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的压力有多大?

留德华叫兽


其实说到读博压力有多大,就像问工作的人有没有压力一样,根据自身情况,自身专业有所不同,我根据自己工科博士说点自己观点。

压力肯定是有的,来自各个方面:

1.家庭压力;毕竟读博的年纪差不多30来岁了,而我们的同伴差不多孩子都快上小学了,此时家长着急啊,盼着我们早点毕业,结婚、生子,可能就会忽略我们的科研压力。

2.导师、学校的压力;现在高校对博士毕业要求还是很高的,工科基本上得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比如我们要求至少1篇一区,或影响因子6.0以上,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但是导师的要求基本是学校要求的一倍。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没有这些要求,读博也就没有意义了,不能将自己几年的研究成果写成文章或专利发表,就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么。

3.社会压力;现在博士越来越多,所以社会工作对博士的要求也就更高了。现在国内很多高校对博士进入高校工作的要求是三年聘期,给你副教授待遇,三年内,你拿不到基金,又没有发表文章,就得走人,就是所谓的“非升即走”。

当然女博士的压力更大一些,首先身体方面受打压能力就不如男生,然后还要面临结婚生子,年龄越大,生育后的身体恢复越慢,就像好多高校女老师,生孩子前是女神,等生了孩子,一看就像大妈似的,所以30多生娃的女生真的很辛苦。今天正好借此节日向女生道一声节日快乐!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能代表全部人,谢谢!


校园范小二


读博的压力的确很大,我是文科博士,拿我们这边举例来说。我觉得读博的压力主要是两个。。

其一,科研压力。

这其实算一句废话,博士研究生当然要做科研,理工科我不好说,文科的压力主要是读文献和发论文,当然最重的压力就是毕业论文,一篇博士毕业论文至少8万字,字数虽然不算多,但质量要求很高。现在教育部越来越打击博士生当中的水货,其重要指标就是博士毕业论文,不好好写的话,不仅自己要遭殃,早晚还会把导师拉下水。

笔者刚来人大的时候,就听师兄讲过,人大清史研究所在我入校那一年有一半的博士毕业生延期,这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现在延期了不仅没有奖学金助学金,学校还不会解决住宿问题,北京的房租大家是知道的。

其二,经济压力。

理工科的博士天天做实验,很是辛苦,但他们收入较高,一个月三千五千,生活经济压力虽有,但比文科生好太多了。文科大多时候就是靠国家发的补助。当然, 好的是大多数高校博士生的奖学金都是全覆盖,所以学费不用担心。说实在的,一个大学生一个月一千多块钱是够用的,但我们这个年纪,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大多已经成家立业,人家一个月的收入是我们的好几倍,而且结婚的时候要随份子。我身边有人一年随份子就要四五千。当然,你如果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奖学金会多得你拿到手软,我们清史研究所就有博士生博士期间靠论文就挣了十多万奖学金,这是一位大神。

还有的同仁说婚恋的压力,笔者觉得这个没多大。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校园很好,相信大多数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都会怀念自己的学生时代,博士研究生是学生时代的最后阶段(当然不是必须有的阶段),走完就算正式完全步入社会了,读博的压力恐怕没有将来成家立业大,尤其是男人们,不知大家怎么认为?


文史工作坊


觉得青少年读完基础教育就可以了,没必要费时费力浪费钱财都去念大学,大学生也不是唯一的人生途径,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就可以进行分流了,根据个人兴趣、学力及家庭条件55%继续升学,25%进入中等专科和高级技工学校,剩下20%进入社会谋生,在这里并不是反对大家都去高等教育,而是现在大学不一定培养出有用之才,研究生博士生满大街找工作也不是什么好事,结果出来的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颓废青年,实在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因为社会需要各个行业的人,有科研人员,也需要做餐饮修鞋理发💇裁缝等服务人员,也需要许多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人员,也需要民间石匠铁匠木匠篾匠等民间艺人……这些行业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就可以干好,不上大学并不是不学习,如果有毅力完全可以自学成才,终生学习。还是相信古人说的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生我才必有用!粟裕没正规军事学院,你能说粟裕不会打仗,比不过那些黄埔军校生?最近很火的李子柒14岁就辍学打工妹了,你能说人家创造的价值比不过一个清华北大生?

