陪着萧军。每一次萧军被扣上帽子时,王德芬都是一句“

我不怕牵连,我不离婚!”

每一次,家被毁时,王德芬都只顾着保护当年萧军给她写的情书,其余的她一概不在乎,也在乎不了。

如果说,王德芬曾经对萧军有过失望,那么后来仍不愿离开萧军半步的她,着实是爱他爱到骨子里了。

不管是为他养育了八个子女,还是说从18岁陪他走到69岁,那些逝去的青春无不证明着,王德芬对萧军的爱有多深沉。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图 | 萧军全家福

而她的所有付出,萧军也是看在眼里的。他曾给孩子们写信说:“好好关心你们的母亲!她是这世界上唯一能谅解我的人。尽管我们思想常难一致,我们的生活习惯、为人作风各不相同,但我们却是不可分解的一对!

而于张萧鹰,萧军是心疼的,在她的成长道路上,他这个父亲缺席太久了。所以在晚年时,萧军一直没有忽视过张萧鹰,他只能在剩下的日子里,加倍地对她好。他曾对张萧鹰说过:“这里是你的家,想来就来,没人能拦你。你大娘对你是很好的!

1981年,张萧鹰结婚时,萧军也曾叮嘱道:“结婚之前你是两条腿走路,一旦结婚,你们两个人只有三条腿了,其中一条是被婚姻的带子绑在一起的,所以要注意协调行动、互相关注,不然是会摔跤的……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的叮嘱。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鲍旭东(萧军私生女)一家与萧军合影

如果早些年,在和萧红一起生活时,他们能够互相协调的话,还会有后来那么多的冲突吗?

如果那些年,在和王德芬一同过日子时,萧军能多关注一下她,那还会让她害怕,失望吗?

如果在后来,他能够多多关注张大学,关注自己的女儿,那到今天,他还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吗?

可惜,这世上不光是没有“如果”,也没有“早知如此”。而且,要是萧军没有经历那么多,也不会得出这样的感叹,并将这些经验传给子女们。

不得不说,步入晚年的萧军一直是活在愧疚中的,不管是对女儿,还是对张大学。

在张萧鹰有自己的孩子后,他们父女两就曾因此事发过冲突,张萧鹰一次性将那些年的委屈发泄了出来,而萧军,也说出了迟到多年的对不起。

那时的他,对着哭得崩溃的张萧鹰说:“他们都在我身边,就苦了你一个人在外面,让你受了那么多的委屈!是我对不起你啊!

可对于张大学,直到临终前,萧军都没能说出一句“对不起”。

结婚50年,他视妻子如空气,多次家暴,晚年却表白:我们不可分解

1988年6月22日,萧军因病去世,享年81岁。

葬礼上,一句句“萧军老伴.....”,都在表达着王德芬心中的不舍。

曾有人问道王德芬,她是否会后悔跟萧军走,她的答案是:“我从未后悔过跟他。”

如今,她已陪着萧军走过了白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那这一生,于她而言,或许是不留遗憾的。而萧军,不可否认,他有缺点,脾气不好。但也正如张晓鹰所说:

“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父亲真的很了不起,尽管他有着缺点和错误,尽管他也有无奈和软弱的时刻,尽管他的失误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可是他还是被爱着他的人们所原谅。”

文 | 千拾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