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物質還是能量?

心之所惘ovo


準確的說,“意識” 非物質,即物質;非能量,即能量;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一塊方糖它就是物質,可是當我們把方糖吃到嘴裡時,它的甜味就直接成了我們的意識;它的能量被人體吸收,方糖就轉化成了人體的生命能量,所以物質是意識,也是能量。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陸九淵大師曾說過: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陸九淵的想思是 : “我”無形無相的真心,就是這個有形有相的宇宙(意識即物質即能量)。這個有形有相的宇宙就是“我”無形無相、無處不遍,無時不在的真心(物質、能量即意識)。

在佛教著名經典《楞嚴經》卷一,七處徵心中,佛陀曾開示阿難,金口玉言講到,“萬法(物質)因心有體”,可見在大慧人的眼中,物質就是有形有相的意識,意識就是無形無相的物質、能量。即心即物,是心是物。


整個宇宙,所有的時間、空間、萬法萬相,萬事萬物都在意識之中,都是“心”中之物,皆因心而有體。“心”普而遍之的存在於一切時間、空間、物質、能量之中。全宇宙,當下的一切,就是我們的“真心”的本來面目互為總別,互別互別,所有的一切,當下交融為一體。“心現識變”,非真非妄,即真即妄,知妄即真。

整個宇宙都是運動的,變化的,生滅的,但是無論如何變化,宇宙之性(心)是如如不動的;就像地球上的海洋,無論風平浪靜,還是驚濤颶浪,都是“海洋”。動中有不動,不動的當下展現出無量的動相。但是,一切還是那顆心,還是“我”!


今令我見


本問是重要課題,注意到物理學有一個亂象,即:把能量與物質相提並論或混為一談。

請注意:能量,與質量、動量、速度、密度、溫度一樣,都是物質屬性的參量。

要想弄清意識,首先要弄清物質;要想弄清能量,首先要弄清物質。弄清物質是關鍵。

在自然哲學與科學領域,物質是最重要的動力學範疇。那麼,什麼是物質?什麼是非物質?

物質的動力學定義是什麼?你若是科學達人,拜託你不要揣著糊塗裝明白,不要誤人子弟。

物質的動力學原理

必須承認,物質的科學定義,在物理學領域是一大空白,導致在哲學領域也難免過於籠統。

理解物質,必需藉助“存在”,作為最基礎的範疇,才能簡明扼要。其實,

物質≡存在≡客觀實在≡有信息≡有意義

非物質≡不存在≡虛無≡無信息≡無意義

存在,比較好理解,因為凡是存在的,總會透露一些可察覺或可測量的物理信息。諸如:

空間(r)、時間(t)、速度(v=r/t)、質量(m)、動量(p=mv)、動能(½mv²)、輻射能(nhc/λ)......

這些信息集中表現為“時·空·質·能”四大特性參數。故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物質範疇:

物質是兼有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基本信息之聯鎖屬性的存在形式。物質·存在·信息之間互為因果。此物質定義有以下幾個要點。

1. 信息,是歸根結底以電磁波傳遞的信號。

例1:電話信息是聲源震盪動能激發電磁波繼而激發聽覺神經細胞的應激反應,其動力學信息方程是:Ek=½mv²=(m/m₀)hc/λ...(1)

例2:摩擦力信息是外力激發電子加速運動進而激發原子內空間的場量子效應。其動力學信息方程是:p=μN,p△V≈½m₀v²=hc/λ...(2)

2. 時間,是電磁波反映物質的運動秩序與因果關係的信息指標。

時間信息化方程:t=r/c...(3),時間的存在性,取決於電磁波實際或可能發生的歷程。

例3. 地球接收來自太陽動力學效應的時間序列,只能以地球參照系時鐘為測量基準,不可以太陽參照系時鐘為測量基準。因為地球的接收時刻總是滯後8.3分鐘。否則將違背r能量守恆定律。

3. 空間,是電磁波或引力波實際波動歷程與範圍的信息指標。

空間信息化方程:r=ct...(4),空間的存在性,取決於電磁波實際或可能發生的歷程。

例4. 把地球P點處的激光器在t=0.1秒急速旋轉2θ弧度,在太陽表面的光斑A急速移動到光斑B,兩光斑位移AB=2Rsinθ=3×10⁸sinθ千米,該光斑位移速度:v=AB/t=sinθ30億千米/秒。這樣的超光速不存在。因為光斑位移不是電磁波的實際歷程。