大学并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出路!


晴空物语听雨轩


博士期间有为了赶 paper deadline三天只睡10小时的 但那都不是事 这样的通宵甚至感觉是幸福的 至少你有明确的目标付诸实践并且马上看得到产出 读博最令人绝望的是确定清晰的科研小方向之前那段漫长时光 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人指导、一个人匍匐前进

甚至不知道前方是否是条死胡同 迈出这第一步对于一般人来说非常艰难


且听我娓娓道来


在美国读硕士的时候
每门课平均每周一个作业的due + 3周一次考试的due
几乎每次due都要熬夜到俩三点

这样的频率是每周2-3次


渡过了那段熬夜的“光辉”岁月
终于再也不用上课可以读博安心搞科研了
还跳槽到了高福利且养人的欧洲

谁知“噩梦”才刚刚开始


在这里读博我签的是工作合同

高薪(30-40w人民币)并且和所有其他工作一样享受30天带薪年假


第一年拿着高薪老板又放羊,很潇洒地混了一年
第二年温水煮青蛙因为科研没有任何进展开始焦虑能否按时毕业
第二年年底因为玛丽居里项目去到意大利IBM实习
倒是那里的研究员和教授带我步上科研的正轨
终于刚入门学会了解决一个应用类科研项目的具体流程

顺便点上了第一点OR技能点


一晃7个月过去了
因为做的交叉学科课题(OR+AI)

意大利提出的方案(OR)对于(AI)不work

可解决的问题size非常小因此毫无实际价值
水篇方法论的paper是没有问题的

但我的人格告诉自己:keep on going and solve some real-world problems


科研刚有“起步”便再次陷入瓶颈
回到德国后老板因为是OR的继续放羊AI
眼看三年的合同已经过去俩年

别说毕业连第一篇paper的影子还没看到


第三年因为玛丽居里项目去到法国访问
那里的俩个教授还是OR的
提出的方案虽然对于解决AI依旧无效

倒也又增加了一项OR技能点(找工作神器)


阴差阳错地听了一个AI教授的报告
与之交流并邀请我去他学习进一步详谈
想不到这竟成为我博士阶段的转折点
他的AI方法一下就提高了%几万的效率
不禁感叹隔行如隔山
要解决AI问题还得使用AI的方法呐

咦,为啥之前没人告诉我这个道理捏?


于是在博士三年合同还剩下5个月的时候
我机缘巧合之下被法国教授带入门AI
之前的俩年半纯粹点了俩点OR技能点

前2.5年的工作最后没有一丁点放进博士论文


故事就讲到这里
之后老板给我延了一年半的合同
期间点了几点AI技能点以及尝试投了几篇paper
在四年半的时候提交了博士论文
并于俩个月后顺利通过答辩

成为一名德国的Dr. rer. nat.


现在德国一家汽车集团从事自动驾驶的AI算法
年假还是30天
每周工作40小时
周一到周四早晨9:00-14:00必须在岗
周五早晨9:00-12:00必须在岗
其他时间随意,刷卡计时(弹性工作制)
超出的时间可以换作假期或者money
自此从来没有加班一说
过上了朝八晚七(或六)的“幸福生活”
总结:
  1. 不要指望老板手把手指导你科研项目
  2. 如果从事交叉学科一定尽快跳出自己以往的舒适区
  3. 与君一席话胜搞俩年科研
  4. 认清自己--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或者有缘分做学术
  5. 技能点对于工业界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6. 工业界也可以搞“科研”
P.S.:
  1. 我很敬重我的老板,他给了我全职合同并让我学会了独立“科研”能力
  2. 读博时候的假期从来没计算过用了多少
  3. 很庆幸申请的俩个博后拒了我,让我进入工业界
如果读博可以重来

或许现在的我可以先找五年前的我坐下来好好地谈谈

【DIY叫兽】全球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私人订制|专家联合咨询


留德华叫兽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提问细节:读博士的压力怎么形容?尤其女博士。

看了其他几个朋友的回答,不少是博士、研究员,同为博士的小西基于"女生读博压力"的角度分析下读博压力。尽管小西是男生,但是接触的女博士还是非常多的,尤其是有几个博士师妹和课题的几个女博士。因此,小西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些自己的见解。

女生攻读博士学位压力来源?

小西的观点是女生读博压力不小,但是没到扛不住、要被压垮的地步,咬咬牙就过去。

通常来说,读博就没有不辛苦的。除非是天赋性的博士生,开题、实验、论文投稿、学位论文送审、毕业答辩和求职一气呵成,没有一丝坎坷和波折的。别说,小西还认识一个"一路无阻"的女博士同学,每次我们几个男生聚餐喝点来解压时,聊天的话语中都透入着深深的"羡慕"。硕士或博士在读的你,身边是否有类似的师姐?

聊女生读博的压力,必须提及自身的定位与追求。换句话说,读博压力中大部分是自己施加的,而不是外来的。以小西所在的工学为例,博士生的日常是看文献(掌握研究前沿的关键)、调整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样品分析测定、实验数据分析、组会汇报讨论、论文撰写修改投稿、协助导师申报课题、撰写学位毕业论文等。读博之后,有对科研"深恶痛绝"的,同样有"乐此不彼"的。关键是看自己如何调整心态。

"压力"和"动力"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如毕业延期的压力会逼博士生付出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完成指定的课题,取得预期的成果和收获。小西课题组的一个女博士,已婚有一个儿子,是团队博士生中最刻苦努力的,每个节假日或我答题的时间点(22.45)依然在实验室或学习室内,她的"压力"或"动力"是早日毕业后进入长沙其他高校工作。

也许你会说:女生读博真的好吗?

不同的圈子会遇到不一样的人群,在我们选择读博后,身边都是博士生时,就会发现原来"志同道合"的小姐妹或伙伴如此之多。在这群女博士中间,很少会有质疑自己读博是否值得,不过男生读博后犹豫退缩的反而会多些,为什么?

女生选择读博之前会比较犹豫,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如毕业难题、恋爱/婚姻、家庭、年龄、收入/支出,如小西今年毕业的4个硕士师妹都选择工作,拒绝导师的读博邀请。在她们答辩之前,提前请她们一起聚餐欢送下,聊过读博这个话题。硕士阶段都有2篇Sci文章在手的师妹们,给的理由是不想做科研,觉得累啦。和去年毕业的硕士师弟一样,几篇高水平论文也许"透支"了他对学术的兴趣,最终选择去一家环保公司。因此,女生一旦选择读博,基本都是"深思熟虑"和"各方平衡"后的决定,正所谓"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每个人心中"女生读博好不好"的答案也许有差异,但是"想要收获就得有所付出"是我们认可的常识。想走学术这条路,如高校任教甚至是在某个研究领域留下自己的名字,拥有博士学位就是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小西一直觉得有心读博都不是坏事,有心的女生运气不会差!

女生读博的具体压力如何?

首先,提到女博士,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小小尴尬的话题-女博士的恋爱、婚恋和生子。好吧,小西承认男博士也有,稍微好些,比如都会被问"快30岁的人啦,啥时候结婚生孩子啊?",要是对象都没有,亲戚朋友或父母的"念叨"也是不小的压力。如大部分男生缺乏足够勇气去追求女博士,觉得学历上的差距会引来生活中的不协调,可是,只有追求后才会发现,女博士本质上依然是可爱、会撒娇的女孩子。

除非是全身心投入科研,觉得结婚生孩子都是浪费时间的"个性女生",女博士没对象的比例很低。比如,毕业后进入高校工作,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低,除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外,如长沙等区域,引进人才给的安家费付个三居室首付没问题。之前,还有个邻居大婶,问小西学校有没有单身女老师,给他儿子介绍一个,她觉得工作稳定、收入不错、学历还高。整个社会中,对于女博士的声音中有"嘲笑",更有"关心和体谅"。

其次,科研论文引发的课题进展、如期毕业、顺利求职等压力。博士阶段和硕士不同,必须在某个研究"点"上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如"XX机理"。5月,清华大学就曾传出,学校取消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发表要求,可关键还有学院、学科、导师的要求没取消。对于博士生而言,科研论文的要求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就算能毕业,手里没几篇高水平的论文,引人单位如何判定你是否优秀。总不能"低水平"毕业后待业家中,压力更大。