4. 質量,是歸根結底以電磁波的場量子(或光量子)質量為計量單元的信息指標。

場量子質量≡引力子質量≡光量子質量=m₀,固有勢能:E₀=m₀c²=hc/λ₀=0.511MeV...(6)

電子,作為實體最小單元,當以光速參與湮滅反應時,急遽膨脹為最大密度的臨界引力子。根據方程(6),臨界引力子半徑:r₀=0.39pm。

基元質量=電子質量:m₀=9.11×10⁻³¹kg,或寫成:m₀=0.511MeV/c²。對應的基元自旋勢能:E₀=m₀c²=8.2×10⁻¹⁴J=0.511MeV。

質子質量m*=1836m₀=938MeV/c²...(7),對應的自旋勢能:E*=m*c²=938MeV...(8)。


5. 能量,是歸根結底以光量子輻射動能為計量單元的信息。

光量子的輻射動能:Ek=hc/λ...(9),由於場量子的固有勢能不變,故能量守恆的本質是實體動能與輻射動能之間的守恆。因此,

能量信息化方程:½mv²=(m/m₀)hc/λ...(10),其光子波長信息:λ=2hc/m₀v²=k/v²...(11)。

方程(11)說明,實體以速度v運動激發電磁波的波長或頻率,只與速度v有關。例如,以同樣速度的子彈與導彈,可激發同樣的電磁波。


意識的動力學原理

只有找到意識的發生機制,才可能對物質與意識的關係,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進而為人工智能與醫療科學的打下堅實基礎。

大家知道,動物的條件反射機制,同樣適合人類。電磁波信號對大腦神經細胞有一個應激機制,即:外加電磁波刺激↹腦細胞應激反應。

條件反射是大腦對環境的學習與適應。學習的結果是記憶,有了記憶就有了意識。記憶的東西是信息。意識的活動≡信息的存取。

蘭道爾原理:Ek=kBln2...(12),其中,B是信息比特總量,k是玻爾茲曼常數,Ek=½mv²=(m/m₀)hc/λ...(10),其物理意義是:

實體動能轉化為電磁波輻射動能,電磁波輻射動能轉化為信息存取能。可見:

信息的本質是光量子的輻射動能,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意識是一種動能。

而光量子的基底質量≡電子質量(m₀),光量子的基底勢能=電子自旋勢能(E₀=m₀c²)。

據說,大腦消耗的能量,大約相當於一個60W的電燈,即每秒耗能60焦耳。

這恐怕有點玄乎。真正用於信息處理的,或許微乎其微,設每秒耗能60納焦耳。

那麼,我們可以根據蘭道爾原理,大致估算大腦每秒處理的信息量。

B=Ek/kln2=60×10⁻⁹÷(1.38×10⁻²³×0.69)=6.3×10¹⁶比特。這些信息的基底質量:m=m₀Ek/E₀...(13),有:m=6.67×10⁻²²kg。



結語

意識是信息的,信息取決於輻射動能,因此,意識的本質是光量子的輻射動能。信息是物質的,意識也是一種物質,意識也是有質量的。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意識,是一種超物質超能量的靈力,意識可以秒懂整個世界,也可以秒滿整個世界,如果用道家說,是念力的修行,用佛家說,是一切法相的初原。

意識,是人類特有的念力,也是感知的觸覺,在界界中,不僅僅人類有,生物,值物也有,只有修為深的人可以用意識識別萬物種種,意識,包括思念,包括恨與悠,也是唯一可以無限延伸到隔界的永恆。相信這人類的特力,為人類的升級而找的法門。

意識,可以恆大到無窮遠,可以幾世傳音,也是佛,道的開光之法門。願更多更好的意識靈力優化,為人類簡史寫上不凡。


尹士心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讓講意識是意識,物質是物質。意識不是物質。

但是意識是不是能量,可以說是,能量有正有負,有強有弱,當一個人意識裡出現一個動機或是想法,只要去付諸實踐,那麼就會有現象的改變,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講,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力。這是唯物論的觀點。

然而唯心論認為,一切唯心造,心外無物。尤其佛學講,一切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注意,這裡講的是心的作用力,不是意識的作用力。佛學講的識心不歇,成就智慧圓滿的心難現。成就一切的是心不是意識。具足一切的包括能量也是心不是意識。

所以在佛教裡,意識都是分別心下的妄念,妄心,妄心下的作為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都是不可靠的,只是幻相。非要說是能量,那麼也只能說是原理智慧和覺悟的有悖能量。

關於能量一詞,本人認為更多的應該體現在正能量上,積極方面。就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光明又溫暖。