科研论文的撰写和投稿,除了实力还有点运气。如小西一个博士师妹今年毕业,之前投稿时某英文期刊是中科院三区,今年期刊被放入中科院二区后,属于"躺着"额外增加2篇二区论文。在博士生的科研产出上,团队或导师的因素比较关键,也是我们常说的"读博进来选个好导师"。

同时,家庭条件不是太好的话,可能得面对养家的难题。学费不用担心,全日制非定向博士基本都有学业奖学金抵缴续费,一类奖学金去除学费后还有一两千的结余。另外,博士阶段的国家补贴和导师津贴,大部分高校博士生的总额在2000-2500元/月,中科院部分所高不少。要是出外勤的话,每天会有一定的补贴。和小西读博一样,自己生活不是问题,不用家里额外支出。

男博士可能还会面临婚姻之前的房子准备,女博士不是说不用准备,但是起码压力不会那么大,毕业后工作的科研启动费还是蛮可观的,如一类博士普通院校都可以给出40-50万元/人的安家费,部分院校甚至分一套120平的房子(无法买卖,不离职可住一生)。如小西之前入职的几个单位女同事,婚前都是自己在长沙提前买了房,还说笑"和老公吵架被赶出家门后,起码有个地方去"。

读博如何缓解压力?

首先,缓解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倾诉,小西读博阶段深有体会。几个同期的博士或同门几个师兄们去学校周边的小参观,吃个简单的口味虾或烧烤,诉说彼此读博的压力或遇到的难题。其实,类似的聚会大家聊的最开心的是"吐槽导师",如导师不让开展某个实验,觉得实验方案不够成熟、导师逼着早晚指纹打开,比互联网公司工作更累、导师开会拖时,下午2点结束都不安排午饭等。餐桌上的每个人都能说几件自己导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引发一阵阵的欢声笑语。经过类似的一次聚餐后,第二天醒来又是一个晴天,继续前行呢!

其次,读博期间,女博士有对象或已婚的,记得和家人、爱人沟通。有孩子的女博士更简单,放自己一天假陪孩子好好玩,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为了孩子必须得做个坚强得妈妈。而且,陪伴小朋友很容易舒缓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小西工作中遇到不顺心得事情,回家后听到一声"爸爸",立马就没有烦扰呢。

同时,之前聊得是一些压力,而往往一些压力是课题中遇到难题后产生的。这个就要求和导师多做沟通,如实验方案设计、论文初稿修改、审稿意见回复等。也许导师在某个小领域还真不如自己的博士生懂的多,但是在方向把控、整体结构等方面还是首屈一指的。毕竟,导师之间缺乏沟通,导师的不理解或否定会增加博士生的压力。就算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是大部分导师都不会故意"刁难"自己的博士生,敞开心扉和导师聊一聊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真的是事半功倍。

小西结语

关爱女生行动,呵护女生成长。对于女博士多一些宽容,尤其是之前的陋习或部分导师的"禁育规定"不应存在(《中国青年报》曾聚焦“女性读博期间生娃问题”。)。在小西看来,女博士同样是我们国家的精英,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一样在为推动科研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引用一句小西导师送给博士师妹的话:"觉得你读博不值得、将来找不到对象的人,在你读博的那一刻,其实你们人生的轨迹已然错开。今后不再是他们看不上你,而是你看不上他们。"加油!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大家好!这里是教育观察号,点击关注,和你一起分享教育感悟!


高校青年博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术追求,在科学探索、知识传承、推动创新方面扮演和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在学习期间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及自身各方面的压力,在倡导给予他们更多关怀的同时,到底是什么压垮了他们?