意識對物質是有反作用力的,積極的意識起積極作用,消極的意識起消極作用。正面意識起正面作用,負面意識起負面作用。然而,只有積極的正面作用才能真正稱其為能量。



茶入真知


有一本書,叫《生理心理學》,看看就知道了,我大概講講那些有關題主的問題部分。

首先,意識的主體是神經,神經的基礎是神經元。

一個最簡單的神經元就是一個神經細胞,神經細胞有大有小,在自然界中,最大的神經細胞能達到一米多。

神經細胞上有很多的突起,這是神經細胞互相聯繫到地方,當一個突起遇到刺激,另一個突起就會有反應,這個叫反射弧。

就大腦而言,有大量的神經細胞和無數個突起組成。

由成長過程中DNA確定的突起連接方式叫本能,比如舌頭神經感受到的苦經過本能的突起連接到了嘔吐的肌肉組合,也就是說,人先天就是討厭苦,有苦的味道就會吐出來,這個過程叫本能。與此同時,突起還會連接到視覺,把吃的東西圖像拍下來,這個過程叫學習。

這個時候突起開始試圖與別的神經細胞突起連接起來,反覆刺激的結果最終這個連接建立起來,如果連接到高興的神經組合,你就會喜歡吃苦的,連接到討厭的組合,你就會不喜歡吃苦的,於是情緒就建立起來了。

情緒屬於意識的一種。

明白了?


觀上靈雲


意識的存在幾乎是任何人也無法否認的事實,從邏輯的角度來說,存在是什麼?‘’無‘’也是一種存在,‘’真空‘’也是一種存在,但誰都很難想象,它們本身就是一種物質的存在。這種物質的名字就叫做‘’無‘’,叫做‘’真空‘’。它們的狀態就是它們在特殊物質環境中的存在形式,這種特殊環境本身就是一種物質的存在。但意識的存在更為明確,它的存在表象也更具有實像,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是可以觀察到它的存在形式,也可以感知它的內容,這就是特殊領域裡人們常常提起‘’他心通‘’,他心通現實科學這裡也有所突破:就是現代的測謊儀,也具有一定‘’他心通‘’的能力。

能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物質是能量的源泉,就像沒有無本之木一樣,根本就不存在沒有物質屬性的能量。任何物質都具有實相,只是分子構成的儀器難見、難實證原子、原子核、中子、夸克、中微子、更微觀、更更微觀粒子構成的物質的實相。意識正好是相當微觀的粒子構成的物質。而粒子是有能量的,能被測謊儀捕捉到的,恰恰就是意識這種物質發出的能量。所以結論:意識即是物質,也具有能量。簡潔一點:意識就是具有能量的物質。


53393534120


意識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意識是信息。

大腦中的神經細胞是物質,人吃的食物是物質,食物經過消化分解釋放出化學能,提供給神經細胞運作,神經細胞運作產生意識。意識雖然是從大腦中產生的,但它已不是物質和能量,它是信息。它可以儲存在大腦中,也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即使不說出來,通過腦電波,它仍然在向外發射。

2019年1月31日和2月12日在《科學》雜誌上分別發表了哥倫比亞大學等三個研究團隊,用計算機將神經活動記錄解碼成語音,甚至讀出了腦電波中存在的一大串數字。

問題的關鍵是這些腦電波在人死後它還存在與否?現在科學已經證實,信息守恆。霍金以前認為,信息進入黑洞就會完全消失,但倫納德.薩斯坎德和諾貝爾科學家特霍夫特認為信息不會消失,打賭的結果是霍金輸了。信息在黑洞中也不會消失。

又一個問題是人的意識發射出去會不會聚集在一起,根據量子糾纏原理,出於同一個系統相聯繫的量子會糾纏,不論相隔多遠,它們都會糾纏。當一個人肉體生命結束後,糾纏的量子,也即一個人一生的意識集合,這就一個人最終的靈魂。靈魂雖各有各的不同,但卻有基本的分類,高尚的靈魂歸到上帝那裡,作惡的靈魂就會歸向作惡的首領。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活著的人們啊,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為永恆努力吧!


愚昧人之一


如果我們問美麗是物質還是能量?一定會貽笑大方的。同理,意識究竟是物質還是能量的問題,也是文不對題的。

首先,物質與能量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它們都是粒子運動的結果。其區別僅在於粒子的存在形式不同,前者是離散的,後者是封閉的。

所以,無論是美麗還是意識,都不存在是物質還是能量的問題。它們,要麼既不屬於物質也不是能量,要麼則既是物質也是能量。不存在只屬於物質或能量的情況,除非意識也可以因存在的方式不同而發生變化。

此外,意識與美麗一樣,是不能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的。確切地說,它們僅只是我們人類對外界事物的感覺,而並非人或外部事物。

比如,美麗的本質是對稱,是人類對於對稱性偏好的一種獨特的感受。

所以,意識的本質是生物對外部世界的一種能動的反映,是生物進化🧬所產生的屬性,而不是生物本身。

眾所周知,生物進化的序列大體上是大鏈的有機分子(dna)、單體細胞、腔腸動物、爬行動物、哺乳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和人類。

隨著生物的進化,生物的反應系統會越來越複雜。

當簡單的條件反射轉變為複雜的系統應激時,意識便形成了,美麗就是意識的一種。通俗地說,意識就是人的心理活動,其本質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只不過,這種相互作用,在最初僅只是單純地對外在世界的反映。然而,隨著人類產生了抽象思維,藉助於構建作為自然界同構系統的邏輯系統來認識現實的世界,使人類的意識系統化,從而使人類的認識發生了質的變化。

於是,作為人類意識的系統認識不再是簡單地反映現實世界,而是自然界中的新生事物,是人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作用的某一方。

於是,人類的意識發生了異化,表現出其獨特的一面。然而,無論意識如何進化,其終究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離開了人或自然界,意識也就不存在了。

總之,意識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雖然隨著相互作用的深入與發展,使得作為作用結果的意識逐漸地與作用的雙方產生了質的變化,但是作用的結果畢竟不是作用的某一方。

所以,意識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其僅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是物質之間的有機聯繫,是複雜物質所生成的系統屬性。


淡漠乾坤


準確的說都可以統稱為物質,只是物質的形態不一樣,我們舉一個列子,就如水一樣,水有液態水,氣態水,以及固態水,物質在形態轉化的過程中,釋放能量或是吸收能量。意識和認知都是可以被存儲的,既然可以被存儲就肯定是屬於物質,正如我們熟知的電流一樣,電流其實也是物質,只不過我們正常理解的電流是一種流動態的電流,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尼古拉斯,特斯拉的閃電球不,他的閃電球是可以拿在手裡的,我們顧可以稱之為固態電流。其實我們的很多物質都有三態。三態用我們的眼識又可分為可視態,和不可視態。不可視態我們可以稱之為氣態,或是粒子態,所有有型有相的態,都是在氣態或是粒子態中通過能量轉換而成。正如我們的大氣層一樣,其實他也是有無數的氣態物質和物質粒子所包羅萬象而成,粒子和粒子之間可以相互融合,形成不同屬性的物質。而粒子又通過進一步的原子轉化,形成不同屬性的能量。其實我們所熟知的光、電、磁、波、其實都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形態,其實用我們偉大的太極圖解釋這是最科學的,正所謂這世界沒有絕對的無,也沒有絕對的有,只不過是無和有之間相互轉化。存在既是有,有則物成,不存在既是有中無形的極致,既是細分拆分或是濃縮以及純化到了極致。正如我們科學家提出來的太空暗物質,太空肯定擁有屬於一種極致的物質,而且這種物質就好比我們的地球水一樣,地球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我相信我們的太空肯定大部分也是屬於用我們現在的認知暫時稱之為暗物質。而這種物質又是宇宙萬物所有物質的根源。或是意識,或是一種量。



幣圈禪覺


意識是神經細胞生理性電活動,和物質以及能量更本就不屬於一個概念,更不可能是二者其一。就像我們不能夠說速度是物質或者能量一樣。



能量和物質,更具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果在加上超弦理論,那麼能量和物質最終都是一樣的,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樣而已。而除了物質和能量外,其它我們認知的一切,都是這兩個概念相互運動或者作用產生的“附屬品”。意識也是一樣,是物質和能量通過某種特殊的運動形式,進而產生的一種屬性。



所以,我們不能夠把意識和物質與能量混為一談。就像我們可以說一個物質重多少千克,體系的能量是多少焦耳。但我們總不能說這個人的意識重多少千克或者多少焦耳吧?假如真的意識有重量,那麼就意味著意識可以脫離大腦單獨存在。也意味著靈魂的存在,但這些顯然是不被現代科學所認可的。就像之前有人聲稱靈魂重21克,但其實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物質決定意識,這點已經是科學界的共識。我們的整個世界都是物質的,我們整個宇宙都來自於奇點爆炸產生的巨量能量。而地球上生命的誕生,也不過是物質相互組裝的結果。意識,只是物質和能量以某種形式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它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