一、科研压力

博士不同于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种系统、规范的学术训练,对于博士培养的要求高于硕士,要求毕业后在某一领域、某一方向形成比较深入的研究,成为一定程度上的专家。这就要求他们不断思考、查阅文献、立足前沿、坚持创新,使得他们不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此外,研究生还要完成导师分配的其它任务,指导硕士、本科毕设、论文审稿等额外的工作。对于毕业,很多学校虽然制定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但是对于导师来说,TOP期刊才具有诱惑力,因此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也是科研压力之一。如果无法顺利毕业,焦虑、烦躁等情绪便会产生,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二、经济压力

对博士来说,虽然国家在逐渐提高博士生的待遇,但是首先自2014年起博士生就开始收学费了,博士生的工资一般包括国家发放的津贴、学校的补助、导师发放的津贴等几部分组成,2017年中央高校每年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至15000元,因各地各校标准不同,即使再加上院校的奖学金、导师发的一部分,对于博士生来说,面对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这点收入难以维持生活。

其次,读到博士阶段,原来一起学习的伙伴可能已经工作了,结婚生子随份子等人情往来更让囊中羞涩。再有,部分学术期刊的审稿费、版面费等,如果导师经费有限,那就变成自费了,这又是不得不支出的部分。包括博士生在内的人面对物价尤其是房价的上涨,即使入职,初期的收入面对攀升的房价也显得杯水车薪。

三、就业压力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发展速度较快,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仅次于美国,可以说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最难就业季”年年被媒体提及,就业单位的招聘条件也水涨船高,本科是否是985/211高校、论文成果是否发表在SCI收录的TOP期刊、是否有留学经历等等都限制了博士生的就业,有时女博士更是受到未婚等问题的困扰,找工作时被歧视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焦虑的情绪使得博士生的精神压力持续增加。

四、婚恋压力

不得不说,博士毕业的年龄,其实已经接近30了,家里七大姑八大姨每逢佳节倍着急,但是面对科研及就业的压力,再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婚恋压力自然不小。。。。。。

其实任何行业都有压力,而博士生是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才能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你身边有在读的博士吗?他们还好吗?


教育观察号


有个好老板很重要。好是学问好。有比较新的idea. 也需要会带学生。建议去美国读博士。好教授多些没。不是说国内教授都不好。几率少。


懂计算机安全的假黑客


在我自己的求学生涯中,我感觉读博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压力来自于课题研究本身。

科学研究都是探索性的研究,从导师那里拿到的只是一个研究方向,具体应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进行文献调研。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实验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没有做过实验的人可能会认为,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这话并没有错。尊重实验事实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底线。

但并不是每个实验结果都是实验事实。

这是啥意思呢?只要实验你都会拿到一个结果。如果跟你预期的不一样,造成结果不一样的原因,99%的时候是实验设计或实验操作有问题。比如制备的样品不纯,测试的夹子没夹紧,仪器出了故障,甚至有时天气变化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你必须在众多的干扰因素中,去找寻实验失败的真正原因。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如果你已经失败了许多次,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所在,很有可能就会怀疑预期的那个结果是否真实存在?这种痛苦贯穿在博士期间科研工作的整个过程。

第二点,压力来自于毕业要求

博士毕业是有要求的,一般要求发表学术论文。但发表学术论文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数据结果,并且论文发表过程中涉及到投稿、评审等环节,许多环节的时间进度是不可控的。这就很难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毕业。看着毕业的时间一天天临近,课题却一筹莫展,文章发表遥遥无期,这种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点,压力来自于和导师的关系。

科研上,导师和学生是合作关系,但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时候也很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就是两人的对时间的概念有分歧。博士三年或五年就得毕业,所以就必须尽快出成果,尽可能多的出成果。但导师则不一样,一直都在实验室,学生也不止你一个。课题可以慢慢打磨,尽可能做得完美,时间是不重要的。这一届学生做不出来,下一届学生还可以接着做,只要最终能够发表好的文章就行。在时间上的分歧,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会逐渐成为师生关系中一个定时炸弹,甚至将师生关系闹得很僵,给博士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当然压力本身就是一种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博士期间有多大的压力,博士学位就有多高的含金量。这些压力都可以通过多沟通多交流来缓解,切不可钻牛角尖,导致一些极端性的事件的发生。所幸博士毕业以后,社会给予博士的待遇,还是对得起读书期间吃的那些苦的。


上庠


说个现实版的笑话:西北工业大学一个学院,新读博的学生每月补助五千,老的学生两千,不变。老师的算计,不是一班人比的。


日课1


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人他们最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